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9喜欢:3

如果理论上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资本市场当下的问题,坚持下去总是会等到用上这个办法的那一天。比如说,连著名专家都反复提及,并且我们的邻国都用了十几年的那个办法。

这个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既不是现在,也不会是未来,而是历史。尽管人们从历史中得到的最大的教训,就是人们从不吸取历史教训,但是这并不妨碍历史的车轮向前转动。我们的车轮能够从那些困难的年份的泥潭深渊中走出来,就理所当然地会继续前进。

我并不是天然的盲目乐观派,我的悲观和愤怒始于九十年代中学时代就在看南周、内参、半月谈、党风等杂志,我的乐观和理性得益于中国经营报和本、硕阶段的学习,当然也包括了从事交通基建项目投资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的工作经验。

读自考法本的时候,恰好参与管理了一个中外合资项目,二十公里的国道+三条大型桥梁,仅总包和分包之间的工程款诉讼就十一宗,让我见识到98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和地方财政的打击之大。我能从一个非专业的文员进步到项目副总,擅长法务和债务重组是最大的工作业绩。

读研的时候,恰逢08年金融危机。因为是管理系和金融系合办的课程,要发表两个论文。金融系的导师历年担任过多家上市公司的独董牌面比较大,带着我们去了几家房企调研,某著名标杆房企战略部门负责人做了两个专题分享。

第一个是该企业从百亿成长到千亿战略的调整。在著名咨询公司的建议下制定进军中西部城市的战略,这个战略部门的负责人(当时只是一个刚从港资房企跳槽过来的主管级员工)直接向创始人陈情该战略存在各种问题,另行提交了集中于一线城市郊区快速达成千亿规模的方案。后面的事情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事实证明调整后的战略方案在众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内,这个房企达到千亿规模。

第二个是战略标杆的选择。这个战略部门的负责人主导了与咨询公司合作的全过程,研究了美、日、欧、韩、台、新、港各种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模式,最后定下来是走港资房企的模式。经历过几次金融危机的老牌港资房企长期对风险特别敏感,特点就是现金储备特别多。在经营上不搞高周转模式,高价拿地屯着升值慢功出细活,就等着周期变化和对手出错,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对手的股票、股权或者项目,在资本经营层面有点类似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捡烟蒂策略。

事实上从我后面跟踪的结果看,在创始人掌舵的那段时间,这个公司的内外债一直控制在一个相当合理的水平,就是他们自己多年来宣称的账上现金可以一次性还清所有的非项目融资。它的几个竞争对手都负债万亿左右了,这家公司的负债仍在三千多亿。后来发生了著名的事件,创始人出局之后,这公司的负债也很快接近了万亿。可以这么说,在我观察中,创始人的离开和负债水平的急速提升是一个关联事件,毕竟接班人没那么大的能力面对着股东们要求快速提升业绩和确保行业排名的压力,有足够的定力保持既定战略不变。同时,也说明当年创始人和这位战略部门负责人主张选取港资房企为标杆的模式,已被后任者束之高阁。

那次调研对我的帮助很大,两次开题失败之后,终于顺利开题,一气呵成发表和通过答辩。

第一篇论文,就是某房企的融资模式研究。其中就借鉴了这位战略负责人讲到的,两次金融危机中东亚地区,特别是日韩港房企在债券融资上,因短债长投和外债内投受到的利率和汇率双重打击典型案例。

第二篇论文写的是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涉及不同的企业文化融合模式之下,对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企业战略、愿景、商业伦理、风险偏好等内容的问题。这家房企的企业文化搞得比较早和比较好,公开的资料也特别多,所以自然也是主要样本之一。

读研之后,我还去中山大学旁听了徐滇庆老先生主讲的《宏观经济与房地产》,连续听了三年。老先生属于熟悉国情并且成名较早海外华人经济学家,给我们的有关部门提出许多建议,包括社保制度、房地产税收、产业调控、货币政策、外汇管制方面的内容。虽然很多都属于不能见诸文字的内容,但是在思维方法和逻辑上就很引人入胜。

我自己也从事房地产开发十二年,负责投融资、并购、城乡规划等具体的业务。从这家房企借鉴和学习特别多,其中对城乡规划相关内容更是受益颇深。得益于读研期间的学习和自身从事房企工作的原因,我对房地产的股票和从来说不清楚自己投了多少房地产股票+债券的某保险龙头的股票,我都是很谨慎。

当然,我现在也搞不清楚手上的两只股票,与房地产相关的程度有多深。

比如说中信银行,它除了公开的房地产贷款之外,还买了多少的房地产企业债券。

又比如说中国太平,投资组合中有多少房地产股票和房地产相关的债券。

但是我能看到这两家企业在其所处的行业中,与友商的区别所在。

假设$中信银行(SH601998)$ 与房地产相关联的程度是某一个存量值,这个存量值大概率不会高过友商的平均水平,毕竟它的股份行的体量和身份摆在那里,比上比不过五大,比下也比不过城商行。但是它有一个变量,就是那四份关联交易协议,这是友商们所没有的。

同理,假设中国太平与房地产相关联的程度存量逻辑一样,它也有变量。它的高股息策略能跑赢恒生指数,并且它的低估的程度远甚于友商,它的资产泡沫也撇得差不多了。

我的逻辑还是均值回归,在低于均值以下的那个比较远的水平回归到相对较近的水平,而不是均值之上带动均值向上的那个水平。

最近我的组合$中信银行(00998)$ +$中国太平(00966)$ 也下跌了不少,心态有点不稳,闭关也不成功,继续话唠模式。

我对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所有人说,这个国家经历过很多远比目前大得多的困难,一切都会过去。庙堂之上的人无论是责任心和能力都远胜于我等凡夫俗子,他们总会有办法解决问题 。如同那位著名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所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当中的勇敢者保护得很好。

全部讨论

07-20 10:04

比对一下邻国在房地产泡沫之后的最重要手段。政府通过《住专法案》,央行发行国债作资本金,注入大型商业银行成立住宅专业银行。以购买将原有的住宅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的问题资产剥离出来,再对客户施以降低利率、重组贷款延长还款期限、带抵押过户交易(继承)等一系列措施,让客户恢复还款的信心和能力。大幅缓解了这些资产的坏账压力,同时也让大小商业银行恢复流动性和对实体经济的放贷能力。我们的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破灭过程同邻国不一样,超码在外资不得直接投资房地产和外汇管制的前提下,主要是内因起作用,外因起次要的作用。事实上我们目光所及,情况也没有烂到邻国90年代那个惨状。
所以,我还是对未来抱有回归均值的信心。

07-20 09:23

这个国家经历过很多远比目前大得多的困难,一切都会过去。
——————每个时期都产生新的困难,旧的会过去,新的正在经历或正在到来,也必将到来。

07-20 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