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与牧师的2句对话,为什么会被认为没救了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1

转自网易“大烧饼先生”

《天道》电视剧中有一个片段:冯世杰的母亲因为是信教的,就一直希望能把包装的活交给教会的信徒做。正好丁元英前往王庙村送文件,这件事得到他的首肯后,冯世杰的母亲执意要请丁元英吃一顿圣餐。在教堂里信徒和牧师为了让丁元英信教,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片段。

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是这样描述的:刘牧师问:“你信神吗?”丁元英说:“信,了妄唯真即是神。”刘牧师思忖片刻,说:“了妄唯真,那神和人是什么关系?”丁元英说:“不一不异。”这几句简单的对话里,信神的丁元英为什么会被牧师认为没救了呢?

了妄唯真为什么说了妄唯真就是神呢?这里得了,应该是了却的意思。真:真相、本质这四个字的意思大概就是:了却了妄念,能透过现象发现真相并掌握本质的就是神。就像剧中描述的那样,神只不过是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已。丁元英能带领私募基金在一年的时候从故事获利接近一倍,用书中的话说是他掌握了中国的文化密码,股市才会变成他的提款机。其实那更是因为丁元英通过股票买卖的表象,破除妄念直透真相并抓住了它的本质。

在他跟芮小丹的聊天中这样描述曾经的工作:“股票的暴利并不产生于生产经营,而是产生于股票市场本身的投机性。它的运作动力是:把你口袋里的钱装到我口袋里去。它的规则是:把大多数羊的肉填到极少数狼的嘴里。私募基金是从狼嘴里夹肉,这就要求你得比狼更黑更狠,但是心理成本也更高,而且又多了一重股市之外的风险。所以,得适可而止。”丁元英的这段话不但指出了股票的本质,更是对私募基金的操作进行了最真实的介绍。这才是别人看来是神话,而他能轻松做到,因为他做到了了妄唯真。

不一不异不一不异这四个简单的字,其实出自古印度吠擅多派行学的理论,由跋达罗衍那在该学派的《梵经》中提出。《梵经》集中阐明梵(神)、我、幻三者不一不异的哲学原理。认为梵与我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一致是因为梵与我本质一致,不一致是梵与我在表象有区别。不一不异就是说,有时候是一体的,有时候又是分开的。

不一不异实际上是否定了神的存在。不一不异否定一切现象中不变的独立形而上学的东西的存在,即否定绝对静止不动的存在。众生愚见认为会有恒常不变、稳定稳固的实体真实存在,然而这是错误的见解。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这段话,称为八不中道,是运用了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

后记把这两句对话联系起来,神掌握了事物本质,人和神有时候是一体的,有时候又是分开的。丁元英直接将人和神归成一个大类,认为神只是掌握了事物本质的人。这个在基督教的信徒中认为,这个人是亵渎神灵的人、是撒旦、是魔鬼。所以牧师直接说:“天国远了,没人能救得了你,你走吧。”“了妄唯真即是神”和“神与人的关系时不一不异”这两句话概括了丁元英思想中的核心。了妄唯真就是让人去破除一切事物的表象,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不一不异在否定神存在的同时,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这个世界上没有可以救你的救世主,能救自己的永远是自己。破除虚妄的幻想,努力去奋斗自己想要的。终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