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净利双升,不良率继续下降!中国银行2022年报亮点有这些 | 银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2022年,中国银行统筹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改革创新和疫情防控等工作,业绩实现持续稳步增长

《投资时报》记者  黄凤清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反复延宕和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与实体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银行业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3月30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向外界展现了过去一年的经营成果。

透过年报可见,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营形势,中国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稳健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财务效益亦稳中有升。截至年末,该行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分别同比增长8.20%、8.10%,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02%。净息差、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成本收入比则同比降0.29个百分点,体现出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

在提升自身经营质效的同时,中国银行履行大行责任,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力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

3月31日,中国银行召开2022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会上,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表示,过去一年中,中行统筹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改革创新和疫情防控等工作,业绩实现持续稳步增长,圆满完成全年的经营目标。

资负规模稳健增长,

不良率连续下降

近年来,尽管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银行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资产负债规模持续稳健增长。

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中国银行资产总额28.9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20%。客户贷款净额为17.1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2%,在资产中的占比提升1.86个百分点。其中,境内人民币贷款较年初新增超1.5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12月末,境内制造业整体贷款余额合计20064亿元,较年初新增3014亿元,增速17.7%;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8041亿元,较年初新增2270亿元,增速39.3%。

负债方面,截至2022年12月末,中国银行负债总额26.3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10%。其中,客户存款总额20.2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35%,在负债中的占比提升2.24个百分点。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纵观过去5年数据,2018年至2022年,中国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依次为9.25%、7.06%、7.17%、9.51%、8.20%,是此期间内唯一一家资产规模始终保持7%以上增速的国有行;客户贷款净额在资产中的占比逐年提高,依次为54.15%、55.97%、56.75%、57.34%、59.20%;负债、存款规模亦同步平稳增长,且客户存款总额在负债中的占比稳定在70%以上,依次为76.16%、76.07%、75.90%、74.44%、76.68%。

在信贷规模增长的同时,中国银行在风险管控方面亦不遗余力,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前瞻性、有效性。据《投资时报》记者了解,2022年,该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2.0加快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风险应急管理机制逐步建立。通过主动开展信贷资产盘存,加强信用风险排查处置,资产质量管控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317亿元,较年初增加229亿元;不良贷款率1.32%,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且连续两年下降。据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在业绩会上介绍,不良率的下降得益于该行持续加大不良化解力度,特别是现金清收占比明显提高,2022年全年已核销呆账收回的现金超过130亿元,一些重大项目的化解也取得了实质的进展。

此外,通过内部管理和外部补充等,中国银行资本充足率三项指标均较年初有所提升。其中,资本充足率达到17.52%,较上年末提升0.99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年初提升0.79个百分点至14.1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年初提升0.54个百分点至11.84%。拨备覆盖率较年初提高1.68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

成本控制效果显著,

营收净利双增长

2022年,中国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据年报披露,2022年,中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180.09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税后利润2375.04亿元,同比增长4.4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274.39亿元,同比增长5.02%。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2018年以来,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均保持着逐年增长的态势。

2022年,中国银行主要盈利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中,净息差为1.76%,较上年提升1BP,稳定程度优于主要同业,是六大行中唯一一家实现净息差上升的银行;ROA为0.85%;ROE为10.81%,多年来始终维持在10%以上。

据悉,2022年,中国银行在人民币贷款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抓住美联储加息等有利时机,主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保持了息差的稳中有升。具体来看,资产结构上,该行加大了贷款等高收益资产的投放,控制了低收益的同业拆放等资产的增长,贷款平均余额在生息资产中的占比较上年提升了1.31个百分点。负债结构上,把活期存款的营销和拓展放到了比较重要的位置,通过结算网络的搭建、司库业务的拓展以及科技赋能,使境内人民币活期存款的占比保持了稳定,同时压降了高成本存款的占比。

在生息资产规模增长和净息差提升的共同推动下,2022年中国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606.78亿元,同比增加355.36亿元,增长8.36%。

成本收入比是银行成本控制与经营管理效率的综合体现,亦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比率越低,反映银行成本控制能力越强,银行获取收入的能力越强。2022年,中国银行成本收入比为27.88%,同比降低0.29个百分点,投入产出效率进一步提高。

实际上,与同类银行相比,中国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亦属较低。Wind数据显示,在六大国有行中,中国银行2022年成本收入比位列第二低。

胸怀“国之大者”,

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作为大型国有银行,中国银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扎实推进新金融供给,在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介绍,在科技金融方面,该行为近5万户科技型企业提供超过1万亿元授信支持,股权投资、债券投资、资管、租赁等综合金融服务累计完成4559亿元,为超1.8万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支持3450亿元,科技金融特色网点增至184个。

图为中国银行客户经理走访山东某“专精特新”企业。

绿色金融方面,2022年,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98万亿元,同比增长41.08%。境内外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折合人民币877亿元,位列中资银行第一。承销境内、境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2595.29亿元人民币、289.85亿美元,位列彭博“全球离岸绿色债券”排行榜中资银行第一。

普惠金融方面,2022年末,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283亿元,贷款规模再创新高;比2021年末增长39.34%,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贷款客户约75万户,比2021年末增长近13万户。

跨境金融方面,中国银行跨境理财通签约客户规模及资金汇划量保持同业第一,截至2022年末,签约客户数市场份额超60%,跨境资金汇划市场份额超50%。

消费金融方面,该行非房消费贷款新增超过50%。信用卡汽车分期全年投放量1154亿元,同比增长7.2%,领先市场。

财富金融方面,截至2022年末,该行全量个人客户近5.1亿户,其中中高端客户数增长超过14%;全量个人客户金融资产规模近13万亿元;私人银行客户15.96万户,私行客户金融资产规模达2.42万亿元。

供应链金融方面,2022年中国银行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近2.5万亿元,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表内外贸易融资支持超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31%。

县域金融方面,2022年中国银行新开业县域机构28家,县域机构存款、贷款、营收、拨备前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涉农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0%和38%。打造550余家乡村振兴特色网点,机构网点县域覆盖率超过63%。

刘金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行集团“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国银行将继续扎实推进规划执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存有疑问,请邮件联系toushizixun@163.com,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