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牧原的认知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1回复:77喜欢:4

    牧原拿了一年半多,看了无数帖子,看多的,看空的,不管是哪方的观点,自己都受益良多,想聊聊自己的理解,整理一下投资思路。

    首先说好的方面:牧原的投资逻辑是什么?低成本下的扩张。对很多质疑牧原成本的,不清楚一个事实,中国养猪水平很差,牧原MSY20头,行业大约16头左右,国外优秀的MSY有30,不是哪一个环节的差距,育种,饲料配方,环境控制等全方位的差距。20年看过牧原,天邦,正邦,新希望的各个管理层访谈,只有秦英林一直谈养猪,而其他CEO都是谈“我们集团”各项业务如何如何,半个多小时没谈过,或者几句带过养猪的业务。牧原能做到4000万出栏,跟秦英林的专注是分不开的,股东会都在拆分养猪成本。我觉得大概率,牧原几年后能做到一亿出栏。

    不好的方面呢?芒格说,你得比任何人都能反驳自己的观点,我总是在努力找空方的观点。养猪是个很差的行业,差到国家都没法收税。门槛低,猪价一上来就纷纷扩产;没有规模效应,出栏一亿头,再养十万头,成本也不会少一点。就商业模式而言,不谈跟白酒,腾讯比,跟其他周期股比呢?紫金矿业,矿业门槛不小,探矿再开采了卖,上十年过去了,你再开个矿业公司,也难再找个卡莫阿级的铜矿;万华化学,也不是有钱就能开化工厂,就算你能开,MDI也没你份,就那几个巨头。对牧原来说,现在行业没有很强的对手,但不代表5-10年后没有,每轮周期淘汰下来,都是强者活下来。

    我有个有意思的思维模式:复制一个现任CEO,丢到这个行业,给足够的钱,他会影响这个企业吗?时间长了,总会有优秀的人才出现。复制个秦英林来竞争,对牧原有什么影响?猪企估值=出栏量*周期头均利润*倍数(15-25,拍脑袋),这么强的竞争者,周期头均利润很难有300,那估值逻辑就不存在了。(说句题外话,A股大部分猪企都没有长期投资价值,短期随便吹)

    我并不是否认牧原的投资价值,秦英林从十几头养到4000万头,做了很牛逼的事,牧原现在也比其他猪企好一截,但投资要看到,企业5-10年后能赚多少?5-10年后,即使牧原养到1.5亿头,他周期头均利润是多少——能比友商好多少?我没有答案。

    仅为记录投资思路,投资是个学习的过程。感谢@天堂的幻想02       @格物致知-一隐      两位猪圈大佬。$牧原股份(SZ002714)$     $中粮家佳康(01610)$     $唐人神(SZ002567)$     

精彩讨论

胖虎x丶2022-03-12 21:38

到不到三百要看后期行业生产主体的成本差距,如果都完成工业化,那么猪价坪效肯定衰减,但完成行业效率整合之后,牧原投资价值就低了,只是个现金奶牛了,现在去想着头君300,个人认为毫无意义。

胖虎x丶2022-03-12 21:19

猪的商业模式并不差

三跃四追风2022-03-13 23:40

说几条个人看法,供参考
1. 养猪的商业模式肯定算是不好的,4年左右的一轮周期导致企业收益大起大落,而且始终有瘟疫及自然灾害的威胁,是一个很辛苦且风险很大的行业,一轮周期下来的平均利润并不高。在我看来,白酒,cxo,游戏,地产里的物业股算是比较好的商业模式,
2. 但养猪行业在一定时间内是一个永续行业(我自己最多再炒20年的股,所以我从来不考虑20年后的行业会怎么样,当然我也没有这个判断和预测的能力)。我认为起码在未来20年里面,国人对猪肉的消费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也不会有所谓的人造肉来代替,养猪股可以炒20年,和白酒一样,这是最大的确定性,
3. 牧原是养猪行业里面的做得最好的,在我看来是唯一值得长期炒作的养猪股。养猪行业是个充分竞争行业,但目前集中度非常低,所以头部猪企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竞争。如果是看未来5年,现有猪企也不可能接近牧原。即使复制一个秦英林,也不会出现一个和牧原相当规模的猪企。牧原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未来有可能资金链断裂,或管理水平或人才出现问题进而导致规模下降,元气大伤等等,这也是我认为牧原最大的风险所在。
4. 基于基本面的价值投资不适合牧原,牧原是典型的周期股。当那些机构大资金都在不断地买入和卖出,不断地高抛低吸时,我们散户却在里面用价值投资来裹挟自己,那尴尬和难受的只能是自己。对周期股,就得波段操作,该重仓时重仓,该空仓时空仓。在我看来,看好一只股票或者说偏爱一只股票的标志不是长期重仓持有它,而是当这只股票出现连续下跌时,你敢买;在出现持续上涨时你敢卖。
5. 牧原不适合做价投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牧原在未来2年左右达到一定规模并且稳定后,也不会提高其分红的比例,这是由其强烈的周期性决定的,这和银行及地产类股票有很大区别,银行地产中一些高股息的股票是比较适合价投的,而牧原是不可能出现高股息的。

6. 有人说炒牧原心累,除了这些人仓位重或持仓成本高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力过猛”。这里的用力过猛是指关注和接收了太多的信息。比如要盯着猪肉价格,要关注期货的价格走势,要关注牧原的成本,还要关注友商的成本,还要关注成本的计算口径,还有饲料的价格,养猪的模式,瘟疫的情况等,还有国家的相关政策等等。我想这可能就是价值投资和投机者的区别。价值投资者因为仓位重,因为要长期投资,所以要关注方方面面,要关注蛛丝马迹,以此来判断企业的基本面是否会有变化。而我作为一个投机者,则轻松很多,我主要就是看股价,当然也会看牧原的各季报,每月出栏及相关公告。我不会时时关注肉价,生猪期货从来不看,甚至并不太关心牧原的每公斤成本,到现在也还不懂psy和msy的意义。每公斤成本是一个滞后指标,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意义。在你发现成本下降了,你一定已经看到牧原的利润增加了。当你发现牧原的成本高于当季的肉价,你一定已经看到了牧原预亏的公告了。$牧原股份(SZ002714)$

全部讨论

2023-04-13 21:23

1盈利不稳定,几年的周期一平均就出来了。2.停止扩张。3.养猪不是个高利润的行业。4.炒周期还好,得是高手吧5.债务

2022-03-18 09:36

$牧原股份(SZ002714)$ “牧原现在也比其他猪企好一截,但投资要看到,企业5-10年后能赚多少?5-10年后,即使牧原养到1.5亿头,他周期头均利润是多少——能比友商好多少?”------这个问题的本质是终极估值,难度最高但要投资必须得做评估。

2022-03-14 07:47

$牧原股份(SZ002714)$ 同质化竞争,首先拼的是资本实力,不只是生产成本。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才能心里不慌。生产成本再低,架不住持续亏损导致资金断流甚至企业破产。行业前景越是暗淡,融资越是困难资本越是远离。牧原当下若是银行融资畅通,若是资金流能够维持,也不至于各种明目的增发融资。行业中,有些已经提前筹集资金作好准备了持久战的准备,如温氏唐人神,有些有个好爸爸如新希望之类。但牧原显然并不是高枕无忧,一再强调的低成本即使实现,但猪价下行更甚且不断击破牧原的所谓低成本,所以公开增发是不现实了,只能内部忽悠兼胁迫方式筹资了。更被动的是,牧原还得保持出栏量稳定,否则会导致投资人恐慌,所以现金流缩水不止。反观竞争对手,出栏量大多环比下降,如果竞争对手适度控制出栏量下降速度,叠加饲料价上行,牧原会越发被动。盲目扩张,是牧原的失策,当然也许是掩盖虚假利润的被迫之举。以上一家之言,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希望对大家更多视角看待识别现象有所帮助。

2022-03-13 08:57

每个人都是时代发展的角色,过于美化个人主义你就需要注意了。

2022-03-12 20:38

你要是只拿了三五个月,不仅不累,还庆幸躲过大盘暴跌。周期存在,就不能死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