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8514487766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131喜欢:227
理想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以为好像过去一样、依靠发现市场空白、市场机会,进行适合产品定义,就可以获得巨大的、且持续的成功。
或者说,他以为成功最关键的是市场定义,是市场定位,是营销、是外观,是策略,是商业模式。而不是碾压式的技术突破。
当某一款产品失败的时候,他还是会以为核心在于被对手黑了,是外观没被认可,是营销和传播策略出了问题,而有意无意忽视了这个车压根没有重大技术突破,外型模仿十几年前的日韩车,内饰套娃用了一两年的L789。至于全网吹爆的充电速度更可笑,燃油车还不用充电呢,你一个这么贵的车把充电快做核心卖点之一,这算技术突破?这不应该是基础能力吗?到底是你糊涂还是消费者傻?
这其实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也可能短时间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是并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成功,更完全不可能造就一家卓越的企业。
理想这种企业发展策略、做到极致是什么?是联想。
而选择技术第一,选择长期主义的,是华为,是特斯拉,是苹果,是英伟达。
当华为进入这个市场,和理想同台竞技,用技术碾压那些小聪明式的,鸡贼式的花招、奇技淫巧时,结局早已经注定。
越往后,差距会越明显。
没有技术突破,资本不可能给理想很高的估值了。我是坚定认为赛力斯市值会超越理想。
或许理想还能维持较高的销量,毕竟中国那么大,人口那么多,需求是多样的,认知也是参差不齐的。对于很多人,确实只要冰箱沙发大彩电和大空间就可以了、割这些韭菜就够了。当年日本车横扫国内车市,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要走向高端,靠这些是不行的,有钱人也不傻。这个道理同样可以参考日本车,靠省油舒适省心全球大卖,可是在高端车上始终被BBA等压制。
理想不改目前的策略,不注重技术突破,永远无法在55万以上的高端车市场获得大的成功。

热门回复

当然有,可以调侃小米,但是永远不能小看小米

车一定会有理想的一席之地,他基本已经坐到餐桌上了,可是资本市场给估值可不是你车卖的好就行的,看比亚迪的例子就知道了。

想起前几天这位朋友问的问题,小米能坐上牌桌吗?

消费者定义的护城河是不稳固的
之前一提冰箱、彩电、大沙发,大家都会想到理想
但大家都拥有这些家具的时候,理想的护城河就浅了
更多的还是需要企业挖掘自己的护城河
华为就是一个非常不合群的存在
大家新能源车卖得好好的,你要来卖智能汽车
大家都是一年更新一次系统,你现在隔三叉五就来一次OTA
大家跟也得跟,不跟也得跟
但他们越跟,就越跟不上
$赛力斯(SH601127)$

说得好

很认可数字哥对华为的理解,小女有一点小小的愚见,李想这个人有善于发掘市场空白,洞悉客户心理,创造需求和教育市场的能力,问界M9甚至现在好多新能源车都有模仿理想的车的地方,每年两千多万的国内市场这么大的体量,在这个汽车大变革时代,未来中国90%都是咱们国产车的天下,会有理想的一席之地的。

说的太精彩了,感谢数字哥深度好文,为数字哥点赞,为思考点赞!

小米上桌其实也没啥。第一、让子弹飞一会嘛,我的小道消息听说很多供应商退出合作,因为没有利润。自己没有利润是可以的,靠画饼让供应商没有利润,很难不出现和手机一样的品质,具体参考华为、苹果的供应商。这玩意不能既要又要的,那是婊子行径。第二、靠滑头营销的智能驾驶和AEB刹停早晚要被反噬的,没事出来走两步嘛,卖手机几个钱、跑分啥的还可以让大家脑门一热的。汽车这价格即使对于年轻人也是大件了,很难靠冲动营销的。前有保时泰、现有保时米。静静看戏。第三、投资这样的公司,你拿着安心吗?睡得着觉吗?

小米是除了华为之外,唯二的手机制造商进入汽车制造,不可小觑。

去过松山湖基地的人应该了解华为的基础研究在我国同行业没有哪个企业比得上,相比其他智能驾驶企业就是渣,且越来越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