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5

阿尔兹海默病(AD)药物再起风云!

AD老年期痴呆最主要的类型,表现为记忆减退、词不达意、思维混乱、判断力下降等脑功能异常和性格行为改变等。目前普遍认为,阿尔兹海默病的病因是由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淀粉样蛋白沉积导致神经元病变。Aβ阳性是阿尔兹海默病确诊的核心依据。

据阿尔茨海默病国际(ADI)评估,全球75%的痴呆症患者未被确诊,在一些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可能高达9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世界社会报告》,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约7.6亿,预计 2050年增长至15亿。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痴呆及轻度认知损害患者数将增加;2018年全球约5000万人患有痴呆,预计至2050年,痴呆患者数将翻至3倍。此外,65岁以上人口中约10-15%存在MCI(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计算得65岁以上MCI患者目前约1亿,至2025年将达到约2亿。

虽然AD药物的受众广阔,但其研发难度大,已上市的药品寥寥。

2023年7月17日,制药巨头礼来在官网宣布,3期临床试验TRAILBLAZER-ALZ 2的最新完整结果显示,公司研发的β样淀粉蛋白抗体药donanemab可显著减缓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和功能的下降。

具体来看,在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参与者(n=214)中,donanemab在iADRS(阿尔茨海默病综合评分量表)上使衰退减慢了60%,CDR-SB减慢了46%;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痴呆患者(n=534),donanemab对iADRS和CDR-SB的下降分别延缓了30%和38%;在75岁以下的参与者(n=542)中,donanemab使iADRS组的下降速度减缓了48%,CDR-SB(临床痴呆评定量表)的下降速度减缓了45%;在75岁或以上的受试者(n=551)中,donanemab使iADRS的下降减缓了25%,CDR-SB的下降减缓了29%。

2024年5月3日晚间,美国礼来宣布,其在研药物donanemab在三期临床试验中,显著减缓了早期阿尔茨海默病(下称AD)患者认知和功能的下降。消息一出,礼来公司的股价高涨逾6%,市值突破4000亿美元,刷新全球药企纪录。

此前,在一场行业会议上,有券商分析师指出,AD药物将是下一个“PD-1”级别的“大单品”,预计全球潜在的市场规模在100亿美元至200亿美元之间。截至目前,可有效治疗AD的创新药物仍较稀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由渤健和卫材共同研发的aducanumab、lecanemab。

据官方口径,礼来公司表示,基于该研究结果,企业将尽快开展全球范围内的新药上市申请工作,并预计在本季度内向FDA递交上市申请。另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donanemab在中国市场也完成AD适应症的三期临床试验,或即将进行上市申请。

国内方面山东东诚药业值得关注!!!

1.2022年12月,东城药业全资子公司烟台益泰拟以现金800万美元、1400万人民币及200万美元的里程碑款,购买日本新旭和苏州新旭医药持有的用于PET影像诊断类药物Tau蛋白正电子摄影示踪剂(以下简称“18F-APN-1607”)的临床批件和研发资料,并获得该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临床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的独家权利。

公司重点研发项目APN-1607产品用于诊断阿尔兹海默症,目前Ⅲ期临床已完成入组正在进行NDA前的资料整理工作。

东诚药业在互动平台表示,氟[18F]洛贝平注射液为阿尔茨海默症的Aβ斑块成像的正电子显像剂,礼来研发阿尔茨海默症诊断产品。在国内为公司子公司南京江源安迪科和北京欣翮医药(礼来国内授权)联合申报上市,上市申请于2023年8月25日获得CDE受理并进入审评中心,上市进度将根据CDE审评进度推进。

2) 2024 年 4 月 8 日,烟台东诚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东诚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诚香港”)、ELI LILLYAND COMPANY(以下简称“礼来公司”)与 XING2DIAGNOSTICS, INC.(以下简 称“目标公司”)签署了《可转换票据购买协议》,东诚香港以现金 400 万美元 认购目标公司发行的可转债,占此次发行可转债的 61.54%。

目标公司:XING2DIAGNOSTICS, INC,主营业务:目标公司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在中国开发 PETCT 相关示踪剂产品,用于对诸如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诊断。

目标公司获得了礼 来公司的氟洛贝平(AV-45)、氟罗西吡(AV-1451)等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除 港澳台)的商业化授权。 氟洛贝平(AV-45)已于 2012 年被美国 FDA 批准上市,目前该产品在中国已 经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并已经在中国提交上市申请。该产品在诊断过程中具有显著优势:1、与 Aβ蛋白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进而进行特异性显像;2、具有明确的临床诊断价值,已公开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本品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上均有良好的 Aβ蛋白示踪诊断价值,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除氟洛贝平(AV-45)外,目标公司尚有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 PETCT 诊断产品,其中氟罗西吡(AV-1451)目前已获得中国 IND 批件。

说直白点:XING2DIAGNOSTICS, INC.公司就是负责礼来的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的国内商业化授权的,而东城药业又是核药领域龙头,负责相关药物的CDMO服务,阿尔茨海默症药物早期诊断AD治疗破局恰如其实,这么说东诚药业其实就是变相服务礼来。

东诚药业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以米度生物为核心,以公司核医疗全产业链为基础,以核医学技术为抓手,为国内外药企客户提供CRDMO服务。在非核药领域,米度生物作为分子影像CRO,在小分子、多肽、抗体、多糖、细胞治疗等创新品类上的临床前分子标记能力卓越,具有良好的放射性示踪剂生产和影像分析能力;在核药领域,米度生物作为可以提供从早筛化合物到上市注册的一站式服务核药CRDMO,目前已助力20多个核药产品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米度生物可以为核药客户提供从药学研究、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I期-IV期)、注册申报等全流程一站式CRO服务,并为之提供临床阶段的药品工艺转移、工艺优化、生产运输等CDMO服务。

此次跟礼来携手入股AD诊断公司,也是恰如其分,可以猜想东诚药业为礼来AD药物提供原料药CDMO服务以及未来诊断市场的商业化服务。

从逻辑上来说,东诚药业比去年下半年的通化金马逻辑要好很多。


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尤为关键

《柳叶刀》国际痴呆症预防、干预和护理委员会称,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痴呆症病例可通过提前干预得到预防。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此前曾公开表示,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和动态监测,可以推迟AD发病年龄10年以上,极大放缓痴呆患者数量增长,减轻家庭、社会和国家负担。

如何做到早期筛查,早期预防?识别危险因素至关重要。公开资料透露AD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5岁以后,AD发病率每五年翻一番。80岁以后,发病率大概在33%左右。而且AD貌似更“偏爱”女性,女性患病概率大概是同龄男性的2-3倍

“Aβ淀粉样蛋白可以在分子标记物期间就告诉大家,后续此患者是否会罹患AD。”上述人士指出,检测可以将时间提前到患者出现症状10—15年之前,在此之间任何一个时间节点都可以为患者进行干预。

美国一组数据显示,早期的诊断和诊断介入,可使患者显著延后入住看护机构,平均每年可净节省10000美元的费用。如果可以推迟5年,则可在30年内解决5万亿美元。

早期诊断应声扩容,据方正证券研究所调查,2016年中国AD诊断市场规模约191.3亿元,2020年上升至21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260.2亿元。而如果AD诊断若能够在较低的价格进行精确诊断预防,并与健康体检相结合,使得老龄人群可以每年定期筛查,则中国AD诊断市场规模将有望破千亿。

神经功能量表测评、体液生物标志物检测(脑脊液检测和血液)、神经影像学检查(MRI、CT)及分子影像学检查各显神通。在诸多检测中,Aβ-PET显像剂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正在被更多人所熟知。

早期精准诊断为什么需要核药?

无数医学研究和实践证明——精准医疗的精髓就是“个性化”+“靶向”。

要想敲开精准医疗的大门,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则是当之无愧的敲门砖。而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的核心,则是各种基因、蛋白、代谢分子构成的“靶向”分子探针(即“核药”)。顾名思义,核药由载体(即普通药物)和放射性核素组成,可以将它看作一颗由“弹体”与“弹头”组成的“巡航导弹”。

以18F-FDG为例,FDG就犹如 “弹体”,利用了葡萄糖代谢的特点,大量聚集在肿瘤细胞内。“弹体”可以在人体内自动导航,去到特定的细胞,不同的核药进入不同类型的细胞。18F-FDG中的18F就犹如一颗发光“弹头”,当在特定细胞聚集后,发出180度的γ光子,被PET所接收。通过大量特殊聚集,医生可以显像病变位置与范围。

沿着这一思路,Aβ PET推荐显像通过“弹头”的显像剂特异性结合“弹体”来实现活体分子显像,提供可定量与可视化的病理性Aβ沉积。

换而言之,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良好、可视化、定量性使得Aβ-PET显像剂逐渐走红

精准医疗”极为关键,比如冠心病筛查,最常用的方法如下:心脏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还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尤其是在罐装显影上国产药物缺失的情况下,盐酸去甲乌药碱注射液作为心脏负荷试验药物用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已经有新药开始出局,据查润都制药的1类新药(欣可青)已经递交CDE上市申请并通过受理。

$东诚药业(SZ002675)$

$润都股份(SZ002923)$

$通化金马(SZ000766)$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