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县市区未来该怎么办?抱紧一二线城市的大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 | 今纶

前同事去年把位于佛山顺德的房子卖了,返回广州置业,他是出于工作、教育等诸多方面的考虑。深圳、广州、杭州近几年都是人口流入的热点城市,类似前同事这样的例子绝非个案。

最近几年,据公开报道显示:顺德、昆山等百强县市区的主要领导频频到某一线城市考察,甚至有百强区的领导在考察归来之后感叹:“我们当年领天下之先,如今看来,我们真的落后了。”

所以,面对如下新闻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艳羡和追捧,而是要看到百强县市区未来发展的瓶颈和隐忧:

最新公布的《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显示:江苏昆山连续15年位列百强县市第一名。百强区榜单之中,冠亚军为多年的广东佛山一市占据,分别为该市顺德区和南海区

本文所论及的百强县市区主要是指相对独立的县市区,比如昆山、顺德、南海等,它们其实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而那些本身就是一线城市行政区的百强区,它们的发展更多还是受益于一线城市的本身发展,行政区的发展和城市发展很难分割,并非本文讨论的重点,比如深圳南山区和广州天河区、黄埔区。很多时候,前后两种百强区县可能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关系。

佛山顺德

1 转型压力比一二线城市大

相当一部分百强县市区的发展都曾借力三个重要的利好因素:

整个国家在改革开放的大通道中逐一释放生产力,它们顺势而为,可能走得更远。以顺德为例,人皆知“可怕的顺德人”,因为他们“识做、搞掂、坚嘢”:“识做”是会干、懂得如何干;“搞掂”是善干、干得好;“坚嘢”是品质过硬。

当年,时任顺德县委书记的黎子流开始探索包产到户,从农民、农业改革着手,解放生产力,并且带队到港澳学习,顺德社队工业开始起步。1979年全力推进,到1980年整个顺德县基本上已经全面实行。

据媒体公开报道,这种大胆做法曾惹来非议,黎子流回忆,“每次去开会,顺德都是挨批评的。”这就是顺势而为,而且多走了半步。

顺德乐从世纪莲体育中心。摄影/卢文

昆山、南海等城市也大致如此,“醒悟”得比较早,而且承接大量境外、国外转移的产业,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

这种承接能力还与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它们通常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地,有天然的物流成本优势,这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这一因素的重要性随着部分大企业在全国逐一布局生产线有所弱化,但是对于多数中小企业而言还是非常重要的成本因素。

百强县市区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大城市直接或者间接的智力资源支持。正如我们所知,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当时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从起步走向蓬勃发展。但是乡镇企业缺乏技术人才,当时的乡镇企业主要依靠两类人员来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

一是从城市下放或退休在本地的干部和技术工人;

二是通过种种关系从上海、南京、无锡、苏州等城市工厂和科研机构借脑借智,聘请工程师、技术顾问和师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星期日工程师”。

为什么只有在大城市周边的乡镇才有“星期日工程师”?因为路途太远的话,就当时的交通工具而言,“星期日工程师”很难在周末完成兼职工作又返回大城市。

2 直接竞争压力来自于“老大哥”

时过境迁,当年生龙活虎的百强县市区虽仍然活力十足,但其实已经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就来自于当年助推它们前行的某些因素。

当年,百强县市区们可能凭借“一招鲜,吃遍天”,可是在绝大多数发达省份和地区,主要决策者如今都非常重视营商环境和政策的优惠力度,部分大城市甚至是直接对标世界标杆城市的,因此,百强们以往“偷跑半步”的策略在城市竞争中基本不可能获胜。

更大的可能是某些决策机制灵活的大城市拥有更为发达的信息采集机制,拥有更强大的智库和更先进的决策模型,甚至拥有更强大的政策游说能力和影响力,它们更容易在现有的环境和机制中获得强力支持。

以广州为例,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推出的“黄金10条”、“美玉10条”、“风投10条”、“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等基本涵盖了总部经济、人才、资金和中小企业服务的方方面面,奖励机制和力度也是大幅度领先诸多百强,一句话:一线城市的行政区有庞大的城市基座,有充沛的资金支持,有丰富的人才储备,所以对于昆山、顺德、南海这样的百强而言,所谓竞争真的是“今时不同往日”

开发区中新广州知识城

而且广州天河、海珠、南沙这样的行政区拥有各自的独特优势:

比如天河科韵路、软件园附近云集诸多软件公司、游戏公司,在实力上是华南地区唯一可以与深圳南山区PK的行政区,富可敌省,而且增速较快。

比如海珠区的琶洲更是将国内互联网巨头的区域总部或者总部积聚在广州塔下,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微信总部,毫无疑问也将是南中国重要的互联网枢纽之地。

南沙正在人工智能方面发力,而且其位于珠三角几何中心的区域优势正在逐步得到显现,在航运金融以及数据应用方面会有相当多的机会。

至于深圳南山区这样的区域更是高科技公司、上市公司的重要聚集地,又分享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红利,其实会把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的某些百强县区越甩越远,根本不是一个能量级的选手。

随着大城市的产业向高端发展,尤其是借助科技打造所谓“数字经济之城”或者“科创之都”,百强县市区在过往的旧经济形态下的地理优势实际上被进一步削弱了。

以传统商贸而言,为什么以往很旺的百强县市区的商铺或者街道没有以往那么红火了?因为商业的逻辑变了,互联网渠道正在吞噬以往的传统渠道,这实际上就是在进一步降低地理优势的权重。在“流量为王”的年代,通过内容、互联网渠道来变现是王道。

内容制造的中心和聚集地在哪里?当然是一二线城市,互联网渠道在哪里?在一二线城市的互联网巨头手中。它们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商业版图,它们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人口流向。

至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流行的“星期日工程师”现象为什么消失殆尽,很简单,大城市已经提供了足够多的机会和欲望释放渠道。当然,也给工程师们施加了足够多的压力,或者说是马老师所言的“福报”。所以,这一条借脑借智渠道实际上已经堵塞了

3 更垂直更专业是突围之路

那么,非一线城市行政区的百强们该何去何从?

其实,情况也没有那么糟糕,但是确实需要看清形势,找准自己的定位。低调的佛山近年来是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顺德区也一样,顺德甚至非常高调地喊出了“打造深圳创新资源外溢的首选之地“这样的口号,加之决策到位,执行给力。

顺德立交桥。摄影/卢文

顺德近年来的经济增速还是非常亮丽的。今年上半年,顺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4.92亿元,增长7.1%,在佛山五区中,GDP总量名列第一。

百强们要和一线城市错位发展,要把技术和当地的制造业做顺畅对接,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一时冲动和一线城市去全面拼抢尖端人才:第一,确实抢不过;第二,抢过来了也未必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与整体的环境、配套有关系。

百强们可以考虑立足于当地的优势产业,深挖护城河,把一两个优势产业做到全省、全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在这个基础上,借助地铁网络逐渐完善的优势,把一线城市的智力资源通过低房价的优势吸引过来,这才是突围的方向。

以东莞、佛山而论,本来已经有很多专业镇,所谓“一镇一品”的格局是早就形成了的,但还是存在专业化不够、技术含量低的问题,继续放低姿态承接广州、深圳的资源、技术外溢是明智选择。

站在2019年第四季度前瞻未来的百强发展,可以确认的是:

大分化时代已经到来。

方向选对了,抱紧了一二线城市的大腿,坚定不移地将所有资源往一个突破口冲锋,就如华为十几万人向一个方向冲锋一样,这样的百强必然有光明美好的未来。

反之,继续抱残守缺,在旧的盈利模式中找不到方向,继续画地为牢,甚至拒绝与强资源城市融合,这样的百强恐怕未来会掉队,而且会越掉越远。

这是一个城市发展加速的大时代,也是一个财富重新分配的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