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爷家的采访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九龙井23号——秉承祖训、家风纯正的三槐堂

梓茯 梓茯的走走停停 2020-12-28 15:39 听全文

今日推荐

九龙井23号

喜价

九龙井23号

和九龙井23号的第一次相见是在寻访双眼井回来的路上,那纯属是一场偶遇。23号在九龙井街的拐角处。和今天武昌大多数留下来的老宅一样,老屋在街边赫然矗立,高耸的院墙,洞开的石库门,突出的黑瓦门檐、光滑的青石台阶。一望便知这是武昌古民居的样式,这必定是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宅,

偶遇|武昌老民居

和徽派民居相比,九龙井23号属于典型的武昌民居,它外表简朴,不重装饰,但人字形山头墙让这座老宅增添了一分古风苍凉感。

真想能够走进宅子看看,找个熟悉此地的人谈谈,了解这里的曾经过往。无奈主人并不在家,只见红色大门上的一把铁锁。

大门|做工考究

九龙井23号门上的铁锁是新的,可门却是老的。老宅的大门由大块木板拼成,在木板外包上铁皮,钉上门钉,刷上红漆。这老门历经百年,却依然让人感觉其做工考究。门上的一颗颗门钉看上虽小,但作用很大。它不仅能起到加固的作用,还能起到装饰的作用。

老门上的门钉组成三组不同的花纹,上下两个部分是传统的万字纹,因“卐”纹无头无尾,是一种无始无终的形状,寓意着无限循环、万事吉祥、万寿无疆、富贵不断的美好寓意。中间部分组合成一个花瓶图案,寓意有健康平安。主人家对自家大门都如此讲究,那宅子里的其他部分也必定会精心设计。心中好奇顿生,真希望能早点推开红门见其真面目。

三槐堂|王室后裔

仔细再看,发现大门左边有一块嵌在墙里的石碑,碑上刻着“三槐堂,王墙”几个大字。据住在隔壁的谢邦纯老人说,“王墙”下面原本还有一个“界”字,这是地界碑,过碑就是邻居家。看来,百年前武昌人在修宅子时就充分考虑到邻里之间地界分明,避免因占地而引起的不必要纷争。

这王家老宅为何叫“三槐堂”,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即使在这条街上住了70多年的老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翻阅资料方知,这里面确实有讲究。宋朝的大文学家苏轼,曾经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三槐堂铭》,文中记述了三槐王氏祖先的事迹。整个宋朝三百余年的历史上,三槐王氏家族几乎代代都有人在朝廷为官,《宋史》上专门立有传记者十一人。

在自宋以来,悠悠千百余年,虽然历尽人世沧桑,三槐王氏的后裔绵延不息,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秉持先祖忠恕仁厚的精神,牢记先祖的教诲,都能做到为民者勤劳生产,艰苦奋斗;为官者廉洁自持,秉公正直。正是一门忠义,百世流芳,历经千百年之后,他们忠厚仁恕的浩然正气依然令人神往。看来九龙井23号王氏老宅的建造者是从三槐堂中走出的王氏后裔。

三槐堂|终于看见你

想识得王宅真面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等再等,一去再去,终于在谢邦纯老人的帮助下,能够走进王宅去看看。

这宅子和先贤街1号一样,是一个“日”字院落,整个宅子的占地约200平方米左右。这里原本住着王家两兄弟。后来兄弟分家,前院分给王家小弟,后院分给王家大哥。分家后,连接前后院的穿堂中间砌起一道墙,这样大哥和小弟家各自拥有独立的房间和天井,自成一家,互不打扰。

三槐堂|曾经、现在的模样

王宅的大门不光造型考究,安全性也很强。门后有一根粗门杠将大门顶死,门两边有门闩,保证大门从外面推不开的活动插销。大门关上后,门杠插在门闩,安全性极强。

王家宅子多年未修,好多地方已经破败。这里在文革时分给多户人家共同使用,曾经也是团结户聚集的小院。为了保证能容纳几十个共同使用,小院中天井毁弃,室内改建很多。但斑驳的木门窗,雕花的瓦,院子地上已近黑色的青砖,爬满了青色苔藓砖墙和木门,让人依稀可见小院当年的模样。

屋外东西两侧,山墙人字形,高墙之上开小窗,窗框之上也有凸出窗外的窗檐。这都见证着光阴荏苒,老宅变迁。

谢邦纯老先生的妻子是王家后人,她说:这宅子原本不是这般模样,正对大门堂屋和穿堂不是白墙红窗,而是从地到天的四对、共八扇格扇门。

格扇门又称隔扇门、格子门,主要用作居室、堂屋或者临街店铺之门。隔扇门上半部分为直棂、方格,表现出质朴和大方。格扇门下半部分非直木条的组合,门的裙板部分,饰以如意云头图案。格心为几何图形与花卉,裙板上有人物和动物图形,显示了格扇门的华丽风格。格扇门做工考究,反映了王家人对居住环境的美学要求。

三槐堂|王家后人秉承祖训

据王大姐介绍:九龙井23号的建造者是她的爷爷王茂堂老先生。王老先生那一辈有不少人三槐堂后人在武汉三镇经营各种买卖。王老先生最早是在汉正街做生意,后来他买下武昌解放路378号门面房(解放初期老门牌号)做衣帽服装、床单、帐子、旧货寄售等生意。王茂堂老先生取自己名字中的“茂”字,和‘春’字连在一起,给自家店铺取名“春茂衣庄”,他可能是希望自己的生命、自家的生意都如春天的生命一样有生机、有活力吧。

“春茂衣庄”的所在地就在现在的彭刘杨路路口,鹅上鹅店所在的位置。这衣庄占地不小,分前院和后院,上下共两层。前院是王家铺面,后院和二楼是生活区域。王家人很勤快也很能干,王茂堂老先生带着儿子和伙计们每天早早起来开门营业,王老先生的夫人魏光云带着媳妇们每天缝床单、做帐子,做好的成品在铺子里售卖。

王茂堂先生在长街闹市开门经商,公平交易、口碑极好,王家生意也越来越红火。王老先生除了自家铺面外,九龙井23号外,还在在武昌斗级营、粮道街、青龙巷购置了房产。在1956年公私合营运动中,王茂堂老先生除了将九龙井23号留下自己居住以外,将其余所有房产都悉数上交给了国家。

其实,在公私合营以前,王茂堂老先生并没有将自己的房产闲置或者出租,而是无偿地借给来武昌城投奔他的王家亲戚使用。王老先生始终记得从三槐堂走出的都是王家后裔,相互之间需要彼此扶持、以诚相待。

王茂堂老先生不是权高位重的官员,不是才高八斗的文人,他只是一个靠自己劳动挣钱的商人。他始终牢记“言必慢,心宜善”的王家祖训,提醒自己惟有秉承祖志,矢志不移,才能面对生活和时代的任何挑战,才能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三槐堂王家子孙。

三槐堂|祖训流芳

为臣必忠,

为子必孝,

为兄必爱,

为弟必敬,

为妻必顺,

毋徇私以伤和气,

毋因私故以绝恩义,

毋惹闲非,以扰门庭。

毋耽曲蘖以乱德性,

有一于此,

是悖祖宗教训,

族共责之。

家风纯正,为人淳朴,有仁爱之心,懂进退之道,拥成熟大气的人格。这是王家祖训,也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