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百洋医药,走出关键一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最近在医药圈“刷屏”。

医药行业在经历过去一段时间的“寒冬期”之后,终于迎来全新的机遇,这大概是所有行业参与者都在亟盼的。在早年政策、资本的加持下,创新药确实一度繁荣,但也暴露出靶点集中与真创新稀缺的问题。未来将会是一个优中选精的艰辛过程,不少biotech企业将不得不承认:证明创新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商业化成功。

然而也有一些企业,正在凭借商业化能力反向扩充医药创新实力。

就在今天,7月12日,百洋医药公告,8.8亿元现金收购百洋制药60.199%股权的事项交割完成,商业化平台百洋医药正式拥有了制药板块。

2022、2023年度,百洋制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35亿元、7.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9亿元、1.35亿元,2024年度预测净利润为1.48亿元。百洋医药给出了10倍PE的估值,是相当合理的。

更为关键的是,这笔收购可能只是开始。百洋制药与百洋医药均是大股东百洋医药集团旗下企业,仔细看看百洋近几年的研发和投资布局就会发现:继上市公司开启“医药产业化”之路后,百洋还有很多可想象的空间。

2025年百洋医药创立就要满20年了。前20年里,百洋医药的定位是一家业内闻名的商业化CXO公司,如今,百洋医药开启了自身的进化之旅,从销售端向研发生产端逆向发力。

表面上看,百洋医药收购了集团体系内的一家制药企业,获得了几个不错的品种。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则是百洋医药集团构建起了支持医药创新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中药、化药两大生产平台,商业化+制造完美融合

百洋制药是百洋医药集团的制药中枢,旗下拥有两大基地:上海百洋制药和青岛百洋制药。上海百洋前身是上海现代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拥有老牌中药企业黄海制药,百洋医药集团是股东之一。2021年4月,百洋医药集团通过受让股权的方式,实现对上海现代中医药公司的实现绝对控股。

青岛百洋以高端缓控释制剂的研发生产为主。百洋集团控股上海现代中医药后,青岛百洋加入,组建成百洋制药,成为拥有化药、中药、检测试剂等生产能力的制药平台。

百洋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再看百洋医药,其商业化能力在行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成功打造运营包括“迪巧”“泌特”在内的多个过十亿级、亿级的知名产品,不少国内外医药企业知名药品,如阿斯利康的降糖药“安立泽”、安斯泰来的泌尿线产品哈乐、贝坦利等,都是百洋医药代理运营。2023年百洋医药实现营收75.64亿,归母净利润6.56亿元,已是国内商业化CXO的龙头。

在商业化城墙之外,百洋医药集团其实还有一个庞大的医药研发和生产军团,百洋制药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上海的药厂自主研发了首个完成美国II期临床试验的肝病领域中成药:扶正化瘀。这是一款经循证医学验证可逆转肝纤维化的创新中成药,目前在中国医院市场抗肝纤维化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开启了肝病抗病毒和抗纤维化“双抗治疗”的新疗法,未来随着新疗法的临床普及,这款创新中药会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青岛的药厂则在高端缓控释制剂领域独树一帜,连续多次“零缺陷”通过FDA的cGMP认证,自主研发生产的国内首个上市的渗透泵控释剂型二甲双胍制剂“奈达”,只需一天服用一次就能平稳控糖,打破了渗透泵控释技术的专利封锁。2018年底,“奈达”获FDA批准在美国上市,目前也是医保品种。

百洋制药装入百洋医药后,“生产制造+商业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但这还不是全部。

更多源头创新布局,推动百洋转型

除了百洋制药这个创新药开发生产板块之外,百洋还有一大批已孵化成功和在研的医药、医疗器械研发板块,只是此前外界鲜有人知。

就在近日,人工心脏企业同心医疗在美国的临床试验获得了美国医保批准覆盖,这对于要求苛刻的 FDA 来说实属不易。而同心的这款产品正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是中国第一颗“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于2021年底获批,已有约300位患者植入。

同心医疗正是百洋孵化的企业。百洋近年来一直在致力推动创新产品的研发。但和很多biotech企业不一样,百洋主要选择与国家级科研院校携手,培育源头创新成果。

去年11月,百洋医药与广东瑞迪奥签署商业化合作。瑞迪奥研发的是当前热门 RDC,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瑞迪奥是百洋孵化的创新公司之一,除了热门的核药,瑞迪奥还在开发全球领先的SPECT等影像产品。

另外,生产超声用电磁导航设备的北京迈迪斯医疗、研发全球首个治疗骨坏死创新药的莱博瑞辰等,都是百洋培养的种子型创新企业,都正由百洋医药导入临床或提前锁定商业化权益。

将难度、风险最大的创新导入期公司留在集团内孵化,待到成熟后由上市公司助力产业化落地,百洋正在构建的是从医学创新成果研发到生产及商业化的一整套体系。

从商业化到产业化这条路,放眼全球也不是没有企业走通过。

世界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公司最初就是一家销售代理企业,凭借对各种医疗设备的熟悉,逐步走上代工生产和自主研发的道路。百洋的模式比美敦力更加特殊,依靠强大的商业化背景,借助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实力,目前拿出手的个个都是最前沿的产品。

百洋的上升之路刚刚起步。不过,在创新扶持发展的良好政策氛围之下,百洋更多原研创新成果有望更快转化成产品,也就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多可能。这或许就是百洋能给医药行业提供的一个成功转型的样本。

运营|廿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