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喜欢:4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ISRG)$
01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盈利秘密
 
1985年,世界上第一例机器人辅助手术发生在美国,医生使用工业机器人Puma 560完成了一项机器人辅助定位的神经外科脑部活检手术。
 
此后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不断发展,被誉为手术机器人之父的王友仑在1989年开始研究“伊索”(AESOP,自动最优定位内窥镜系统)医疗机器人,并于1997年研制成功。后来,伊索成为了FDA批准的第一个清创手术机器人。
 
伊索于1998年进行了升级,在安装了内窥镜等一系列系统后,最终进化成了宙斯系统,宙斯系统更加完整、功能也更加强大。
 
当然将手术机器人推到顶峰的是早已盛名于全球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1998年,第一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2000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获得FDA批准,到目前已经更新到第四代。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最早被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后续经过不断的技术进步与更新迭代,其应用范围已经被扩展至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心血管外科等方面。
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是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且靠着不断的研发与更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近乎完全垄断了整个腔镜手术机器人国际市场。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由直觉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Inc.)研发生产,2000年直觉外科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二十一年股价累计上涨超过百倍,市值突破了1000亿美元,年收入40多亿美元。从股价走势来看,俨然一只超级大牛股。
 
高速上涨的股价背后,直觉外科公司一台机器人售价高达2000万人民币左右,公司的毛利率长期稳定在70%左右。
 
但在高额的售价与毛利之外,直觉外科公司的商业模式不仅仅是卖机器人这么简单,真正保证公司高盈利能力的是“刀架与刀片”模式,通过机器人搭售排他性质的高值耗材——机械臂。
 
在手术中,实际进行手术动作的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4条机械操作臂,而这4条机械臂最多只能用十次就要更换,且客户只能选择直觉外科公司的机械臂,一个机械臂的价格约2000美元。
 
在“刀架与刀片”模式下,每卖出一台达芬奇机器人,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耗材销售,除此之外还有高额的维护费、开机费,这些保证了直觉外科公司每年的收入增长。
据年报,于2013年,达芬奇公司的耗材收入首次超过了设备收入,2018年耗材收入占总收入53%,设备收入占30%,年服务费占17%。
 
山上的巨人站在那里,山下的人在仰望的同时,也在不断追赶。
 
目前,国内除了仅有的两款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的达芬奇Xi与达芬奇Si腔镜手术机器人之外,还有三款分别处于不同阶段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手术机器人、Microhand-S系统、康多系统。
 
其中,图迈代表了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截至目前,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已经完成临床试验,且已经提交国家药监局注册申请,预计在2022年一季度就可取得注册批准。
 
此外,威高microhand-S系统、康多系统也都在临床试验进展中。
 
02 中国手术机器人赛道的顶尖玩家
 
2021年6月10日,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拟在港股上市。
 
微创手术机器人公司成立于2015年,在这以前,它只是其母公司微创集团内部的一个孵化项目,专注于研发腔镜手术机器人。经过六年的不断发展,微创医疗机器人公司已经成长为全球顶尖的手术机器人公司,产品覆盖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经皮穿刺五大主要领域。
 
从腔镜手术机器人开始,微创医疗机器人打造了三款主要的拳头产品,分别起名为“图迈”“鸿鹄”“蜻蜓眼”,图迈与鸿鹄分别瞄准的是腔镜与骨科这两个市场规模第一,第二的手术机器人细分领域,公司的雄心显露无遗。
 
在公司设立之初,微创医疗机器人要实现的就是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全覆盖,提供机器人手术的全解方案。
 
截至目前,三款产品全部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图迈已完成临床试验,鸿鹄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中,蜻蜓眼已经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正全力推进商业化。
 
对于微创机器人的三款主力产品:
 
1. 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为微创机器人的核心产品,图迈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外科医生控制台、患者侧手推车、三维高清影像系统,医生可以通过控制台控制4只机械手来完成高精度的腹腔镜手术。
 
在临床成果上,图迈于2019年11月在上海东方医院完成了其首次的前列腺根治术(RALRP),并于2020年12月在浙江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完成了首例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两次手术都为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的首次成功尝试。
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
图迈虽然已经代表了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但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差距是明显的。
 
目前的图迈仅能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早已经将应用范围拓展至妇科、胸科、以及普外科等方面。
另外,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历经多次升级迭代,医生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做过的临床手术数量达到几百万例,这其中积累的临床数据、经验,绝非还未进行成功商业化的图迈所能比拟,恐怕在稳定性等方面与达芬奇有着一定差距。
 
2. 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该机器人针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由光学导航子系统、手术台车子系统、器械及配件组成。能够比传统的医生手动更加精准的去除患者受损的软骨以及放置新的人工植入物,提高植入物寿命,减轻患者不适感。
 
鸿鹄的临床试验于去年9月开始,待完成后向国家药监局申请注册审批,这将是微创的又一重磅产品,并行的是,微创正在尝试将鸿鹄的应用拓展至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这是一个难度更大的领域,也是一个更大的市场。
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
目前,在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市场,仅仅MAKO Surgical Corporation生产的RIO手术机器人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其余的国内玩家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包括微创的鸿鹄、键嘉的ARTHROBOT、元化智能科技的骨圣元化、和华瑞博的HURWA。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3. 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以名通意,蜻蜓眼能够通过在腹壁上的小切口深入腹部,沿途实时反馈三维影像,由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与图像处理器共同组成,是微创机器人产品中商业化进展最快的,于今年下半年将开启营销活动。
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
图像处理器
除开这三大主力产品外,微创机器人还在开发脊柱手术机器人、R-OneTM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TAVR手术机器人、经支气管手术机器人、自动针头瞄准机器人系统、ISR’obotTM Mona Lisa机器人前列腺穿刺活检系统,目标打造覆盖全面手术专业的手术机器人全平台。
 
全平台手术机器人布局,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巨大的行业空间,并不拥挤的竞争格局,还有优秀的商业模式,微创医疗机器人吸引了包括高瓴资本、CPE源峰在内的一众机构投资者入股。
 
微创医疗机器人经历A、B两轮融资后,微创医疗通过上海默化持有公司52.76%的股份,为控股股东,高瓴资本共持有公司8.05%的股份,为持股比例最大的外部机构投资者,CPE源峰共持有公司3.49%的股份。
 
03 没有营业收入的财报
 
很多高科技公司在初创阶段都会因为研发投入大而导致企业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靠着不断的融资来进行输血,但在微创医疗手术机器人公司,却是连营业收入都没有。
 
因为公司的产品全部处于开发阶段,无一上市进行销售。

全部讨论

2021-07-16 13:46

说实在的,国内这种手术机器人没有临床表现的统计数据一般人是不敢用的,即使达芬奇也有做着手术死在床上的记录,人命关天的大事谁敢儿戏,再说做这种手术的人都是生命的最后阶段,拿钱赎命以保万一,我是相信达芬奇的,至今手术已到了安全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