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最大城商行中原银行赴港招股,高派息率或提振认购人气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时代财经APP 罗耿城

在公布招股书之后,仅三个月不到,河南省最大的城商行——中原银行日前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预计7月19日挂牌上市。

中原银行(1216.HK)目前已进入IPO发售阶段。最新招股文件显示,该行自上周五起至7月11日招股,拟发行33亿股H股,招股价格区间为2.42港元至2.53港元,募资规模约为79.86亿港元至83.49亿港元。

与此前赴港上市的中资银行不同,中原银行的公开发售期较长,且提出了未来三年高达65%的派息率。这或是该行为应对中资银行港股IPO普遍遇冷而采取的策略。

赴港亟补资本金

对于此次IPO所募集资金,中原银行方面表示,将用于补充资本金,强化资本基础,以满足业务持续增长。

自2014年底组建完成以来,中原银行规模增长迅速。据港交所公布的聆讯后资料集,该行总资产规模由2014年底的2069.48亿元增至2016年底的4330.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4.7%。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6年末,该行的总资产规模已超过同为河南城商行郑州银行的3661.48亿元,后者已于前年在港挂牌上市。

不过,截至今年一季末,该行总资产规模已减少至4018.26亿元,较去年末减少312.45亿元。对此,该行表示,主要原因是2017年初受到MPA考核新规影响,终止了若干同业业务,从而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应收款项类投资减少。

在资产规模总体增长较快的背景下,该行在资本金方面却呈现“失血”局面,多个相关指标连续三年下滑。

聆讯后资料集显示,在2014-2016年期间,中原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8.57%、16.14%、12.37%,已逼近10.5%的监管红线。此外,同期内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6.98%、14.77%、11.24%,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6.99%、14.77%、11.25%,均呈现连续三年下降态势。

对此,中原银行方面表示,该行资本充足率近年下降的原因是总资产迅速增长导致风险加权资产增加,增长速度超过了资本补充的速度。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对于急于补充资本金的银行来说,目前选择先通过港股上市是比较现实的方法。因为A股排队上市等候的时间仍相对较长,而赴港上市“补血”效率较快,也有助于银行改善机制、提升竞争力等。

派息率高达65%

近年来,多家赴港上市的中资银行IPO认购频频遇冷。就在上月末,广州农商银行(01551.HK)公开发售部分仅获得了45%的认购,而去年在港股IPO的城商行天津银行(1578.HK)和股份行浙商银行(2016.HK)也出现了认购不足的情况。并且,上述三家银行IPO定价也处于发行价区间的中下水平。

据时代财经观察,在中资银行港股IPO普遍遇冷的背景之下,中原银行为应对这一状况或采取了两大策略。

首先,延长公开发售期,做足宣传工作。根据最新招股文件,中原银行的香港公开发售期自6月30日起直至7月11日,长达8个交易日,是一般市场惯例4天的两倍。而此前常规发售的广州农商银行,其董事长王继康曾对媒体表示,认购不足主因是宣传方面还有所欠缺,香港股民以前不知道有这么家银行。

有投资者表示,中原银行延长公开发售期,无疑可以做足宣传工作,让香港股民对这家银行有更多了解。

其次,提出了未来三年高达65%的派息率。就在招股书公布前的4月6日,中原银行股东批准了2017年至2019年的股息方案,未来三年,该行董事会将建议派息率不少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65%,这一比例远远高于30%的市场平均水平。有分析称,该行的派息率将为行业中派息率最高,或提振投资者认购信心,带来一定吸引力。

对此,中原银行董事长窦荣兴公开表示,投资者既注重公司的业务,也关心投资回报。我们对未来业务发展有信心,且考虑到投资者的回报需求,所以决定这个派息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顺利发行,该行已引入三名基石投资者“保驾护航”,分别为中民投旗下中民未来子公司天堃投资、上海华信、中科创资本,分别认购7.26亿H股、14.04亿港元和7.88亿港元。

另据了解,中原银行IPO的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国际、JP摩根、建银国际及招银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