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私募7年之痒#我的私募投资经历#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我的私募7年之痒
人生有多少个七年之痒,在近期市场混沌和来回轮动,不宜乱动,以静制动的时候,翻翻论坛,突然翻到雪球的私募之旅分享邀稿,本来感受感悟感想散落在随笔、日记本、纸巾、贴纸、电脑、这里那里,年底了,整理下写下来吧,我的私募7年之痒。
 
篇一  2015那一年
 
2014年中招行的一次路演,打开了股权TZ的认知,至今依然清晰记得主讲说,“今年后半年IPO的重新启动,将为退出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14年底骚动,15年6月前的疯狂,倒是好像验证了,宏观环境的友善对市场的推波助澜。
 
那年前,我只是一个银行理财小白,4.5%-5%是当时的年化,外面的信托是12%+的高息和妥妥的保本保息,当年,没有资格无从参与。
14年底楼市随着股市的沸腾,也沸腾起来,这7年里2波楼市跟随股市起还真是非常及时,来钱了,赶紧改善住房,逼着刚需赤脚也得追涨。
14年底,中介突然来电问询2年没有出手的老家,价格竟然是当年急出的一倍,忙乎了3-4个月,到手的热乎钱,面对的是煮开的二级市场。
不懂股,不懂炒,不懂300,不懂大小盘,不懂公募,反正不懂,所以认定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和机构去打理。
 
这就是生意,生意就有买卖双方,卖货的得在一个好市口,得赶上成行成市的好时机,Timing对于卖方是好时机,对于买方是否是好时机?(篇二卖方思维想统一整理)
那时候是靠抢,秒光,路演完毕就是登记,排号,开募当天基本打款超标,一周内等着退款还是买到。
淡水泉是招行的推荐,有历史年头,有业绩净值,有赵军的名号,当年的少壮派(比对重阳啥的),左侧逆向TZ的代表,连路演都不用的,招行直接秒完;
东方港湾,《时间的玫瑰》,茅台的坚定持有拥趸,单一个渠道从1期发到5期,2期发到4期只用2个半月。
那时候还有很多响当当的名字,如今是否还在?那时候没有那么多金牛奖头衔,没有Fintech助力比对选择,没有公开净值可查,没有第三方数据,没有那么多路演,没有那么多线上可查信息,反正那时候,不愁卖的市场,完全的卖方市场,IC忙着早上抢筹,忙着录入,忙着催款到账,全部忙完了,合同还没有签署。那就是2015年的上半年。
 
私募现如今,大家多少知个玩法了,有锁定期不管软硬,有认购费1%有赎回费不等,有管理费等杂费年计算,有20%上下业绩提成扣份额或净值,等等。
 
当年,一句话,自己不懂的,交给专业的人和机构,对!但是,也不对!交出钱去的前提是
1.       把大势看个分位啊!
2.       自己得把自己弄懂些:TZ钱的久期,风险承受能力,人生周期的盈利预期值(年化复利目标,巴菲特老先生那么多年复利年化率是19%-去年数据了,是觉得自己有天神助呢?还是?一年50%Up不算什么,两年全部吐回去的大有时日)
3.       受托人分析!就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分析(是否与你的TZ目标/个性/配置/钱的性质等等匹配,决定了你是否拿得安稳,拿得住,拿得到玫瑰绽放时)
s   德品,道行,能力圈
s   策略风格,行业认知
s   年龄,出生背景
s   基金公司/经理管理的业绩规划
s   最后才是各渠道的产品要素
 
写下来,为自省自醒,也为共勉共进;以敬畏之心,学无止境。
篇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