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2回复:45喜欢:99
$保利发展(SH600048)$
除了老欧洲直接跳过了房地产,用大航海来实现了工业化。
所有的后发工业国,工业化起点都是房地产,无一例外,韩国(所谓的汉江奇迹)、日本(所谓的昭和时代)、美国(所谓的美国梦)都是。
因为后发工业国在造船领域失去竞争力之后,只有先依赖本国居民承载巨额债务来实现工业发展,否则国家扩不了债啥都发展不起来,而房子就是最合适不过的债务承接载体,这种由农业社会通过房地产转向工业社会的过程叫第一次经济转型。
房地产经济通常是一定会成功的,因为房子没法对外卖,只有本国居民来承接债务,别国想干扰也干扰不了,在此过程中GDP一定会飞速发展,同时必然会伴随白色家电产业的崛起,中国市场当年充斥着日韩进口家电就是这个原因,现在国产白色家电崛起也是这个原因,但居民通过房子承载的债务总额过高之后,政府就必须将房地产包袱甩掉,也即必须找到房地产经济的接盘侠,完成第二次经济转型,第二次经济转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债务外转。
这个接盘侠要么是船、要么是车,否则工业产能过剩的危机会迅速席卷方方面面,债务外转就更别想了(注意:互联网和计算机等领域再怎么发达都解决不了工业产能去化的问题),第二次经济转型的核心只能是大宗工业品,汽车、轮船、飞机(注意:飞机产业一般是最后一项,因为飞机产业难以消耗大量工业产能,其债务需求量又是最大的,所以一般只能放到第二次经济转型的最后一步去建设)。
所以,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都要经历一次房地产泡沫爆裂来完成破茧重生,经济发展方向重点转向汽车和造船领域,否则经济倒退是必然会发生的,这个经济转向过程极其痛苦。
美国、日本、韩国、包括现在的中国无一例外都是同样的过程,甚至我国隔壁的邻国越南,也在尝试甩掉房地产这个恐怖的包袱,进军汽车行业。
但汽车、造船行业同样也会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美国底特律现状就是美国汽车进入存量市场的一大缩影,所以政府在汽车产业过剩之后必然会全面走向第三产业,即完成第三次经济转型。
(注意:所谓的第三产业并不是单指服务员、外卖员、律师、医生等服务型行业,而是所有依赖于体力、脑力劳动本身直接实现债务转移的产业经济模式,包括软件、互联网、金融法律服务、医疗、教育、文旅、生活家政服务等等一切对自然资源依赖极小、债转比例却极大的产业模式。)
美国当年的互联网产业革命(互联网产业革命甚至搞出了金融危机,互联网产业革命也是美国第一次执行“美元潮汐”的直接原因)和医疗产业革命就是典型的第三次经济转型动作 ,美国大学生需要承担巨额的助学贷款也是这种经济模式下的必然结果。
而日本、韩国第三次经济转型失败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先决条件(即:主权,因为没有主权,日本连飞机项目都不得不放弃),只能依赖于第二次经济转型的成果存活,在此种现实背景下,日韩跟随美国全力阻止中国完成第二次经济转型也是必然。
美国现在依赖于第三次经济转型的红利,通过向全世界范围输出债务以维持其地球统治者的地位,当美国发现有任何国家进行第二次经济转型时,必然会通过阻碍其输出产能的方式阻挠其债务输出。
因为美国去工业化完成以后,既不会有产能过剩危机,同时也失去了工业进步的基础,其依赖于工业经济模式的军事科技发展是不可能永远遥遥领先的。
而通过第三产业对外输出债务的方式只有两种:平台管理和知识付费(即所谓的铸币税和专利费),这两种债务输出模式极度依赖规则的保护,规则的另一种说法就是暴力机关。
美国所采取的方式就是“美元潮汐”,“美元潮汐”背景下,工业国的产能输出必然会遭受严重影响,因为前面是原材和能源价格高昂,后面因为出口挤兑而无法实现债务输出,前后受阻会造成工业国相关产业链全面崩溃,而工业国基本都是通过全民承担巨额债务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工业基础,即便面临相关产业链崩溃也无力再次通过全民承担债务的方式挽救相关产业链。
如此便使得工业国转型失败,坠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注意:“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第二次经济转型失败后,巨大的内债无法对外输出,反向堆砌在居民头上使国家彻底失去扩债能力而失去经济发展潜力。
所以,目前当然只有美国能一直保持GDP的增长,因为美国依然在通过“平台”在向全世界输出债务,其他国家的军事实力全部加起来也无法撼动美国建立起来的世界经济规则,当然得继续承接其债务。
只不过,美国对中国经济转型的阻碍(俄乌和中东)没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中国近几年虽然比较痛苦,但也能明显看到转型成功的希望。
当然,这个希望也必然是充斥了危机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说的有点大了,但了解政治经济学,或许能帮助大家更好的选择未来。
ps:
1、关于扩债与债转的相关文章参见:“债转”;
2、关于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的解读:政治权利也叫制定规则的权利,政治经济也叫规则经济,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规律经济,政治经济的背后都是博弈,政经学专业课中就有《博弈论》,不过一般是选修课。
3、关于“美元潮汐”请知乎直接搜索,各种文章充分解释过了,我也写过相关文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美元潮汐“
4、关于债务流转的解释我还是写上吧,可能部分网友对经济学中的债务还是存在一些误解。
经济学中的债务体现的是无差别的劳动价值,只是采用货币代表去计价,货币代表(也就是法币,我们通常所说的“钱”)本身不是债务,且没有价值,仅起到信用媒介的作用,经济学中的债务一旦生成就必须通过劳动价值去归还,是没办法通过用“钱”去归还来消灭的。
例子:
所有人的劳动价值都是等值的,但因劳动成果的不同,所有人的劳动价格并不等值。
比如:张三的劳动价值是1元,但其劳动成果卖出了10元的劳动价格,如此张三每花掉这10元就欠下了9元的劳动价值,李四、王五等人的劳动价值也是1元,但其劳动成果却只卖出了0.5元的劳动价格,李四等人每花掉这0.5元就等于还掉了0.5的劳动价值,所以双方通过贸易流通将彼此的劳动成果予以交换就实现了债务的生成、转移与归还,张三欠下的劳动价值由李四等人还掉了。
这就是债务流转的基本逻辑,也是资本论中所说的“剩余价值剥削”,而政府扩债是因为政府掌握了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铸币权,所以政府可以凭空扩债,通过自然资源的流转和信用扩张来让居民承接债务,从而有了巨额的资本从事产业扩张,至于政府具体是如何从事产业扩张的,可以参考文章“债转”。

全部讨论

中国扩核后,中米俄大概会形成1:1:1的比率,中俄背靠背的前提下,米的核优势不复存在。常规方面,去工业化的结果不仅让米在陆,海方面力有不逮,传统空优也开始拉垮。所以,米统治世界的木桶,塌掉的第一块木板可能是军事这块。

还要解决内部分配的问题,我觉得内部分配的问题比产业问题严重的多,产业的话几乎各项上中国都极具竞争力

01-20 23:36

废话太多。人口断崖下降就说明过犹不及

01-21 08:26

本质就是:吃穿住行娱。国民的需求升级而已。
开始是农业,后来是纺织业,再后来是房地产和家电业,然后是车船飞机业,终点是服务业。

01-21 06:52

有道理,说白了发展要靠举债,谁来举怎么举有学问。一带一路其实也是扩展市场,让他们帮着举债

01-21 08:15

思考的深入

01-24 18:52

请问这是你的原创吗?我在微视看到了一个视频,文案和你写的一摸

01-21 07:11

编造逻辑,美国不是靠房地产工业化的,只有东亚中日韩而已

01-20 23:24

有点道理,但又似乎啥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