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1世纪头20年:药店的十大现象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1

作者:三耳(首发于微信公众号:GSP办公室)

21世纪头20年,中国医药圈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伴随着医改的推进,药店作为仅次于医院的医药销售终端,同样经受着一系列风云变幻。

在过去的20年里,一边是单体药店的单打独斗,一边是连锁药店的攻城略地。药店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零售市场销售额年年攀升,构成了中国药品零售的基本现象。

1、开办药店全面解禁

2001年,近30人赶早来到广州市药监局,申请开药店。虽然当时的药店已经比银行还多,但是人们还是想搏一搏。仅一天,该局就发出近300个申请。人们之所以热情高涨,是因为停止审批近3年之久的零售药店全面解禁。根据《广东省零售药店设置暂行规定》(粤药管办〔2001〕185号),任何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单位均可开药店。

随着全国开办零售药店的全面解禁,中国医药零售行业迅速发展。一时之间,开办药店成为一种风潮。竞标开药店,成为不少地方药店准入模式的探索,谁能开,还要看是否中标。

2、连锁药店走向全国

跨区域发展,是连锁药店要跨过的一道坎。如何跨越?还得靠政策。2000年4月,国家药监局下发《关于进行药品零售跨省连锁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自此,连锁药店从区域走向全国有了政策保障。

同年8月,在广东省省会广州,国家药监局再度明确鼓励连锁药店发展,并公布了包括深圳一致、海王星辰、深圳三九在内的50家可跨区域连锁的试点企业。此后的时间里,连锁药店在政策的支撑下,逐步突破地方保护,提高管理技术,解决物流配送等问题。

3、单体时代步入连锁时代

在门店的数量上,势单力薄的单体药店和实力雄厚的连锁药店上演了一场“较量”。单体药店长时间领跑,直到了2017年才交出头把交椅。截至该年11月底,全国零售连锁企业门店22.9万家;零售药店22.5万家。也就是说,单体时代结束,连锁时代开启。

4、跑马圈地与陷入僵局

连锁药店有着与生俱来的扩张属性,吸收现成的药店要比开新店快得多。开办药店全面解禁之后,药店圈迎来了第一波并购潮。到了2015年前后,药店圈第二波并购潮来临。2015年6月,一心堂突然在山西市场发力,接连收购数家药店。到了2018年,以“一心堂、老百姓、益丰药房大参林”为代表的连锁药店并购进入佳境。

然而到了2019年,这种扩张陷入僵局。业界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实施药品零加成、“4+7”带量采购、DRGs、打击骗保,再加上部分地区便利店可卖非处方药、药店分级管理等政策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并购进来的门店需要消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5、连锁药店上市

药店圈上演的速度与激情,与融资密不可分。2014年,一心堂上市;2015年,老百姓、益丰大药房上市;2017年,大参林上市。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连锁药店在海外上市,那就是海王星辰。2007年,中国医药零售行业从百亿时代步入千亿时代,同年11月9日,海王星辰登录美国纽交所,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连锁药店。

6、互联网持续影响

过去20年,互联网持续发展,渗入各行各业,药品销售也不例外。医药电商的出现,让价格更加透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药店零售终端。此外,智慧药店、无人药店、机器人药师、共享药师、处方流转平台等新生事物的出现,预示着智慧时代来临。

在铺租、人工成本、设施投入等支出提高的情况下,药店要想持续发展,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还应借助互联网来节约成本。业界认为,由深圳恒合互联与中国移动CA中心联合研发的首营电子资料交换平台001PT.COM以及电子检验报告收发平台,是降费的有效途径之一。值得关注的是,“001首营电子资料交换第三终端版”小程序已于近日上线,全国单体药店、诊所、村卫生室均可通过该小程序免费收发首营电子资料,进一步节约运营成本。

7、电子监管码启用与暂停

有件事充满争议,那就是推行药品电子监管码。就追溯来看,药品电子监管码使得药品生产、出厂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扫码,实现了全程追踪。然而药品电子监管码的退场,要比来时快得多。

2016年,风云突变。1月25日,养天和大药房状告国家食药监总局,称其强推电子监管码属于违法,应当立即停止。1月29日,老百姓大药房、一心堂、益丰大药房发布了联合声明,反对现行药品电子监管码。此后漱玉平民、天天好大药房、新兴药房、德仁堂等多家药店跟进表态。业界看来,药店拒绝使用药品监管码的直接原因是高额的投入,一方面,要购买扫码枪和密匙,另一方面是后续维护的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企业已不堪重负。

面对业界的质疑,国家食药监总局积极回应。2月6日,总局表示将妥善解决电子监管码等历史遗留问题,2月20日,总局发出公告暂停药品电子监管。2月23日,阿里健康发布声明,将移交电子监管系统给总局。推行了近10年的药品电子监管码,就这样暂停了。

8、GSP认证

政策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时代的变迁。2000年4月30日,国家药监局公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此后,该规范经历了两次修订、一次修正。第一次修订发生于2012年11月6日,当时是卫生部部务会议。第二次修订发生于2015年5月18日,当时是国家食药监总局部务会议。此后的2016年6月3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部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决定》修正。

为了规范GSP的认证工作,2000年11月,国家药监局印发《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管理办法(试行)》。2001年,国家药监局决定加快GSP认证步伐和推进监督实施GSP工作进程,明确到2004年底前,全面完成GSP改造和认证工作。2003年4月24日,国家食药监局发布修订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

只不过,凡事均有变数,GSP认证也不例外。随着2019年12月1日新《药品管理法》的正式实施,运行了多年的GSP认证也随之取消,不再作为一项独立的行政行为,接下来,将强化动态监管,监管更加严格了。

9、医保

过去的20年里,医保始终是一个关键词。一边是医保盗刷,另一边是打击骗保。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全国开展打击骗保专项行动。此后,多家药店因骗保被查。业界认为,药店医保牟利时代结束,只有全面提升服务,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10、执业药师短缺

20年来,执业药师队伍持续发展壮大。截至2019年10月底,注册于药品零售企业的执业药师459252人。只不过,执业药师的数量依旧满足不了药店的需求。在利益的驱使下,执业药师挂证成了普遍现象。此事经2019年央视315曝光之后,全国开展严查挂证行动,一批药店和职业药师被查。

2019年,对执业药师群体来说,可能是另外一个分水岭。从多省的政策来看,执业药师可以多点执业。个别地方甚至明确,连锁药店的20个门店配备1个执业药师。政策一旦全面推行,那么困扰多年的执业药师短缺问题将迎刃而解。只不过接下来执业药师何去何从,留下了个大问号。

转眼间,21世纪走过了五分之一。在21世纪头20年的最后一年,药房托管被否定,进药店的医保药品纳入集中采购,药店与医院同药同价,倒逼处方外流,如何承接处方外流,院边药店可能迎来大机遇。

步入2020年,药店圈将开启下一个20年的征程。下一个20年,药店圈会发生什么?是维持连锁时代,还是步入寡头时代,是艰辛前行,还是高位增长,又或者是无人药店盛行?一切的疑问,时间会给出答案。

全部讨论

2019-12-01 19:26

发展这么蓬勃,的原因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