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猪周期观察年中总结与展望(上)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牧原股份(SZ002714)$ 2024年上半年生猪均价大概15.5元/公斤,较去年上半年的14.8元/公斤的均价有较为明显的提升,考虑今年上半年原料价格的显著下跌,今年上半年行业的盈利能力较去年上半年有明显的提升,大部分养殖主体摆脱亏损,部分成本较低的养殖主体出现盈利。

今年上半年的半年度均价并未超出预期,但具体的价格走势确实出乎很多人意料。

一,那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

2023年1月下旬,距离农历春节还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暴雪预警,预计华中一带将有暴雪来袭,部分地区甚至会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暴雪。华中一带各种官方媒体、各种自媒体疯狂转发相关报道,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到了人尽皆知。

由于此时距离春节已经不足二十天,天气预报暴雪结束的时间距离春节更是不足十天,暴雪影响的地区内很多人担心这场暴雪会影响春节准备年货,因此开始大量采购猪肉,猪肉消费的迅速提升使得当地屠宰场也持续提升屠宰量,但是这次暴雪影响的主要区域恰好是23年四季度疫情比较严重的区域,本地供给收到较大的影响,采购较为困难,因此价格出现大幅上升。

2023年四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出现异常的环比下降。

22年年底是能繁母猪存栏阶段性高点,理论上23年四季度应该是阶段性供给高峰,但是23年四季度末的生猪存栏量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环比下降。这说明23年四季度生猪出栏规模远远高于理论出栏水平,整体库存规模有所下降。

春节前的这轮异常上涨,根本原因是23年四季度华中华北疫情带来的存栏损失,直接驱动因素则是临近春节暴雪天气预报带来的抢购。

但是这轮上涨给很多人都产生了误导。一些人忽略了天气因素带来的抢购,认为价格上涨都是疫情损失造成的,高估了疫情对全国范围生猪存栏的影响程度;还有一些人则认为价格上涨是抢购和情绪压栏惜售导致的,而随后的下跌则是本地供给释放造成的,他们严重低估了东北和南方支援生猪的规模,进而低估甚至无视了23年季度疫情的影响。

二,大跌,失约

春节后全国生猪价格迅速下跌,很多人(包括当时的我)都认为二三月份生猪价格会大幅下跌,并在低位持续一段时间。

毕竟二三月份是传统的需求淡季,南方整体存栏规模还比较大,而且持续的亏损让很多养殖场户资金都越来越紧张,被动出栏的压力越来越大。

但是生猪价格在跌至14元/公斤左右就全面止跌,震荡十天左右就开始震荡上涨,无论是下跌的幅度还是在相对低价持续的时间都远远不及预期。

继2023年生猪存栏异常下降之后,24年一季度,生猪存栏量继续下降,而且降至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考虑到节后供需两弱,一季度的降库存主要出现在春节前,也就是春节后全国养殖行业已经经历了至少五个月的降库存,整体存栏规模已经来到合理偏低的水平。

与此同时,23年受疫情影响清场的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圈舍也都基本转阴,可以入场生猪。养殖场户由于担心疫情和价格风险,部分转向二育;养殖企业为了维持出栏和生产的连续稳定性,主动的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压栏;个别养殖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的连续性,入手了部分二育。在压栏和二次育肥的带动下,生猪价格提前回升。

这次的超预期上涨核心原因是生猪存栏持续下降至较低水平,二育和压栏只是催化因素。很多人认为这次上涨完全是压栏二育造成的,完全无视生猪存栏量的持续大幅下降,自然就会对后续的价格分析出现连续的失误。

三,震荡,如期而至

生猪价格从3月初的14元/公斤震荡上涨至3月底的15.5元/公斤左右,随后一个多月在15-15.5元/公斤之间持续震荡。

应该说这一个多月的价格震荡是如期而至的,但持续时间略超预期。

历史上每次可持续的价格上涨过程中,在价格从亏损的底部反弹至行业现金成本(散养户成本)附近时一般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震荡。这个过程中那些长期亏损压栏的养殖户基本回到现金成本附近,前期抄底二育的养殖户也有了一定利润,出栏积极性提升。这些短期增加的出栏也抑制了价格进一步上行。

从全国宏观数据上看,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全国存栏是持续大幅下降的。从微观上看,去年四季度疫情较为严重时,华中一带一些集团企业为了降低染疫风险,减少了出栏频次,产生了一定规模的压栏,这些压栏猪滚动顺延出栏,到今年四月份仍然有一定规模;同时受疫情影响的养殖场户为了填补疫情造成的出栏缺口,维持稳定出栏,也有一些主动压栏;今年行业情绪整体较为谨慎,2月下旬价格底部震荡及3月震荡上涨过程中,压栏二育的规模都不算很大。这些压栏二育整体规模并不大。

4月价格上涨至行业现金成本后,行业出栏积极性高于此前预期。这些从去年四季度陆续产生的积压库存开始陆续消化,至5月上旬时,华中华北一带的积压库存已经基本消化完成。

从去年四季度一直到今年5月中旬,行业整体基本是一个持续去库存的过程。

全部讨论

07-04 01:33

转载请注明出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