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公式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2回复:11喜欢:69

估值这件事,一半是科学,另一半是艺术。尼古拉斯.斯密德林在其著作《估值的艺术》中提到两个公式,在阐释逻辑支点的基础上,结合回溯标普上市公司多年以来的大量数据,推导出公允价值的两种量化表达方式。

虽然中国资本市场有自身的国情,但长期越来越规范化和国际化,估值方面借鉴他山之石,或可攻玉。

公式一:公允市销率(PS)=22*净利率

解毒:净利率是一把尺子,可以用来衡量市销率;

说人话:你做的生意含金量咋样?如果净利润率高,那么每一单位营业收入的含金量就高,资本市场就会给你更高的收入倍数估值,也即更高的市销率(PS);

为什么是22倍?

这是基于标普公司长期均值的推导,是平滑波动后的现实数值呈现;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业务稳定的弱周期行业,尤其是消费行业。

公式二:公允市净率(PB)=(ROE-0.045)/0.05

解毒:净资产收益率(ROE)是一把尺子,可以用来衡量市净率;

说人话:你的净资产赚钱能力咋样?如果同样的净资产你更能赚钱,那么资本市场就会给你更高倍数的净资产估值,也即更高的市净率(PB);

为什么不是线性关系?

因为高ROE企业比较稀缺,所以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例如A企业ROE10%,B企业ROE20%,按照本公式A企业公允市净率=1.1,B企业公允市净率=3.1,后者是前者的接近三倍而不是两倍,这就体现了高收益企业的稀缺价值。

为什么是0.045和0.05?

这同样是基于标普公司长期均值的推导,同样是平滑波动后的现实数值呈现;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业务稳定的弱周期行业,尤其是消费行业。

通过了解两个公式,我们明白了公式背后的逻辑,然后当我们想运用于A股时发现消费行业很难找到符合公式的目标公司。而且公允价值只是均值,要想有超额收益那还得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也即在公允价值基础上打折时购买,如此一来,纵然是大熊底部也很难找到各方面满意的目标。

当然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四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即使到今天也依然是增长较快的大型经济体,所以相比欧美也理应享有更高的估值。

回到公式,如果想在消费行业用好,无非两种途径,其一是回溯我国数据,按相同逻辑找到我国长期数据的现实表达公式(如果你有这个数据抓取和分析能力从而得出我国公式,莫忘了悄悄告诉我一下,多谢);其二途径是适当放弃或降低安全边际,一旦有符合公式的消费股,就盯牢并好好琢磨她。

那么除了消费行业就不能应用于其他行业吗?我觉得是可以的,作者说主要适用于稳定消费股当然是更严谨的说法。其实逻辑是一样的,用于稳定的公用事业股有何不可,纵然是用于强周期股也是可行的,无非我们选取数据时注意修正为长期均值,例如煤炭钢铁用十年平均数据,同时再预留好足够大的安全边际,同样可以用公式衡量一番。

之所以主要适用于消费行业,是因为该行业稳定且可预期程度高,既不用担心宏观周期波动带来较大的主营起落,也不用担心新技术颠覆被迫出局。其实稳定与否都离不开时间考量,有些强周期行业虽然短期波动的厉害,但你拉长到十年二十年看,反而是稳定的。

确实也有个别行业不适用这两个公式,例如高新科技和互联网行业,这些行业短期很难预估,长期更难预料,无论怎么修正时间周期都难以适应。

最后谈谈原则,买股票就是买公司,首先找到你能理解的好生意和好公司,然后才有具体估值和安全边际评估。如果你都不想娶人家姑娘,还总惦记人家的嫁妆,那就有点八卦了对吧?

估值的另一面则是:如果你能穿透某家企业的未来,那么所谓估值也可以看淡一些,毕竟未来值一百块钱的东西如今只卖几块钱,你还非要纠结三毛两毛的,实在大可不必。

$东阿阿胶(SZ000423)$ $泸州老窖(SZ000568)$ $上海梅林(SH600073)$ 

免责申明:文中所涉及公司均不作推荐,仅用于观察!

写文纯属记录个人思考,谢绝打赏,但欢迎转发,以便发现更多同道中人。

@今日话题  @路雨路雨 

全部讨论

2023-10-28 09:38

上海梅林

2023-08-20 09:48

估值的艺术
公式一:公允市销率(PS)=22*净利率
公式二:公允市净率(PB)=(ROE-0.045)/0.05

2023-06-15 16:20

转发留存

2023-04-10 16:22

2022-01-25 06:52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看到三方兄说谢绝打赏,我就当是自己的学习记录吧。一篇一元,两个馒头。

2018-11-24 21:32

公式一:公允市销率(PS)=22*净利率,如果净利率这里说的是净利润/收入,公式一不就是PE=22倍么?

2018-11-16 14:10

2018-11-16 13:03

三弟这块石头不错。

2018-11-16 11:17

公式一相当于: 主营业务的合理PE=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