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9喜欢:1

[捂脸]国内不行了,量化准备收割东南亚市场了...

【量化私募热钱“试水”东南亚,机遇还是陷阱?】

“当前,部分境内量化私募机构正在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市场,特别是新加坡和越南等地的股市。”黑崎资本首席投资官刘宇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部分机构正在计划使用自有资金先行“试水”,取得稳健的回报后,再考虑吸引高净值投资者参与。

谈及原因,刘宇奇指出,境内私募们可能出于东南亚市场机构化程度较低、市场相关性低、量化策略发展初期等因素,认为有超额回报机会。这里存在着“投资时空错位平移机会”,即很多中国过去已经发生过的绝佳投资机会可能将在东南亚再次发生,如房地产潮流、互联网机会等。

虽然潜在机会极具诱惑,但高净值投资者参与度并不高。徐州经开区招商局局长史周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高净值投资者对东南亚股市投资相对谨慎,因为他们对这些股票市场不够了解,担心会“踩雷”。

业内人士普遍建议,投资者在投资东南亚市场时,应持有谨慎态度,做好风险管理。刘宇奇称,目前,部分基金通过QDII和QDLP渠道尝试发行东南亚相关产品,但在当地依旧面临人才招募和成本问题。建议投资者要考虑新兴市场监管风险、经济因素,以及量化策略的竞争优势。

$上证指数(SH000001)$ $沪深300(SH000300)$$创业板指(SZ399006)$

全部讨论

06-26 10:53

既然能去东南亚
为什么不敢去香港玩一圈
那边一天就可以暴跌99%
过去看看到底这群机构能玩得过人家不

06-26 10:57

神功护体铸就国内横行

哪边可不会把散户投资者手捆上让你们暴打。

出卖投资者交易信息,提供优先交易通道,看看人家怎么惩罚。

06-26 21:22

整个大A赚钱的居然尽是整天来回倒腾的量化私募,量化私募要的是波动、最怕单边市,量化整天就是博弈掉韭菜的思维,而不是让企业做大、蛋糕做大的思维。长此以往,慢牛根基被量化侵蚀耗尽。
#量化私募有悖于市场公平公正公开,实质是金融空转,持续侵蚀实体经济根基#
#量化各种政策避税,国家粮仓之鼠#
#量化不死,跌势不止#量化不死,跌势不止#
印花税减半的钱全进量化口袋!为避免被量化私募直接硬割,注意中证500中证1000及其成分股,别一不小心成了量化私募的阿尔法。
了解了量化高频的交易方式,就可以理解为啥监管前期一直质问交易所关于量化交易的问题了。说白点就是利用通道优势作弊!利用转融通、场外期权(互换、DMA等)、特定融券券源、线下打新优势等特权肆意收割散户!
量化与程序化利用专用席位优势,专线直连交易所优势,券商专用快速交易系统直报交易所,券商优先交易通道优势,交易主机放置靠近交易所机房的券商机房地理位置优势,十/百/千档高速行情优势,资金优势等,披着金融科技的外衣对散户及一般投资机构降维打击、多维收割,更容易以更隐蔽的方式滋生诱导交易(超高频报撤单),“抢帽子”,操纵股价,同向交易,优先报价与成交(专用席位与券商专用快速系统),多个产品间或产品与自营盘间利益输送等。
量化及程序化投资机构、券商、交易所形成互惠互利的“互利三角”:量化及程序化投资机构相当于突破牌照界限变相获得“券商”牌照,借用交易所、券商提供的交易通道优势,以管理费、业绩报酬等方式变相获取专用“经纪业务”通道收入,同时通过券商【变相返佣、曲线返提成】等形式获得高额佣金收入(有可能会触及商业huilu、证券公司资产流失、侵蚀产品持有人收益等红线);券商通过代销量化及程序化产品的方式将低频交易的客户转化为量化及程序化产品客户,并通过产品量化及程序化高频交易的佣金收入、代销收入、托管收入等方式获得增收;低频交易转高频交易的趋势,交易所的规费收入倍增,并且由于规费的相对固定,交易所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现在的量化高频交易违规行为更具隐蔽性。通常头部的私募都上百个甚至是几百个产品账户,全是所谓的人工智能全自动交易,同时会在交易系统或智能学习系统输入各种所谓风控措施【实质是逃避监管与交易所监控指标的参数,姑且叫反指标】,交易违规隐蔽性极强。担心已远超出监管能力范围之外。
“互利三角”细思极恐,俨然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一大障碍。在此不得不为监管的前瞻性点赞,近期监管的政策也很给力。$深证成指(SZ399001)$ $中证红利(SH000922)$ $贵州茅台(SH600519)$

06-26 18:59

出去的量化被当韭菜割了

06-26 15:54

去送人头吗?人家可是T+0还有涨跌幅设置,人家交易也不会给你们提供交易数据

去美国玩多好

06-26 11:03

能把汇率贬值的部分赚上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