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调研纪要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3回复:41喜欢:40

看《天龙》时发现萧峰有一个特点,对战时常常自觉没把握打赢对手,然而事实上都是轻松拿捏。比如在聚贤庄对战赵钱孙时,感慨“此人内功深厚,不可轻敌”,随后一掌拿下。

2020年7月,长城汽车成立30周年庆上,长城汽车发布《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短片,片中,魏建军称长城汽车“命悬一线。”事实上,21年长城汽车销量为128.1万辆,同比增长14.79%;平均单车售价同比增长15.02%。

这种近乎“凡尔赛”式的妄自菲薄如出一辙。

时间线回到现在,22年长城汽车,销量106.75万辆,同比下滑16.66%,比年初定的190万辆目标差了近一半。1月产销快报:1月累计销量6.15万辆,同比下滑44.96%。

21年,在外界认为长城比较滋润的时候,魏总对内称“命悬一线”,如今,当外界对长城持有担忧和疑虑时,长城的内部视角又是如何呢?

有幸参加了不久前雪球组织的调研团活动,将在座谈会上get到的一些信息分享给各位球友。

长城汽车方面参会领导有:长城汽车总裁穆峰、首席增长官李瑞峰、首席技术官王远力、首席财务官李红栓、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刘宝

2023新能源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

长城汽车新能源转型的速度稍显落后。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而长城新能源汽车销量逆势下滑了3.7%。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转型提速似乎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2023年,在新能源补贴退坡、且市场竞争进一步红海化的背景下,“2023新能源的竞争一定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这对长城汽车而言,反而是有利的一面。

根据穆峰总的表述,在这种竞争环境下靠单车型的盈利看不见未来。第一个层面比的是企业的运营能力。长城汽车这么多年一直秉持深度垂直政策,而且目前也在广度上也做了非常大的延伸,这就使长城汽车在面临2023激烈的价格竞争的情况下,看的不是整车的盈利,看的是整车加四个零部件集团的盈利。

第二个层面是市场万变,在2022年长城汽车开始做了不管是营销中台还是整体运营的研、产、生、技大平台的建设,包括五条业务线,使长城汽车具备了2023年高管下探终端的能力和底气,也就是说在2023,偏前端的各位高管都会在终端,真正的倾听消费者的声音,真心的感受到竞争环境,从而做出判断,拉动庞大的营销中台和企业中台,来向前方保证好支援。这样既能保持整个组织运作的灵活性,同时也能调动更多的资源。

“深蹲是为了更好的起跳”

2022年的汽车市场,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叠加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等多重影响,长城汽车结合市场环境调整自身发展节奏,进行了所谓的“深蹲”。比如在去年长城汽车把很多车型全部按住,因为在天时、地利、人和不具备的情况下,在疫情影响、芯片影响,在购置税补贴退出等等影响下,那个时机去推很可能不成功。

李瑞峰称:“22年下半年,长城汽车做了所谓的深蹲,深蹲就是夯实厂家的体系,夯实所有管理基础。任何一个企业和一个变革都是长线经营的思考,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转型是厂家和经销商全面全体系的转型。厂家对新能源的转型,五大中台的赋能体系做完了吗?长城汽车作战群里面对新能源的认知、技术的认知,我们内部的理解未来应对各种变化做各种应对策略的打法统一了吗?包括内部品牌公司虽然是研发和营销整个贯穿的金三角,我们和整车里面品牌公司就是研产供销包括职能板块围绕新能源打赢拉通机制了吗?这些在22年还没有做到万事俱备。”

WEY如何重振雄风?

WEY曾经作为国产高端品牌的标杆,创下了很多成绩,VV系列的成功有目共睹。但近几年表现不佳。鉴于品牌名所蕴含的特殊意义,WEY的发展也一直受到内外部的重视。

针对WEY的颓势,李瑞峰总总结了两点原因:

第一点,在第二代产品研发过程之中,燃油车的影子以及HEV的路线影响比较大,对于市场的预判对魏品牌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2021、2022年的时候进行了转型,形成了新能源的技术路线,走204的长续航里程。按照这个技术路线的话,品牌新的定位我们认为是非常精准的。

第二点,2022年初整个的电池原材料上涨,包括芯片的供应影响,造成了魏品牌两款产品全部脱离了原来精准定位的空间。DHT的技术,智能座舱,甚至后续的激光雷达,这样的领先技术,应该是靠我们销量规模为我们企业品牌赋能,为我们魏品牌赋能。但是销量规模没有上去之后造成整个的影响比较弱。

针对2023年,瑞峰总表示,这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一年,除了现有的魏和摩卡的重新定位,重新回归到主价位的空间,同时蓝山六座也会以明星大单品的形式去打造魏品牌,因为它的整个产品定位也好,市场空间,包括具有超高性价比,以及现在我们也招到了比较好的高管,他亲自来去主盯摩卡,匹配了充分的资源和策略。

3、4月份将是魏品牌将打响一个重要的战役,随后MPV系列也会应运而生,魏品牌会在6月份之后推出第一个家用版的MPV,甚至后续我们还会有其他的轿车系列,这都会在魏品牌里面作为一个强有力的丰富。

“坦克品牌没有竞品”

坦克系列毫无疑问是当前国内硬派越野的标杆。22年在长城整体销量颓势的情况下,坦克系列依然保持了46.45%的同比增长。我个人也是坦克300的车主,个人用车体验十分满意,作为日常代步车也很合适,舒适度比BJ40和牧马人强的不是一点。

坦克300、500的热销也带动了国内产商进军硬派越野的热潮,比如奇瑞旗下的捷途T1、东风猛士纯电/混动越野M-Terrain,比亚迪的仰望U8在日前更是依靠浮水模式,原地掉头更是赚足了眼球。

Q:入局者众,坦克系列是否依然能保持竞争优势?

A:穆峰总表示:客观的判断2023一直到2024上半年,坦克品牌没有竞品。虽然有很多产商发力纯电越野车,姑且不论纯电动越野成立不成立,消费者心智认可不认可,就判断一个事情,是不是和坦克300、坦克500同价。在传统上的核心的3.0+9AT,在中国市场里面还没有竞争对手,因为做这个东西不是一年能做出来的。

对比仰望等预计售价50、60万以上的产品和坦克系列没有直接竞争关系,至于其他同价位的燃油越野车,坦克存在一定的护城河。首先越野车对整车的钢度和强度有极其苛刻的要求。为什么对钢度有要求?因为越野意味着会经常承受轮端的大扭矩冲击,这种大扭矩冲击的话车身的钢度,整车的钢度一定要大,弹性变形幅度也不能大,因为下面连的是悬架,一旦变形大了以后,就会彻底的破坏固有的转向悬架运动关系,也就是说不要指望1.0的钢板和3毫米、5毫米的大梁板去比整体的钢度和强度。

第二点动力,动力首先受限于AT的资源,全中国纵置AT长城独一家。(BJ40和坦克300采用的都是采埃孚8AT变速箱,到了坦克500上,已经采用了自研的纵置9AT,为国内首款纵置9AT)

坦克700伪装车

最后提一点直观感受,感觉长城汽车的很多员工乃至管理层对魏总有着超乎寻常的信任,相信魏总会带着公司越来越好,就像相信开着音响的乔峰永远不会输一样。信心是通过一场场胜战打出来的,乔峰“艺成以来未尝一败”,魏总26岁接手长城汽车工业公司,主导数次变革,将一个负债累累的地方小厂打造成千亿帝国。

穆峰总提到:“长城汽车一定会在魏总的领导下,坚持稳健的经营原则,我们不会做那么出圈的事。真正的竞争是看哪一个企业、哪一个品牌走的更远,走的时间更长,走的幅度更宽。” 在很多行业乃至武侠世界都有很多弯道超车的机会,很多角色依靠传功、秘籍、奇遇一跃成为顶尖高手,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长城汽车可能节奏没踩准,暂时落后,但长期硬实力的比拼依然非常值得期待。

全部讨论

2023-02-27 19:51

长城的盈利能力还是不错的,很多车企销量还行但是利润微薄,甚至一直在赔钱。新能源退坡加强特斯拉这个价格屠夫,23年压力也席卷而来,势必有全新的竞争格局,这也是长城的机会。

2023-03-20 00:44

杨笠代言

2023-02-27 20:15

国产硬派越野还是得看仰望U8,姑且不论E四方技术,还有浮水模式这种技术上的创新。单就外观自主设计元素就比其他越野车强很多。
坦克300---福特bronco,
BJ40----牧马人,bh80更是离谱,毫不掩饰抄大G
捷途T1抄路虎卫士。。。。还是有些自主外观创新吧

2023-02-27 20:09

VV系列当时真的惊艳,VV6远看还以为是宝马X5,当时还看到新闻VV7高价翻滚后依然坚挺。可惜想买的时候已经换成咖啡系列了,比VV系列涨价了

2023-02-27 19:36

坦克300日常代步? 这油耗受得了? 大佬们真是不在意钱

2023-02-28 05:03

听说长城风格很铁军?新员工入职还要军训。这是真的假的?

2023-02-28 05:00

牛油果绿的枫林铁骑太帅了,可惜油耗更高了,财富自由之前是没法拥有了

2023-03-09 15:25

产量下跌叫深蹲,产量提升叫飞跃

2023-03-03 08:12

还是挺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