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宏观】美再加关税?影响或有别于2018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事件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表示坚决反对并严正交涉[1]。与此相关的事件是当地时间5月14日,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

核心观点

此次关税主要针对新能源、医疗、半导体、钢铝领域,多数产品今年开始征收关税。2024年5月14日,美国白宫发布公告[2],美国总统拜登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对中国进口的180亿美元产品加征额外关税,包括六类产品:

1)钢铁和铝:关税税率将在24年从0-7.5%提高至25%。

2)半导体:关税税率将在25年从25%提高至50%。

3)电动汽车:关税税率将在24年从25%提高至100%。

4)电池、零部件和关键矿物: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电池零部件关税税率将在24年从7.5%提高到25%,非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电池零部件关税税率将在26年从7.5%提高到25%;太阳能电池关税税率将在24年从25%提高至50%。某些其他关键矿物关税税率将在24年从0%提高到25%,天然石墨和永磁体关税税率将在26年从0%提高到25%,

5)港口起重机:关税税率将在24年从0%提高至25%。

6)医疗产品:注射器和针头关税税率将在24年从0%提高到50%,某些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和口罩)将在24年从0-7.5%提高至25%,橡胶医用手套关税税率将在26年从7.5%提高至25%。

对国内出口整体影响有限,但对两类产品影响或偏大:出口份额偏高且不存在豁免期的商品,以及转出口被严格溯源的商品。

第一,相比过去4轮301关税,此次加征关税商品体量偏小,且部分产品存在豁免期。此前,美国对华301调查下有4个关税清单:清单1-3均实施25%税率,清单4A实施7.5%税率(4B已废除),根据彼得森研究所的估计[3],2022年美国对华进口中35%的商品被加征25%的关税,19%的商品被加征7.5%的关税,53%的商品未被加征额外关税,此次加征商品体量占2022年美国对华进口商品的3.4%,若考虑部分产品存在1-2年豁免期,则对今年的影响会更小。

第二,中国仍可通过转出口降低美国关税影响。由于美国目前尚未公布具体商品HS编码,我们根据HS四级编码简单估计,大部分商品占中国对全球出口份额或美国对全球进口份额均在10%以下,中国可通过转出口降低此类商品的影响,而对于份额偏高的商品如非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天然石墨和永磁体,也存在2年的豁免期。

第三,若部分转出口产品被严格溯源,则相关产品出口受损程度或偏大。4月17日拜登表态与邻国合作,防止中国及其他国家通过转口的方式逃避钢铝关税[4],4月22日墨西哥便针对包括钢铝在内的544项商品征收为期2年的5%至50%的进口关税[5]。若后续美国联合部分国家对某些产品原产地审查力度加大,则相关产品出口受损程度或偏大。

此次加征关税或为大选前内焦外困之下拜登政府转移视线之举。首先,拜登政府对中美关键竞争领域(半导体、天然石墨和永磁体)存在豁免期且对代表更广大群体的制造业领域年内落地关税,大概率是为大选服务。其次,大选前对手方亦在施压。特朗普支持率自去年10月以来支持率持续领先,截至5月7日,特朗普支持率为46.1%,拜登支持率为44.9%。2月4日特朗普表示,如果他再次当选,将对中国产品普遍征税60%的关税[6],4月16日特朗普再度表示,若上台将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征收至少10%的关税[7],5月11日特朗普称若重返白宫,将全面减税[8]。从选举角度看,拜登也需要在对华贸易上做出行动争取选票。

但正如我们在《谁来接棒出口链?》中指出的,过去4年,中美经济完美互补。过去4年国内政策的核心矛盾是就业,房地产投资放缓和服务业受疫情遏制,基于稳定中低收入群体就业的诉求国内政策向制造业倾斜。此间,美国的核心矛盾是通胀。中美处于互补状态:外需拉动中国制造业、中国出口美国利好降温通胀。大选前落地关税政策固然有选票因素,但也与美国通胀压力缓解有关,可见大选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或进一步转鹰。对国内而言,政策端将进一步转向内需特别是地产方向。

后续值得关注的变化:1)白宫本期公告尚未披露关税落地的具体商品编码和具体时间,但表示下周美国贸易代表署将发布联邦公报,或将披露更多细节[9];2)关注墨西哥、加拿大、欧洲及其他国家对外贸易态度;3)美国大选选情变化。

美国贸易施压对中美资本市场有何影响?美股强势格局或将逆转,海外投资者有望转向中国。过去4年之所以美股表现强势,是因为高通胀状态反映了终端的强劲需求,中国商品又为美国压低了前端成本,进而美国呈现出“需求好、成本低”的格局。目前,尽管通胀缓和意味着货币逐渐宽松,但亦难重现QE和低利率环境,同时通胀中枢下移反而表明终端需求放缓。若再对外贸易政策鹰派、推动输入成本上升,则美国将陷入“需求转弱、成本抬升”的不利格局,进而美股强势局面亦或逆转。海外投资者将进一步分散风险、从美股转向非美股市。若国内汇率稳定、内需政策不断加码,外资亦将持续流入AH股市场。当然,从内部资产排序看,大概率是内需相关资产表现优于出口链。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外,本文中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BY:招商宏观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证指数ETF(SH510210)$ $价值100ETF(SH512040)$ $恒生红利ETF(SH513950)$

#低空经济再度起飞,万丰奥威逼近前高#

#地产股持续走强!招保万金比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