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重大利好落地,此产业链将起飞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节前,汽车拆解产业链相关公司股价飙升,好像坐上了火箭!

这背后的推动力,无疑来自于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这一重磅政策的出台,将汽车拆解产业链推向了镁光灯下。过往,这一产业链因存在乱拆解、灰色产业利益链等问题饱受质疑,发展前景不甚明朗,而随着利好政策落地,整个产业链无疑将迎来巨大进展。

政策进一步催热汽车拆解产业链

《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翻番的目标,并致力于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这一政策不仅为报废汽车拆解产业链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在资本市场掀起了新的投资热潮。

回顾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从2003年到2017年,汽车销售呈现出高增长态势。按照行业惯例,一辆汽车的使用寿命大约为15年(尽管2013年已取消私家车15年强制报废要求,但此统计标准仍具参考价值)。据此推算,汽车报废的高峰期将集中在2018年至2032年之间。据统计,2023年我国报废汽车数量已高达1680万辆,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飙升至2200万辆,也标志着我国汽车存量正式迈入大规模报废阶段。

在这一背景下,报废汽车拆解产业前景颇为光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拆解效率、精准度和资源回收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拆解市场的规模将达到惊人的1271.3亿元。

大宗商品利润支撑

汽车拆解产业之所以在当下备受瞩目,除了政策推动的热潮,更为核心的动力还源于其显著增长的利润潜力。

众所周知,整个拆解链条非常复杂。报废汽车经过拆解之后,可重新利用的零部件(如五大总成: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轮胎、电子电气设备等,进入再制造环节,得到翻新零部件循环使用。而其它无法重新利用的零部件将被破碎,分离产生钢铁、有色金属和塑料等。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有色金属的“狂飙”也为汽车拆解产业带来了机遇。以“大宗商品周期之王”的沪铜为例,近期走势表现就很抢眼,自2月8日以来,其价格从68050元/吨一路拉升上涨至81000元/吨的高位,累计涨幅近20%,创下了近18年以来的新高。除了铜,黄金、白银、铝、锌、锡等有色金属价格最近也呈现大幅上涨态势。行业专家预测,二季度有色金属板块仍有望持续走高。

这一走势对汽车拆解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随着有色金属价格的攀升,汽车拆解企业能够从回收的原材料中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拆解利润也将随之大幅增长。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汽车拆解产业的吸引力,使其成为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吃不饱”问题将会缓解

尽管市场对汽车拆解产业的未来一向比较看好,但此前因监管疏漏、价格差等原因,绝大多数报废车辆并没有进入正规报废拆解市场。根据商务部和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约有1800万辆报废汽车,仅有240万辆进入正规拆解企业,占比只有13.33%。这也说明,正规拆解企业一直都面临“吃不饱”的问题。

本次,新政策中明确规定申请补贴的关键一步,是需要取得有资质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开具的《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这一环节的严格规范将有效遏制报废汽车流入灰色拆解链条,推动正规拆解企业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当然也需要看到,国内汽车拆解产业链仍处于初期阶段。政府在推进本次利好政策落地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回收拆解全链条的监督,确保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随着非法拆解厂的逐渐受到打压,未来这些企业也可能转投正规拆解赛道,从而加剧行业内的竞争压力,甚至可能引发产能过剩的问题。

但总体而言,市场的迅速扩张和政策利好的落地的确为汽车拆解回收产业带来了新活力。特别是在“双碳”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已成为推动汽车产业资源利用率全面提升的重要力量。从长远来看,这一产业的前景无疑是光明的。

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潜在的行业挑战,还是保持谨慎,审时度势地进行投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