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周年大礼包随笔:抓住每个时代的“财富锚”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国庆节后归来出台了一连串政策红包,总结就是:

1、房住不炒。

2、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

3、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

与此同时,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中央也发来了一连串大礼包: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未来5年新增74万个学位、资本市场建设先行先试、创新医疗服务体系……

A股先涨为敬:自10月9日开盘至10月13日,3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上涨4.4%中小板指上涨7.20%创业板指上涨8.15%。量能也迅速恢复,成交量直逼万亿。十月艳阳高照。

有些人可能会怀疑政策实际落地的效果,但中国ZF的资源调动能力强,从这次全球防疫也能看出这个优势:它指一个方向,就能改变资源配置;指一个方向,就能改变资金流动方向。

所以我们再重温下开头的三大政策总结:

1、房住不炒。

2、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

3、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

这三条将成为未来投资的主基调。

那么,面对深圳40周年大礼包,未来深圳买房会产生哪些影响吗?

投资不是看定量,而是看变量,看边际变化。目前深圳高房价,背后主要是两大支撑:1、供给少,深圳可开发用地不多,住宅用地就更少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需求多,深圳落户政策宽松,过去五年,深圳连续每年人口净流入超40万,位列全国之首,人口不断涌入,需求急速增加。

从供给端来看,这次深圳40周年大礼包,关于土地政策:“除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普通农用地,如果想转为建设用地,深圳市可自行审批。”可以想象,未来深圳的住宅土地供应会大幅增加,供给端会快速上升。

那么需求端会同比例上升吗?我感觉不会。现在深圳房价不止超过邻居广州,也超过北京和上海,然而在医疗和教育等配套上却远远落后,性价比实低。2019年杭州人口流入55万,已经超越深圳的40万,随着房价对资源的侵占,未来人口分流至其他城市会越来越明显。

供给增加,需求减少,深圳的房价继续上涨将承受一定压力。

支撑房价上涨的另外两大要素:(1)产业发展;(2)通货膨胀。

产业发展方面。随着我国“高铁基建(线下)+5G基建(线上)”两大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完成,各个地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在不断缩小。由于二线城市拥有更低廉的生产要素(土地、建筑)、大量的人口,试错成本低,在产业创新上会更具活力。

例如,我们熟知的发源于杭州的外婆家、新白鹿,发源于长沙的费大厨等,都是从杭州、长沙包围北上广深。相信未来引领潮流的新品牌,会更容易从那些房价较低、基础设施完善、人气旺盛的城市中孕育出来。

通货膨胀方面。今年突发新冠疫情,全球大放水,但我国一直非常谨慎,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行长易纲发文:“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过去人民币对内贬值的速度确实比较高,但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也很快,发展可以消化一部分问题。

而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此大的体量依然保持高增长,难度会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也对币值稳定提出了要求,上峰也关注到通货膨胀在过程中会加剧收入不公平。总而言之,未来人民币币值更趋于稳定,房产抗通胀的属性会减弱。

目前,深圳通过715限购政策降低需求数量,同时通过新房限价来冻住二手房,避免房价快速上涨;加上银行个人按揭房贷30%红线,抑制了货币供给。

货币是源头,当天花板已压下来,未来膨胀的空间就有限。未来,我更倾向于深圳的房价会呈温和态势,可以以更从容的心态去买房。

站在当前时点,A股比房产具有更好的性价比。过去很多年的城镇化进程中,中国的“财富锚”一直是房产,但是站在2020年,当“经济内循环”、“内卷”等成为热词,高昂的房价侵占了太多资源,会极大抑制内循环活力。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城镇化已取得很好的成效,中国需要新的发展引擎,它可能是高端产业链,可能是股权,可能是其他。

新的引擎,就是新的“财富锚”,是时代的β。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抓住时代之“锚”,乘风破浪。

但是投资这件事,又是一把双刃剑。

投资中除了准备本金,更需要准备好的心态和格局。总有人今天刚买入,希望明天就挣钱,后天暴富。钱离人性太近,让人生出贪嗔痴怨。投资中选择或许不难,难的是好心态。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带他进股市,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带他进股市,因为那里是地狱。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平均年龄32岁,正好是成家立业生小孩的年龄。从2012年开始,深圳每年新增大约24万新生儿,当他们长大后,将在深圳面临更为激烈的高考竞争。近期和一位师兄吃饭,他就为了孩子上学,准备让老婆去上海买房,举家搬到上海。

总体感觉,相对北上广杭,深圳的性价比并不高。当前这个阶段,如果不是很急的刚需,可以适当配置一些基金,把握当下的政策红利;同时适当参与新房摇号,大概率不会跑输。

退一步来讲,反正“房住不炒”已经是军令状,未来随着土地供给增加,会有更多限价新房推出,打新总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