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1喜欢:5
两会看医药大佬发声:
2024年3月4日全国两会在京召开,多位制药人在今年全国两会为行业发声。
1、齐鲁制药总裁李燕: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发展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总裁李燕提了四点建议:建议坚持系统理念,持续优化药物研发环境;建议支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切实奠定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根基;建议构建协同创新转化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建议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等政策,保障发展可持续。
她建议在进行国家药品监管制度顶层设计时,既要保证监管的科学性,也要统筹民众利益、产业发展;既鼓励创新,又正视我国制药产业发展阶段和实际,在规避低水平创新导致的“内卷”,避免给低水平创新产品“保护”的同时,对企业创新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支持。
具体到操作方式,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政策会商和部际联动,综合性政策共同谋划,专门性政策相互衔接,密切配合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综合治理。
2、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大力引导金融投资支持生物医药产业过冬 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拟向今年两会提交《关于进一步稳预期强信心,推动我国生物医药自主创新》的提案。提案建议,大力引导金融投资支持生物医药产业过冬,多措并举持续鼓励药企自主创新,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投资大幅下降是当前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很多企业形容现在是生物医药产业的资本寒冬,普遍信心不足。
丁列明建议,一是大力引导金融投资支持生物医药产业过冬,建议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统筹和有效引导,让投资者敢于投资,创新者敢于创新。支持生物医药企业通过IPO、再融资募集的资金投入新药研发、早期临床、优质药品权益的战略合作或相关股权收购,合理放宽审核要求,使其利用二级市场真正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二是多措并举持续鼓励药企自主创新。在创新药定价上,建立以临床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基础和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真正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不对创新药价格进行干预限制,允许企业自主定价,保障合理价格与创新回报,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提振信心和预期,切实激励高质量创新。
三是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建议对持有老版“中国绿卡”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直接予以换发新版“五星卡”,并进一步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加快实现“五星卡”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互联网服务等领域的全面应用。
3、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构建生物医药创新生态体系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基因药物的创新水平以及在国际上取得更多领先突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对生物医药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从原创的基础药物研究、放大产业化以及市场推广和医保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我们希望可以打造一种自主的医药创新生态,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渐地走到世界前列,为老百姓的健康提供我们自己的‘硬核’药物。”李校堃表示。
4、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完善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机制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庆国建议,扩大中成药集采的范围,规范中药集采带量模式,进一步优化中成药集采规则及技术评价、价格竞争评分细则。
卢庆国三点建议: 一是扩大中成药集采的范围,将更多临床常用、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中成药纳入全国集采清单,鼓励各地区加强联动,尽快实现中成药集采的最大化,助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使中医药造福中华民族。
二是规范中药集采带量模式,明确中标价格和采购量的对应关系,让低价中标企业获得足够多的采购量,促使企业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靠规模、靠创新、靠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三是进一步优化中成药集采规则及技术评价、价格竞争评分细则,减少技术评价权重,在提升药典标准保证药品质量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价格优势,最大化实现药品降价、科学公平竞争的效果。
5、启迪药业董事长焦祺森,将中药药渣的综合利用纳入中药产业化发展规划 我国中药药渣年排放量达几千万吨(湿重),给生产厂家、社会、环境带来急需解决的难题。中药药渣是对中药材进行提取处理后产生的废渣,含有粗纤维、粗脂肪、淀粉、蛋白质、氨基酸、氮、磷、钾等多种成分,既是未被充分利用的生物质资源,又是潜在的环境污染源。
焦祺森认为,可结合中医药产业整体发展规划,将中药药渣的综合利用纳入国家中药产业化发展规划中,建立涉及中药药渣综合利用的各部门(包括科技、环保、工信、发改、卫健和药监部门)的联动机制,做好中药药渣来源、分类的统计和管理,结合中药材功效、特性,对各类中药药渣按有毒、微毒、无毒进行分类。
6、华海药业总裁陈保华:将国采的慢病药不分剂型规格纳入基本药物目录 陈保华指出,由于并非所有国采药品都能被纳入基药目录,而现行的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又区分剂型与规格,医疗机构为了完成基药考核目标,被迫采购非国采中选的基药品规,使得部分国家集采中选的非基药剂型/规格在各级医疗机构的使用受到明显限制。
“优化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新版基本药品目录调整;同时考虑将国家集采的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类等慢病药品不区分剂型与规格,统一纳入基本药物目录。”陈保华建议。
(文章来源:蒲公英公众号)
网页链接
$贝达药业(SZ300558)$
$晨光生物(SZ300138)$
$华海药业(SH600521)$

全部讨论

03-04 22:03

华海老大说的问题挺尖锐,请问华尔兹药品集采后到底能不能保证集采承诺的用量? 陈总提出的问题我的理解是双标出现了,甲方内部有两套标准?我不是这个行业 ,不懂

晨光生物不属于医药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