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浮云终蔽日,港股终有云开时!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70喜欢:0

时间回到11月,彼时美联储加息再度搁浅、美债利率降幅超预期、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升破7.1元关口,外界曾一致认为A、H市场即将迎来一轮行情,但此后港股却意外走弱,11月恒生指数退守16000点之后开始了反复横盘,指数始终在20日均线下方运行。

恒生指数近期走势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3.12.28

正当投资者“怒其不争”之时,指数年前连续两日的走高又使得市场重燃信心,不少机构认为港股的基本面已经在复苏的路上,事实果真如此吗?港股若要“凤凰涅槃”的关键点又是什么?利好刺激下港股为什么依旧表现平平,症结究竟在哪?

三大因素导致港股表现不及预期

首先,从港股的行业分布中可以看出虽然可选消费占大头,但是其中绝大多数是国内互联网企业,其中也包含了诸如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互联网医药企业。因此整体来看金融、地产、科技、医药是目前港股的四大支柱产业。这几个行业的兴衰对于港股而言至关重要。而回顾整个12月,先是部分龙头公司业绩不佳拖累整个医药板块;再是上周五网络游戏监管意见稿意外公布再度压制了投资者情绪与市场表现,尤其是游戏和媒体板块遭受重创。

恒生指数行业分布图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3.12.28

四大产业中两个“哑火”剩余的金融和地产整体防御属性较高,导致指数短期内难以出现巨大涨幅,也就造成了港股的持续横盘。

其次,随着国内11月经济数据的不及预期,也为市场带来了悲观情绪,尤其是11月CPI明显回落,也使得市场对于“消费复苏”的进程产生了疑问。

数据来源:Wind 数据区间:2022.01-2023.11

当下无论从食品、能源的非核心部分,还是耐用消费和服务组成的核心部分均出现走弱迹象。季节性回落、需求不足、以及外部通胀输入减弱,三大因素形成了共振,导致市场信心不足。

最后,年关将至投资气氛淡静,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倾向保守,此前机构资金或借道宽基指数基金博取估值修复机会;或购买债券、煤炭等防御性较高的投资标的。虽然这两日市场有所起色,但是机构资金需要反应时间。因此也造成了港股市场成交量较为低迷,这几日成交量仅仅维持800亿港元左右。

综合以上因素,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何国内外“暖风频吹”,但是港股市场仍旧反复震荡的原因。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两点:信心不足与资金不足。那么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港股是否能克服以上困难,重新振作呢?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

信心方面:政策发力仍至关重要

从过往经验来分析,无论是08年的金融危机还是18年的熊市行情,政策端在市场信心的树立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面对信心不足的市场,当下政策端似乎也在不断地发力。

在此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出: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定调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这相比往年而言措辞更为积极,同时强调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相信政治局会议后还会有更多具体细节政策落地。此外,12月 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并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出拟在两年内采取 15项举措全面优化公募基金费率模式,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第二阶段费率改革工作正式启动。预计政策当前的积极导向对当先颇为平淡的二级市场或能起到提振作用。

与此同时,美联储近期“鸽派”发言频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会后的言论加上明年将降息3次的预测,标志着美联储政策的大转变,40年来最激进加息周期将宣告结束。美联储向“鸽派”转变,不但弱化了后续再度加息的措辞,而且开始将降息纳入讨论,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的活跃。

正如政治局会议中所提到的“先破后立”,港股目前正处于由“破”转“立”的过程。当前高层对股市积极表态、稳定资本市场的政策密集出台,市场或已处于“政策底”,但过渡到情绪底和市场底仍需时间。今年底到明年初,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国内政策发力共同推动下,出现修复式反弹或成大概率事件。

资金方面:各方积极因素正在累积

1、南向资金表现活跃

当前港股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就是南下资金。从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南向资金似乎没有受到港股表现的影响,今年以来一直持续保持净流入状态,尤其是今年8月净流入额还创出近两年新高。

近一年南向资金流入(出)情况

数据来源:Wind 数据区间:2022.12-2023.12

具体分析来看,南向资金除今年6月出现过净卖出情形外,其他月份均为净买入,其中8月,南向资金净买入755.3亿港元,创最近两年南向资金单月买入额新高。另外,今年3月,南向资金净买入额为671.4亿港元,资金量较大。

由此可见2023年度南向资金都在低位抢筹布局港股市场,或在博取港股低估值下修复机会。一旦海外流动性出现趋势性逆转,叠加南向资金的“活水”进入,则将打开指数进一步的上涨空间。

2、港股回购潮涌现

截至目前港股今年的回购总额已超过1222亿港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1049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这已经是港股连续三年加码回购。回购潮的出现也标志着港股企业正在用“真金白银”向市场传递信心。

2005年以来,港股总共经历了五轮回购潮。从历史经验看,港股回购激增时,恒生指数均处于底部区域,并接近向上拐点。而历次回购潮1年后,平均累计涨幅分别为19.0%和52.9%。因此,本轮回购潮的发生,或许也标志着港股即将触底回升,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数据来源:Wind

3、利率下行助力二级市场

与此同时,近期又有多家大行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使得部分一年、两年、三年期存款挂牌利率正式进入“1时代”。从金融要素分析,本轮利率下调大概率会促进股市活性:首先利率的下降会降低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从而增加企业利润,促进公司市值的上升;其次,如果利率下降,固定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收益也会下降。这其中的一些资金会被吸引至股市,这或将促进股市活跃度。

结论:无需待到花开日,点点香馥亦为春

当前对于港股而言反复磨底的日子属实难熬,但是隧道的尽头是光明。此前影响港股表现的三大利空因素都已经在慢慢改善。游戏、医药利空出尽,整体已成企稳之势;而北向在28日当天更是疯狂流入逾百亿元,外资已然跑步入场;年前线下消费场景回暖,投资者的信心也正在逐步恢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当前一切利好的因素都犹如一股股细流正在不断凝聚,不断累积,最后终能汇聚成河!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投资者关注指数基金投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特有风险。材料仅供参考,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恒生红利ETF(SH513950)$ $AH500ETF(SH517100)$ $上证指数ETF(SH510210)$

@雪球基金 @今日话题 @雪球号直通车

#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

#商务部:把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

精彩讨论

小手冰凉mai2023-12-29 11:39

$恒生红利ETF(SH513950)$ $AH500ETF(SH517100)$ $上证指数ETF(SH510210)$
美联储加息结束并预期降息,港股政策底 ,市场底已相对明确,盈利改善趋势渐明,当前投资的潜在风险回报比较高,特别是港股科技弹性好,布局正当时。
港股科技核心资产,涵盖了众多优质龙头,这些公司盈利能力突出,具备很高的成长性。加息结束缓和对港股的估值及流动性的挤压,随着央行降息拉开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的序幕,经济有企稳预期、政策松绑、流动性相对充足等行情启动多项条件均已具备,底部信号渐明,已经出现重新修复的机会。

嬌生慣養2023-12-29 15:24

美联储确定加息结束,美元指数走弱是大概率,人民币短期也会继续升值,人民币资产的港股和A股应该都会开始走强。这对港股来说应该是利好,而A股本身也政策不断,经济复苏持续,也底部特征明显,港股也有继续向上的动力。

全部讨论

那我以为港府应该把印花税降低到内地水平,另外如果港府延长股票交易时间到德国交易所水平11个小时交易时长,也足以补上港府印花税从双边征收降低为单边征收。另外交易成本降低,把阿里巴巴、网易、百度纳入港股通标的,我感觉港股单日成交额有望突破1500亿,如果未来港股估值回归合理,字节跳动赴港上市,至少带动成交额突破2000亿港元。港股上涨,需要港府大的格局,降低港股交易成本,吸引内地量化基金,毕竟港股交易以机构为主。和内地不一样,美股量化基金占比很高

2023-12-29 11:39

$恒生红利ETF(SH513950)$ $AH500ETF(SH517100)$ $上证指数ETF(SH510210)$
美联储加息结束并预期降息,港股政策底 ,市场底已相对明确,盈利改善趋势渐明,当前投资的潜在风险回报比较高,特别是港股科技弹性好,布局正当时。
港股科技核心资产,涵盖了众多优质龙头,这些公司盈利能力突出,具备很高的成长性。加息结束缓和对港股的估值及流动性的挤压,随着央行降息拉开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的序幕,经济有企稳预期、政策松绑、流动性相对充足等行情启动多项条件均已具备,底部信号渐明,已经出现重新修复的机会。

2023-12-29 15:24

美联储确定加息结束,美元指数走弱是大概率,人民币短期也会继续升值,人民币资产的港股和A股应该都会开始走强。这对港股来说应该是利好,而A股本身也政策不断,经济复苏持续,也底部特征明显,港股也有继续向上的动力。

2023-12-31 17:21

#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
看好港股,从资金面看,待美联储开启降息后,美债利率将回落,有利于港股估值回升和国际资金回流。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也有利于南向资金流入港股。从基本面看,当前国内经济周期正从底部回升,叠加稳增长政策支持,增长斜率有望上升,支撑港股走出底部。市场风险偏好与估值看,虽然港股受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扰动较大,但是未来交投活跃度有望提升,目前港股估值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非常值得配置。

2023-12-29 19:18

强烈看好明年的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市场是跟人性走的,根据锚定心里,便宜了不买,难道贵了再买吗! 明年的消费市场也是爆发之年,相信国家相信党!$上证指数(SH000001)$ $恒生红利ETF(SH513950)$

2023-12-29 11:55

近期美联储宣布结束2023年的加息,并预测明年将实施三次25个基点的降息,为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一定影响。随着美国加息告一段落,港股流动性有望边际改善,为港股市场注入一定的稳定因素。
另外,港股市场近期迎来了一波回购潮,多家公司实施回购,回购数量和金额均创下历史新高。这表明公司对自身价值的信心,也为市场投资者提供了积极信号。
对于港股未来的走势,有望受益于全球流动性改善和回购潮的推动,但仍需关注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和地缘政治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可留意科技、医药和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这些领域在全球经济转型中可能具备较好的增长潜力。
同时,港股市场也需警惕通胀压力和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波动。在投资时,建议保持谨慎态度,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进行合理配置。
总体而言,港股在全球经济复苏和流动性改善的双重因素下,有望迎来相对稳健的发展。投资者应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投资策略。$恒生红利ETF(SH513950)$ $AH500ETF(SH517100)$ $上证指数ETF(SH510210)$

2023-12-29 12:11

港股流动性压力有望减轻。此外,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政治局会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基调,着重强调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逆周期调控政策上更多强调结构性政策发力,多措并举,助力国内经济增长向好。展望2024年,国内外环境均有望迎来改善$恒生红利ETF(SH513950)$ $AH500ETF(SH517100)$ $上证指数ETF(SH510210)$

@富国宽基君 港股流动性压力有望减轻。此外,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政治局会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基调,着重强调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逆周期调控政策上更多强调结构性政策发力,多措并举,助力国内经济增长向好。展望2024年,国内外环境均有望迎来改善$恒生红利ETF(SH513950)$ $AH500ETF(SH517100)$ $上证指数ETF(SH5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