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备忘录 - 第23周(20240607)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周统计:本周,投资组合中腾讯控股四方股份分众传媒立讯精密涨,融创中国隆基绿能大跌,中国平安五粮液跌幅也不小,综合下来组合跌幅0.97%,跑输了沪深300的0.16%。

本周无交易。本周备忘录一是分享分众传媒2023年业绩说明会情况,二是分享一下对“选股与交易哪个更重要“”的思考。

分众传媒2023年业绩说明会

上周分众传媒召开了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情况,要点总结如下:

媒体资产与发展规划:分众传媒计划未来几年内积极拓展境内外优质资源点位,优化媒体资源布局,强化生活圈媒体的领先地位,以提供更优质服务并创造客户价值。尽管部分大公司自建办公楼,分众凭借广泛覆盖和长期合作关系,仍能维持大型优质客户基础,持续扩大优质媒体点位覆盖。

市场份额与广告业地位: 2023年,分众在中国广告市场占有0.8%份额,户外广告市场中占14%,显示其在户外广告领域的显著领先地位。拥有高质量的媒介资源和广泛的广告客户基础,是分众在市场中保持优势的关键。

财务问题:关于2016年上海科非公司股权转让款项2500万,目前尚未收回,公司已计提100%坏账准备。海外布局虽加快,但多数海外子公司尚处亏损状态,其中韩国业务大幅下滑。分众视当前为海外业务的投入期,旨在形成竞争优势布局。

韩国业务变化原因:韩国宏观经济挑战导致中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受影响,广告市场低迷,影响新客户和中小型客户收入,进而造成分众韩国业绩下滑。分众对韩国市场长期持乐观态度,认为其成熟市场基础扎实,有望恢复良好盈利能力。

海外营收与客户结构:海外营收主要源自当地客户,反映公司海外业务的本地化运营策略。韩国公司短期内从盈利转向大额亏损,除宏观经济因素,还包括内保外贷、上市计划变更及资产减值等复杂情况,显示市场环境与公司战略调整对其业绩的综合影响。

未来发展策略:继续优化点位布局,国内外资源拓展,平衡增长与效率,提升经营效益,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以期恢复增长。

总结,分众传媒在维持国内市场领导地位的同时,正积极布局海外,虽面临挑战,但对海外市场长期潜力保持信心,特别是韩国市场。公司策略侧重于优化媒体资源,提升客户价值,同时也在审视和调整海外战略,以应对市场波动。

选股与交易,哪个更重要?

如果在以前,我毫不迟疑的会回答说“选股"更重要。

哪怕是到现在,我也认为“选股”是第一位的。要先做好选股,所有的交易必须在已经完成选股、纳入股票池里以后,在股票池中的品种之间进行。

但是今天所以有此一问,是我发现,哪怕是一只质地很好的股票,如果在不适宜的时刻买入,在不适宜的时刻卖出,照样会给你带去重大的损失。另一方面,有一些股票,也许数年亏损,或者业务发展停滞,但是由于时机把握的较好,同样可能给你带去丰厚的收益。

有了这个观察经验,我对前面的结论有所动摇。下面我试着进一步挖掘和梳理这个思路。

第一个问题:选择“交易”更重要是不是就意味着远离了价值投资?把投资当成了“炒股”?

选择突出”交易“的重要性,不是为了贬低”选股“的重要性,而是为了强调”交易“的重要性。同样的一只股,大家对它的看法也差不多,但是如果你不合时宜地在某个高位买入,你也许就会被套数年;而一只垃圾股,如果把握好了时机,也可能使你获益良多。

这种说法一定能举出真实的例证,但是依然需要我们小心地甄别。

好质地、好价格才是好股票,这是正解!但是别人通过垃圾股获利了,你不一定也能通过垃圾股获利。垃圾股所以称为垃圾股,那是因为它少有投资价值。

所以,股票的“质地”与“价格”不能偏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就像现在持有的隆基绿能融创中国,这都已经是亏损的企业了,要不要把它们从我的股票池中清理出去?

涉及股市已经有八年了,真正遇见坑人的股票只有一个康美药业。刚才查了一下雪球,才发现这是股票在2021年破产重组,2023年已经盈利了。这就说明如果我们在股市里面遵循分散、低位买进、不追高等几个规避风险的交易原则,在股市想亏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是你选股失误,遇见了就像“康美药业”这样的货色(创始人数年财务造假,虚增收入超过300亿元),由于你采取了分散投资的策略,即便某一只股票遭遇暴雷使你的本金全失,所给你造成的损失也不过10%而已。

但是,如果你在交易时没有厘清认知,押宝式买入单一股票,或者感觉自己有超自然的预测能力,上了极大地杠杆,亦或是被市场情绪所感染,认为某只股票涨了很多以后还能涨而去追了高,当它下跌时先惜后捂再恐惧,买在高位、割在低位等等的骚操作,那你亏个10%、或者20%都是小儿科,严重了血本无归,还可能倒欠若干,一朝回到解放前。

所以,在股市正确认识和识别风险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基本的门槛。

第二个要点。梳理到这里,再把交易中应全力避免的情形罗列一下:

第一就是,要分散持仓,不要孤注一掷。著名网友“散户乙”,从2014年起先单一持有泸州老窖,到2019年又换成了中国神华,十年获益20倍,资金量直接从“数百万”到达了“上亿元”。这样的成功真的让人羡慕,但是这样的成功没有人能够模仿。这样被埋的人不是一个小数字,能获得如此惊艳的成就,真的是“幸运者偏差”。因为这种一旦选股选错了,也许没有到倾家荡产,但是枉费几年时间是常见的,反倒是分散持股,更让人安心。

当然,也没有必要过于分散。我们精心选择十只左右的股票,集中度不要超过30%,但分散度也不要低于5%,跟踪梳理、拓展研究,几年下来把它的秉性摸得十分熟悉,不显山、不露水,稳稳地每年能有个15~18%的收益也惬意得很。

第二点就是不要加杠杆。对于这一点,实际上自己还经常恍惚,目前我是没有加过杠杆,原因应该是自己对自己的眼光没有太坚定的自信。如果经历了一到两次市场的大周期以后,自己的账户稳定的挣到钱了以后,会不会自信心膨胀?感觉风险可控,把杠杆作为可以助自己跑得更快一些的工具?

我现在理解杠杆就是双刃剑,能托你也能砍你,也许被砍一刀、两刀伤不到我的筋骨,但是自己取利的点就偏了。历史上每个皇帝的命运、各个王朝的覆灭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总体上看起来,站得高、看得远,能够为公的结局总是好得多;而那些时刻关注私利、权利、欲望的,结局凄惨的比例就更大。就从遵循这条历史经验的角度讲,我也没有必再去花费精力去尝试它,直接在内心中禁了就完事了。

第三点,就是追高,导致高买低卖。这一点我现在应该是能够基本做到了。即便是自己的估值水平很低,但自己的交易总是在“先估值、再交易”的流程下推进的,同时估值时在合理市盈率取值的选择上、在业绩增速取值的选择上都采取了保守的态度,我无意能买在最低点,但肯定能做到不追高。在买入以后,只要仓位没达到高限,我还可能越跌越买。

第三个问题:选股上还需要精益求精吗?

像“散户乙”那样,2014年在4000多只股票里就单一持有了一个“泸州老窖”,他在持有的时候还与著名投资人唐朝有过争论,而当时唐朝是明确不看好泸州老窖的。就他的这份坚定,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我不觉得在那个时候找不到各项指标比泸州老窖更好的股票;我也不相信他在白酒或针对泸州老窖的信息采集上获得了别人没有获得的信息,为什么他能够那么笃定?

也许泸州老窖是那个能够满足他“十年通过分红回本”要求的诸多股票中的一支,而恰好他对这只股票比别的股票的研究多一些,所以他就买了这只股票。卖完这只股票,6年十几倍的收益也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现在看来,在选股上输出精力是必要的,但期望通过“精益求精”的选股而获得较高的收益,恐怕是你想多了!要获得较高的收益,选股很重要,但能够坚定地持有也很重要。

看起来真的是应了那一句“功夫在事外”。

如果我每天非常勤奋的研究不同的个股,努力把视野拓展的大大的,当我有了新的发现,会不会就动了换股的念头?这个时候的勤奋是不是就成了问题的原因?

就算不换成新股,每一个财报期,对仓里仓外的股票做一个评估,有的在这个阶段业绩增长的速度快了一些,有的则慢了一些;有的股价近期涨的快了一些,有的慢了一下。增速长得快、股价涨的慢的,是不是在我的估值模型里预期收益就高;增速长得慢、股价涨得快,在我的估值模型里预期收益就变得低了一些。面对这些变化,你做不做仓位调整?

如果你做了,几乎可以肯定,你就很难遇见那种持仓十年获益十二倍的情况;但如果你没有因时而动,那每个财报季的评估做的是不是就没有了意义?

所以我思考这件事,有以下几个确定的想法:

一是,平常系统的研究某些行业是非常必要的,研究的越多,视野越开阔,到一定程度,融会贯通、相互印证,总比坐井观天强。同时经常的跟踪、梳理仓内股票企业的一些信息、网友们的讨论,也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立体的理解相关企业,所以,对研究、搜集、梳理各类信息不排斥,还要勤勉的去做。但是,我们要提倡“多看少做”!

二是,视野上还是要拓展,只有把自己的视野拓展到一定程度,自己有能力做一个相对全面的对比,你才能够在选择后更坚定的持有。不能把“长持”作为孤陋寡闻的借口。我相信“散户乙”能够坚定的持有泸州老窖,他一定是经历了对白酒在所有生意模式中的对比后得出白酒至少是不属于任何现有的生意模式的,同时在白酒行业里,泸州老窖无论是与更头部的茅台五粮液比,还是他排位后面的洋河、汾酒或古井贡比较,他都具有鲜明的长处。如果你没有这种全面的视野,显然“单吊”的勇气就非常易于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