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夏贝尔 谈谈近几年知名服装公司起伏历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拉夏贝尔  作为衣食住行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服装行业就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产业。根据前瞻产业研究数据,2020年,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3300家,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23.73亿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697.26亿元;利润总额640.44亿元。我国服装市场规模庞大,并且近年来保持着增长的态势。

虽然市场巨大,发展趋势良好,但是服装行业细分领域众多,包括男装、女装、运动服、休闲服等,这导致中国服装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此外,随着消费者自身消费能力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强化,消费者对于服装的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也日益显现,再加上国外品牌的冲击,进而加大了国内服装企业的经营难度。

近些年来,国内众多知名服装品牌都经历了较大的波澜和起伏。受服装行业上下游成本提高、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当前有不少服装品牌正处在行业困境之中。如知名女装品牌拉夏贝尔正受困于前期门店扩张的遗留问题;九牧王受困于成本高企,业绩持续下滑;贵人鸟仍在多元化转型中摸索和挣扎;海澜之家也正面临者高库存,品牌老化的问题,如此种种,正是国产服装品牌起伏的一个缩影,也是商业运行的正常规律。

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成长,在困难中前进,也许是众多服装企业需要一直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波司登:从多元化到聚焦主航道

波司登——当今国产羽绒服饰的绝对龙头,也是从曲折中走过来的。自2010年提出“四季化、国际化、多品牌化”战略之后,波司登的转型之路走得非常艰辛。刚开始,公司希望用不同的品牌占领市场,分别定位高端、中端和低端市场,并走上扩张之路。仅在2014 年,波司登在全国开了2560家门店,平均1天开7家,销售额跟不上成本,当年营收62.93亿元,比2013年下滑23.6%,净利润仅为1.32亿元,不及前年的十分之一。随后库存危机接踵而来,波司登开始反季节抛售,不断关闭门店,开始了持续三年的自救,并宣告四季化战略失败。

2017年11月,波司登开始战略转型,提出“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战略方向,采取了一系列的落地措施,包括激活品牌、升级产品、优化渠道、参加国际走秀、推出国潮产品等,目前公司业务发展趋势已经完全扭转。

李宁: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提供商

提起李宁,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运动员李宁和他创造的运动品牌“李宁”。 1990年,李宁在广东创立了一家体育用品公司,并以自己作为第一代言人。在李宁发展的第二个十年里,也就是2001年到2010年,是李宁品牌发展的黄金时代,并一度走上了巅峰。2004年李宁品牌就在香港上市了,是我国国内第一家成功上市的运动品牌。

然而好景不长,“李宁”在2010年后开始了激进之路。在时任CEO张志勇的带领下,更换品牌logo、一年之内竟然提价3次。不仅邀请了林志玲等明星代言,还放弃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切皆有可能”口号,变成“让改变发生”。急促生硬的改变品牌定位,不仅没有抓住“90后”这批崛起的新生代消费者,还丧失了已经稳固的“70后”、“80后”。2012年,“李宁”开始出现上市后的首次亏损,金额高达19.79亿,1800多家门店被关闭;2013年又亏了3.92亿;2014年再亏7.81亿,股价一度被腰斩。

李宁公司陷入低谷后,年过五十的李宁出任代理CEO。在李宁的带领下,公司团队开始重拾信心,员工积极性也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公司开始向“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提供商”转型,开启“互联网+”战略的改革,积极推进潮牌建设,IP与品牌融合。 “一切皆有可能”的口号重新回归。此后公司转亏为盈,2020年,李宁公司净利润达到17亿元。至此,公司重回国产体育服饰龙头地位。

百丽:退市后成为新的起点

作为女鞋巨头,百丽于2017年7月退市。公司的决策者在给员工的公开信中谈到,私有化后,公司可以不再纠结于短期的业绩回报,更好地整合资源,集中精力于公司最亟待解决的转型问题。退市后百丽国际通过新零售焕新计划把百丽国际变成一个“时尚+运动”、“零售+品牌”的数据平台、服务平台。后续发展说明这一决策的正确性。

仅仅一年后,2018年双11,百丽集团鞋、体、服三大业务线上销售仅1小时53分超越2017年全天成交,同比增长71%,同期线下销售增长超过18%,创下单日销售额新纪录。其中,在天猫时尚鞋靴行业前10名中,百丽集团旗下品牌占据5席,鞋类业务牢牢占据鞋靴行业第一;集团整体运动业务线上销售同比增加110%。

国内诸多服装企业的起起伏伏见证者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消费习惯及审美的变化。对于拉夏贝尔也是一样的,无论公司是否退市,唯一不变的都应该是时刻保持危机感,以消费者为核心,急消费者之需,投消费者之好,用最好的产品回馈消费者的信任。服装行业大势如此,作为国内的女装品牌,也希望拉夏贝尔以李宁、波司登为鉴,走出属于自己的调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