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医疗简要拆解(二)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4

三、竞争对手和竞争格局

每个行业都有竞争格局,显然骨科耗材在集采实施之前,大玩家是强生、史塞克、美敦力、捷迈邦美;这几家的骨科体量从几十亿到百亿美元不等,他们也同步占据了国内的主要市场。剩下的才是大博和威高这类国内玩家。

两类产品的市场份额推算:

2019年大博在创伤类的国内市场份额约为7.79%,对应其2019年创伤类营收7.97亿,可以推测当年度创伤类国内全年市场份额在102亿左右。

2019年威高在脊柱类的国内市场份额约为7.92%,对应其2019年脊柱类营收7.7亿,可以推测当年度脊柱类国内全年市场规模在97亿左右。

两个品类的市场份额推算时间节点,离现在也就3年时间,假设集采会带来的量价持平(例如价格降低一半,但总体用量提高1倍),可以模糊地毛估两个品类的市场份额都是100亿元。

当前大博在两个品类里面的营收,创伤类约在10%的市场份额,脊柱类肯定不到7%。外企留下的空间还很大。集采之后,根据国产替代的逻辑,原来市场占有率低的国有厂商迎来了一次市场份额的飞跃;预计未来的国内市场主要玩家就在集采中标的这些企业里面。

再来看看,显而易见的竞争对手-威高

根据威高骨科的2021年的招股说明书,其在骨科植入医疗器械领域排名国内第一,全行业第五;脊柱类排名国内第一,全行业第三;创伤类排名国内第一,行业第五。

基本可以看到威高骨科大博医疗是在骨科植入领域全方位的竞争对手,规模相近、品类相近,挺有意思的。两家目前应该还未达到直面竞争的阶段,理性的做法应该是保持默契猥琐发育,等到打败外敌以后再争夺天下。

先做个数据对比:

大博今年的净利润率有显著下滑,下降了40%以上;而同领域的威高则变化不大,为何;是因为脊柱类集采那时候还没实施?那应该还有创伤类的集采吧。来看看威高和大博两个品类的营收占比。

合理推测,大博因为创伤类骨科占比较大,所以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大。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Q2,大博的微创类的占比提到了11.51%,有在尽力拓展其他品类。

威高的脊柱类相信在本次集采结束之后,他的总体营收和利润率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的显现应该是在2022年报开始。

没有精力再去覆盖凯利泰三友医疗、爱康和春立了,这几家的总体规模会小一些。

因此,从上述就可以看出大博的两类产品的总体市场竞争格局。由于这个行业研发和终端渠道的高壁垒,也难以再产生什么大型竞争对手。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品牌力在这个行业内有多大的认同度?在专业的外科医生眼里,大博和威高用起来到底哪个更顺手?还是说基本都一样,仅仅是我更习惯用哪个,或者是,哪个的服务更好?这一点无从得知,需要去做个终端用户访谈才会了解。不过,从主观推测来看,配送物流、配套器械的完备情况以及所在医院的采购都会是影响因素。

因此,可以模糊地认为销售终端拼的还是服务,否则,销售费用如此之高,是为何呢。

所以,在这条商业模式的道路上,就变得很清晰明朗。

未来的竞争格局可能就是大博、威高和几家小的厂商,两家分别在创伤、脊柱类做到国内份额第一,大概单品类做到30-40亿的营收,然后再看整个市场因为老龄化而扩张的速度。对应到现在,增长的空间还是相当可观的。值得去探讨一下估值。

$大博医疗(SZ002901)$ $威高骨科(SH688161)$ 

                                                                 晚上再编辑一下格式发到V.X,先留个记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