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股权不香了?东海基金约22.60%股权流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鹏博实业持有的东海基金27.3053%股权分成两部分进行拍卖。4.7026%股权被常州交通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785.1万元收入囊中,而另一部分22.6027%股权则流拍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 齐文健

对于各路资本而言,公募基金公司股权的吸引力似乎在减弱。

近日,京东资产交易平台显示,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深圳中院)对被执行人深圳鹏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鹏博实业)持有的东海基金27.3053%股权进行拍卖。这是鹏博实业拥有的东海基金全部股权。

最终拍卖结果显示,东海基金4.7026%股权被常州交通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常州交通建投开发)以785.1万元收入囊中,而另一部分22.6027%股权则流拍。

根据东海基金官网,目前该公司最新股权结构尚未更新,股东依旧分别为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海证券)、鹏博实业、江苏市相城区江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南化纤集团),持股比例分别为49.9403%、27.3053%、22.7544%。

东海基金向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透露,待本次拍卖成交、工商变更及监管备案完成后,东海基金国有股东所持有股权比例占比合计超过50%。天眼查显示,股权穿透后,常州交通建投开发的实际控制人是常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东海证券控股股东为常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常州投资集团),而常州投资集团的股东分别为常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财政厅。

部分股权流拍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日渐激烈,马太效应凸显,且降费率政策落地,中小型基金公司股权好像已不再是被追逐的“香饽饽”。

近日,深圳中院在京东资产交易平台上对鹏博实业持有的东海基金27.3053%股权进行拍卖。

资料显示,为实现债权利益最大化,鹏博实业持有的东海基金27.3053%股权分成22.6027%和4.7026%两部分进行拍卖,对应评估价值分别为3773.52万元、785.1万元,增价幅度分别为3.93万元、18.87万元。

在5月28日10时至5月29日10时期间,东海基金4.70265%股权被常州交通建投开发获得,价格为785.1万元。而被超1500人围观的东海基金22.6027%股权则因无人出价流拍。

对于此次股权拍卖,东海基金向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表示,上述事项不会对东海基金日常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公司亦将持续关注股权拍卖进展,如涉及需要披露的事项,公司将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就上述流拍股权是否会第二次拍卖等问题,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致电深圳中院,对方工作人员表示,会进行第二次上拍,拍卖价格一般会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打八折,具体情况可关注相关拍卖平台。

东海基金官网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2月,由东海证券、鹏博实业、江南化纤集团发起设立,持股比例分别为45%、30%、25%。后因东海证券在2022年增资1480.31万元,持股比例增至49.9403%,鹏博实业、江南化纤集团持股比例则分别降至27.3053%、22.7544%。

其实,鹏博实业持有东海基金的全部股权被拍卖,涉及申请执行人上海东兴投资控股发展有限公司与被执行人杨学平、鹏博实业、北京鹏云世纪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鹏云世纪资管)公证债权文书一案。

从深圳中院执行裁定书来看,由于被执行人没有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申请执行人向深圳中院申请强制执行,强制被执行人偿付执行款2.29亿元。

在执行保全过程中,深圳中院根据申请执行人申请,冻结了北京鹏云世纪资管账户存款、杨学平公积金账户内的住房公积金存款、鹏博实业持有的深圳市圣家新投资有限公司股权,以及轮候冻结了鹏博实业和杨学平持有的合计1.28亿股ST鹏博士(600804.SH),还冻结了鹏博实业持有的东海基金27.3053%的股权。

申请执行人向深圳中院提出申请,要求处分鹏博实业持有的东海基金27.3053%股权以清偿债务。深圳中院认为,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限内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申请执行人申请处分被执行人的上述财产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准许。依照有关规定,深圳中院裁定拍卖、变卖被执行人鹏博实业持有东海基金27.3053%的股权以清偿债务。

权益基金规模不振

据了解,东海基金成立至今已有11年,不过管理规模仍不足300亿元,且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并不亮眼。

根据Wind数据,在2014年四季度末至2021年二季度末,东海基金管理规模皆不满20亿元。后因旗下债券型基金规模增加,终在2022年二季度末首次突破百亿元关口。此后,该公司管理规模整体稳步增加,在2024年一季度末攀升至232.21亿元,这亦是该公司全部的非货币基金规模。

据Wind数据统计,2013年行业内成立了16家基金管理机构,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包括国联基金、国寿安保基金、上银基金、鑫元基金等在内的11家基金管理机构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而东海基金的管理规模在这16家基金管理机构中居第14位。

产品类别方面,债券型基金几乎撑起了东海基金的全部规模。具体来看,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该公司旗下债券型基金、权益类基金规模分别为231.39亿元、0.82亿元。

针对管理规模发展较为缓慢、权益类基金规模疲软的问题,东海基金表示:“过去三年里,公司经历了新的转型和发展阶段,走上二次创业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全体成员不断探索和创新,公司管理的公募非货规模排名由2020年6月末的第132位,提升至2023年12月末的第100位,这是我们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该公司还提到,根据Choice数据统计,公司公募非货规模由2020年末的第128名升至2024年一季度末的第98名;2021年-2023年,该公司公募非货规模同比增速排名分别为第10名、第25名、第14名,2024年一季度环比增速排名为第38名。

从单只基金规模来看, 2024年一季度末,东海基金旗下有七只基金规模不足5000万元,均是权益类基金。除了东海消费臻选、东海数字经济是成立未满三年的发起式基金外,包括东海美丽中国东海核心价值等在内的五只产品均已出现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东海基金已向证监会报告上述五只基金的解决方案。

新基金申报来说,2023年以来(截至2024年6月3日),东海基金旗下有六只基金待审批,其中债券型基金有四只。

东海基金告诉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公司积极进行产品线布局,加速打造固收品牌,将短债、中短债、利率债及工具型产品作为发力组合拳,匹配客户需求,重视交易型策略布局,加速做大固收类规模。提升“固收+”产品数量,多策略起跑,积极为未来做准备。权益部分以泛成长、新经济为核心,提前布局相关行业,期望创造旗舰业绩产品,积极协同各类资源,以点带面地扩大权益规模,不断开花结果。

“公司将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为核心,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与专业的服务,力求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健回报,通过不断落实资产配置类产品绝对收益监控指标体系、落实权益类周度复盘指标,梳理营销重点宣传体系,力争管理规模再创新高,调整、完善产品线布局,完成先进制造产品发行。”东海基金如是表示。

在管理规模、权益产品布局上仍有提升空间的东海基金,最近几年净利润表现不佳。

年报显示,2023年东海基金净利润为-673.12万元。这已是东海基金净利润亏损的第三年,2021年、2022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586.99万元、-1553.11万元。

东海基金旗下七只基金规模不足5000万元

注:数据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

数据来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