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访谈转发:3回复:15喜欢:0
@基尔摩斯@韭菜花雪薇薇 说:现在有很多人,包括某些大v,都对主动权益类基金持鄙夷态度,认为主动基金都是“忽悠基民入场,赚大规模带来的管理费,完全不顾业绩,宣扬长期持有,但背地里自己低吸高抛。”。请问对这种言论的观点?

全部讨论

2022-01-28 20:17

由于对你这个话题,正好有些想法。所以抱歉,不请自来,说上两句。我觉得,感谢这几年牛熊切换,让基金行业里臭的、烂的都浮到水面上。从叶飞的净值管理事件、陆家嘴一条龙产业链以及基金经理人利用职权便利,为个人谋利、搞低吸高抛。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你看到地上有一只蟑螂时,其实看不到的地方已经有无数只。作为小基民,我们不能把真金白银建立在基金经理的职业道德和自律上。识人识面不识心,更何况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所以我的做法是购买指数基金/ETF,一是各项手续费低、资金能快进快出。二是摆脱人的因素,换任何经理都能管理,不影响基金的运营。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2022-01-28 17:35

每个人都撒过谎,撒谎最大的问题是时间长了会圆不上。我觉得不排除行业里有你说的这样的行为,但长期业绩就是最好的证明。其实在A股做个负责任的,有很强的投资管理能力的基金经理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市场波动大,监管、公司经营、舆论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也大。重剑无锋,耐得住寂寞,规模、名气和实力完全不成正比的好的基金经理也不是没有。

回答 @hohokam:我们来回看下,2021年前,张坤、刘彦春之流是顶流,实力满满的。2021年以后,昵称秒变。所有的现象深究本质,基金亏钱了。 然而回想一下,我们是基于什么买入这只基金?如果主动权益基金看的就是背后的基金经理,那么现在是否生变?公募规模大确实对于基金公司收了大额管理费,但如果一家基金公司只顾扩大规模而不把基民利益放在首位,那这家基金公司可能会辉煌一时,但大概率难以长久。

2022-01-31 02:16

真不假,可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