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转:为什么感觉和情绪很重要?感受是我们趋利避害的内稳态算法

一直以来,我都对人类的感受(感觉和情绪)十分感兴趣,因此也花了多年的时间去研究与感受的相关问题——我们为什么会存在感受?我们如何通过感受来构建自己?感受是如何帮助或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在感受发挥作用的背后,我们的大脑又是如何与身体互动的?

我们为什么需要关注感受?

原因很简单:因为感受作为人类建立文化的驱动者、监督者和协调员,它从来就没有得到我们应有的重视。

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物种,是因为人类通过感受创造了大量的工具、习俗和思想(统称为文化)。这些创造包括艺术、哲学探究、道德体系、宗教信仰、公平、社会和经济制度以及科技。这一文化的创造过程为什么会开始,又是如何开始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大部分人给出的答案都会提及一个人类独有的重要能力——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能力反映着人类的多种特征,如具有强烈的社交意愿和优越的智力等等。倾向从生物学进行解释的人可能会说,这些特征还包括了基因层面的自然选择。智力、社交和语言在人类的文化创作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毋庸置疑,有能力进行文化创造的生物,以及在这一创造中发挥作用的特殊能力,在人类身上都以自然选择和基因传递的方式来表现。

然而,人类之所以能创造文化传奇,除了上述因素,感受同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内稳态?

要了解感受为人类思维所做的贡献,以及感受的起源和构建过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内稳态的概念。传统的内稳态概念是指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的一种能力,即在生存相适应的范围内,持续和自动地维持自身的体内环境令其保持相对稳定。

尽管如此,就许多生物(特别是对人类)来说,这种对“内稳态”的狭义理解还远远不够。

的确,人类可以很好地利用身体的自动控制来从中获益: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不需要意识干预的复杂操作,来令血液中葡萄糖的值自动修正到最佳范围。例如,胰腺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水平。

然而,在人类和许多同样具有复杂神经系统的物种中,还存在着一种补充机制,那就是是感受。

是进化选择产生了感受。在进化过程中,自然本可以绕过感受,但它却没有。

值得注意的是,感受不是大脑独立的产物,而是身体和大脑的合作,通过自由排列的化学分子和神经通路相互作用的成果。

研究证实,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感觉分别对应着积极的和消极的内稳态。

最佳范围的内稳态会帮助我们在情感上表现为幸福和快乐的,而爱情和友谊所带来的幸福感受又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内稳态,促进健康。

负面的例子同样存在,与悲伤相关的压力感是由下丘脑和脑垂体的活动和释放分子引起的,这些分子会破坏体内平衡,从而损害无数身体部位,如血管和肌肉结构。反过来,身体疾病又会给维持内稳态造成负担,激活我们刚才说到的下丘脑-垂体轴,分泌导致焦虑的分子——强啡肽(dynorphin),从而让我们感到焦虑。

这种身体和心理的循环对我们非常重要。其实,心理对身体的影响就像身体对心理的影响一样,只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

身体活动和感受过程之间存在协同性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共同祖先——内稳态。拨开重重迷雾,我们会发现早期生命就已经能完成这种协作了。神经系统负责感知生理指标的变化,与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合作,及时对身体的变化作出反应。

就拿疼痛来说,在我们的身上出现无论是因疾病还是外部刺激造成的伤口时,随之而来的感受通常会是疼痛。

由疾病引起的内部疼痛是由进化较早的“C类无髓鞘神经纤维(unmyelinated C nerve fibers)”传递的信号引起的,我们可能很难准确说出哪个地方疼,并且那种感觉不是很剧烈。而外部割伤所引起的疼痛则是由进化较晚的“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 fibers)”传递的信号引起的,我们可以很快地定位疼痛的地方,并且这种疼痛是剧烈的。

即使是最低级的神经系统也可以帮助生物体产生感受。

然而,疼痛的感觉,无论是模糊的还是尖锐的,都只是生物体中活动的一部分。此外,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疼痛出现的历史其实相当短暂。那么伤口所引发的疼痛感受的背后都发生了些什么呢?

在这个过程中,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都参与了伤口反应。

其中包括伤口的一些炎症反应,如局部血管舒张和白细胞向该区域激增。白细胞可以帮助抵御或预防感染,并且通过吞噬(包围、合并和消灭病原体)和释放某些分子来清除坏死组织。伤处还会裂解一种古老的分子——前脑啡肽原(proenkephalin),从而产生两种活性化合物,并在局部释放。

一种化合物为杀菌剂;另一种是阿片类镇痛剂,其作用于伤处周围神经末梢中的 δ 类阿片受体。肌肉伤处在坏死和重生的过程中会有发出很多信号,神经系统通过捕捉到这些信号,逐渐投射,从而产生多层次的痛觉。同时,局部释放的阿片类镇痛剂分子会被伤处吸收,有助于止痛和消炎。多亏了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合作,我们才得以维持体内平衡,免受感染。

此外,受伤还会引发相应的情绪反应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行为,比如肌肉收缩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退缩”。这样的反应以及随之而来的身体变化等信号也会被神经系统捕捉到,作为整个“受伤-疼痛-痊愈”的一部分。退缩的信号可以被神经系统接收,这可以确保我们觉察到正在发生的事情(危险)。一旦受伤,就算是低级的生物也会有所反应:是逃跑还是战斗(fight or flight)?

简而言之,伤口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分泌杀菌和镇痛的化学物质、退缩和逃避行为——是一种古老而结构良好的反应,是身体和神经系统相互合作的结果。在进化的过程中,当有神经系统的物种能够捕捉到非神经事物发出的信号(比如外界刺激引发的伤口)时,这一系列反应才得以完成。

事实上,我们称之为“感觉疼痛”的心理体验是神经系统多维投射的结果。

“感觉疼痛”其实是一组古老的生物现象。从内稳态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的好处显而易见,它可以帮助生物体快速地趋利避害。但是,没有神经系统的简单生命体有疼痛感受的观点可能是错误的。我们有理由认为:疼痛作为一种情感体验,需要有机体具有思想,并且需要可以投射这些事件的神经系统。

我猜测,没有神经系统的生命体也具有一些复杂的心理过程,比如防御和适应能力,但是没有感受。当神经系统出现之时,感受才得以产生。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最低级的神经系统生物,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感受。

为什么感受如此重要?

原因显而易见:感受让生命更美好。感受不光能延年益寿,甚至还能挽救生命。除此之外,感受的诞生还伴随着人类的又一进化产物——意识,更具体地说是能动性。

进化为什么没有绕开感受就很有可能是因为它对我们的影响极为珍贵。感受影响着心理过程,使我们难以抛弃它;感受影响着我们态度和行为,或积极或消极,或有益于身心健康或损害健康;并且感受让我们集中注意力来关注我们所处的情境。

感受来源于神经系统和身体的交互交织所产生的多维投射。感受不是“瞬间的画面”,而是一个过程,是对身体和大脑中几个微小事件的叙述。

感受可以让我们烦恼,也可以让我们开心,但这终究不是它的目的。感受的目的是为我们调控生理状态,为我们提供有关基准内稳态和我们生活状态的信息。

感受告诉我们需要避免的风险和正在发生的危机。同时,当好事来临时,它也会告诉我们抓住机会。感受也可以引导我们的行为,帮助我们改善整体内稳态,从而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