怎么杜绝零食?———反者道之动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2

一般人给孩子买零食,生怕买多,也生怕孩子吃多,千叮铃万嘱咐,在我们新教育恰恰相反——反者道之动。我们会给孩子过零食节——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并且要求是要吃完,哪怕吃到吐。建立神经链接,从而发自内心的认为这个东西并不好吃,对身体也不好的感受。


本来我孩子对零食没什么欲望,也知道不好,因为平时科普的比较多,所以从来不要求买。但他的伙伴来这学习,隔三差五就拿来零食,这不才给他们过零食节。


孩子们很开心,不过我儿子还是有点心有余悸,带着试探的心态。去超市各自挑好了糖果,甚至我儿子挑的少,我还特意给他加点(目的就是让他们体验更深刻一点)。


就这样回来了,我给他们立好零食节的规则,就是今天一天什么都不能吃,一日三餐只能吃糖,好好体验这个糖到底好不好吃,孩子们答应了,如果谁违规下次就没有参加零食节的资格了。


孩子们开始吃很高兴,有说有笑的,不过之后就慢慢开始游离了,甚至都吃不下了,朋友由于下午回家了,吃的不多。我儿子是体验到舌头都舔发麻了,说不好吃,再也不想吃糖了。


这里不需要纠结,要的是孩子从内心对这个东西没有好感的体验,而不是一定要什么诺言,我们知道一个孩子日后还是会接触到糖,这也是很正常的,但起码不会喜欢了。之后就有孩子爸公司发的一包糖,但孩子吃上几颗就不想吃了,最后不得不把它送给他朋友。



也是受朋友孩子影响,跟我提到冰激凌。于是过了冰激凌零食节,一次买了60块钱左右的冰激凌,连小超市的阿姨都对我“刮目相看”,笑着问我,挺贵的,为什么买这么多。我也只能微笑的告诉他:孩子基本没怎么吃过这个,既然这次想吃,就让他吃够够。(还是很久以前吃过一两个,在我记忆中没超过三个长到七岁多。一次是科普,我主动让他尝的,一次是别人给的。)

一顿吃三个,吃前两个我看他还略有点开心的吃完了,直到第三个,就发现表情慢慢有点难看了,也不敢多咬,一点点的沾着往嘴里送,感觉那个难吃的样子,仿佛是在吃烫舌头的“辣椒”[捂脸]


玩玩,冰冻的冰激凌变成了汤,我在旁边督促他要吃完。最后看他实在吃不下了,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我就容许他留到下一顿再吃。

下午他正要开餐,正为难不想再吃了。这时正好碰到两个朋友过来,她俩愿意帮他吃完,孩子高兴不已。这时我也没有反对,因为观察孩子确实对冰激凌已经提不起任何兴趣,顺其自然好了。就这样两次零食节过完,之后再也没跟我提过糖和冰激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