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邦生物私有化停滞关瑞幸咖啡什么事?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5

2020年4月,“瑞幸咖啡”事件令所有的中概股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一落千丈。随着纳斯达克关于瑞幸摘牌的公告,此事件暂时落下帷幕。这起事件,不单单是一笔单纯的财务造假,而是资本逻辑与传统商业逻辑的一次对撞。

几年来,屡屡传来通过融资烧钱模式跑马圈地的企业一夕覆灭的消息,瑞幸咖啡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还有大量的企业走在这条路上。商业的最基本逻辑是盈利,通过疯狂融资扩张,亏损越来越大,出现一个个难以填补的金钱窟窿。

创始人的根本动机不是通过盈利、分红来获得财务收益,而是通过资本市场来进行变现。这不是正常的商业逻辑,而是不断做高估值的资本游戏。为了维持高估值,虚假的财务报表也不在话下。

浑水创始人卡森·布洛克说的很直接,他说黎辉和刘二海很可能才是瑞幸爆雷的问题所在。

黎辉是谁?

如果说,瑞幸咖啡是资本堆出来的企业,那么出力最大的就是黎辉所主导的大钲资本。大钲资本是瑞幸咖啡上市时最大的机构投资人,持股11.9%。

瑞幸已经告一段落,但是“瑞幸咖啡”事件直接令大钲资本20亿美元的二期基金融资计划受挫。在此之前,包括华盛顿州投资委员会、安大略省教师养老基金、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和淡马锡控股在内的LP都有过投资意向。

而大钲资本正在积极运作泰邦生物(CBPO.US)私有化事宜,在疫情影响下,血制品行业普遍赢得投资人追捧,国内血制品企业市值大增,目前交易时点较佳,如果大钲资本20亿美元的融资计划受挫,泰邦生物的私有化将会何去何从?

历史机遇

泰邦生物白蛋白批签发占比居于第三位,占有率为15.31%,位居天坛生物上海莱士之后。

2020年4月24日,美股血液制品上市公司泰邦生物披露其私有化进程。买方财团包括大钲资本控制的Beachhead Holdings Limited、中信资本、普华和顺集团、Parfield International Ltd.、HH Sum-XXII Holdings Limited和高瓴资本等主体,已持有泰邦生物已发行和流通股份的68.54%。

大钲资本为代表的财团拟以120美元/股的价格收购其他股东持有的股份,令泰邦生物私有化回归。据说交易进入尾声,交易总值约为45.9亿美元。

截至2020年6月1日,泰邦生物收盘价为109.66美元,私有化价格溢价9.43%。

美国法律规定收购者取得了公司90%的股份的情况下,无需通过股东会的表决即可进行简易合并,只要再收购21.46%股权,泰邦生物私有化就板上钉钉了。

泰邦生物为何频频收到投资机构的私有化要约,其中隐秘何在?

泰邦生物2019年的营收中有37.56%来自免疫球蛋白产品,为其带来1.89亿美元;另外37.29%来自人血白蛋白产品,营收为1.88亿美元。从其主营业务来看,泰邦生物主要还是在血液制品市场深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血制品再一次进入投资者的视野,静丙免疫球蛋白对新冠肺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显著,被纳入国家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多年来的库存积压在疫情期间一扫而空,至少在2020年,静丙的需求非常可观。

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共批签发血制品 2780万瓶,同比增长 59.16%。其中白蛋白批签发占比 59.31%,在血制品市场地位不减。静丙、狂免蛋白批签发占比分别为17.47%、9.22%,位列第二、三位。

在白蛋白领域,2020年第一季度,泰邦生物白蛋白批签发占比居于第三位,占有率为15.31%,位居天坛生物上海莱士之后。

受到新冠状病毒对静丙的需求,2020年第一季度静丙批签发量为485.66万瓶,同比上涨124.31%。其中泰邦生物批签发74.34 万瓶,占比15.31%,市占率居于上海莱士天坛生物之下。

国内血制品市场是典型的资源垄断型,长期受制于采浆限制,行业护城河主要来自政策及技术壁垒。2001年以后,为避免血制品行业的恶性竞争,血制品企业不再批准,对浆站设立严格管控。这是一个强行政许可的领域,供需失衡,有极强行业壁垒。

不过,相关监管机构也在不断规范血制品市场。2020年4月15日,国家药监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发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血液制品附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主要规范调整血浆追溯期缩短,加强上游采浆监管,加强病毒检测,提高血浆安全性,提高生产监管要求。

私有化回归套利忙

至少2-3倍的投资收益令诸多资本大咖趋之若鹜。

泰邦生物的业绩来看,2019年公司实现总销售额5.03亿美元,同比增长7.9%;实现净利润1.38亿美元,同比增长8.4%。公司的毛利率即使同比下滑3.3%,也保持在65.3%的高位。

2020年第一季度,泰邦生物实现销售额1.63亿美元,同比增长25.3%;毛利润为1.01亿美元,同比增长18.0%。毛利率为62.1%,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8%;归母净利润为5338万美元,同比增长41.6%。

2020年第一季度卖的最好的是静丙球蛋白产品,营收达到7820万美元,同比增长169.7%。主要因为过去几个季度静丙销售迟滞,有较大库存滞留,泰邦第一季度的存货金融为2.14亿美元,较2019年底下降0.37亿美元。不过虽然营收增长,由于分销渠道占比提升,静丙的平均价格下降6.6%。

泰邦生物的另一主要产品人类白蛋白的营收反而下降26.9%至4150万美元,产品销量下降25.2%,产品平均价格下降2.3%。主要原因是进口量减少,白蛋白供应短缺。

黎辉曾经谈到出手泰邦生物的理由,“企业内部挖潜管理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多,虽然行业可能不再像过去那样的野蛮生长了,这里面还有很多可以优化成本、提升效率的机会。”

泰邦生物的费用率结构来看,泰邦生物2018年-2019年的市场、销售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为35.11%、30.56%,研发费用率4.18%、2.32%。的确,大钲资本出手后,企业费用率降低了。

相比同行,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2019年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88%、3.95%、3.63%。虽然血制品产品的开发比较成熟,各家血制品的研发费用率都不高,但是泰邦生物的研发费用率未免过低。生物医药企业的生命力来自于研发,随着血制品行业的规范程度提升,严控质量,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成为必然,研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来看,泰邦生物的竞争力可能会受影响。

2019年泰邦生物的存货周转天数为509.11天,而同期华兰生物存货周转天数仅为328.05天,泰邦生物的存货运营效率不高。

近两年来,多家海外上市医药“独角兽”私有化回归。药明康德2015年私有化时市值仅33亿美元,完成A+H股布局,截至6月4日,A股总市值达到2600亿,估值翻了10倍。迈瑞医疗私有化市盈率不足18倍,私有化后静态市盈率超过70倍,叠加企业业绩的高速增长,市值增长也逾10倍。

血制品行业长期受制于采浆限制,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是行业的护城河之一。所以,浆站数量及效率极为重要。截至2019年底,泰邦生物浆站数量23个,低于天坛生物的56个与上海莱士的40个,不过从采浆渗透率来看,泰邦生物只有33.3%,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截至6月4日,泰邦生物市盈率(TTM)为27.38倍,对比国内上市几家血液制品巨头企业,同期上海莱士的市盈率为80.63倍;天坛生物为70.77倍。

结合这些因素,中概股私有化转战A股,至少2-3倍的投资收益令诸多资本大咖趋之若鹜。

泰邦生物成为大钲资本获利工具?

大钲资本在多数被投企业中都是第一大机构股东。

既然知道私有化的获利空间极大,大钲资本怎会将此机会拱手他人?

大钲资本成立于2017年2月,管理着超过30亿美元的资产,在消费、服务和医疗领域累计投资了十多家企业,包括瑞幸咖啡安能物流泰邦生物小鹏汽车、天数智芯、优艾贝等明星项目。

大钲资本掌门人黎辉曾任职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顶级金融机构,操盘过新浪、亚信等企业的上市。2002年,黎辉担任华平亚太区总裁,也是华平全球投资决策委员会20位委员之一,被《财富》评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30位投资人之一。2017年,黎辉离开华平,自主创立大钲资本。

黎辉认为,很多投资都需要为被投公司的运营和管理做提升,甚至要在必要时深入企业去亲自参与管理。所以,大钲资本在多数被投企业中都是第一大机构股东。

2018年8月开始,大钲资本重金5.9亿美元砸入泰邦生物,是迄今为止,大钲资本对外最大的一笔资金投资,成为公司最大机构投资方,同时获得了泰邦生物的主导权。

而同一时间,关于泰邦生物的私有化开始漫长的拉锯战。首先是2018年6月,中信资本提交以110美元每股,合计总估值36.5亿美元要约收购泰邦生物;2018年8月,鼎晖投资、高小英(原泰邦生物董事长)、德福资本、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等组成买方财团递交39亿美元(约合266亿元人民币)私有化要约,相比当时股价溢价30%。随着大钲入主,两次要约收购均折戟而归。

2019年9月,以大钲资本为代表的买方集团提出要约私有化方案,该私有化对应的价格是120美元每股。泰邦生物目前的董事长兼CEO是原大钲资本合伙人周凡(Joseph Chow)在2019年11月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表示,泰邦生物已成立特别委员会以评估私有化要约。

瑞幸事件的发生,令投资人深深质疑大钲的投资逻辑,资本重度参与运营是对是错没有定论,不过,忽视传统商业逻辑的商业模式一定是“坑”,投资者不免担心泰邦生物私有化不会又是下一个瑞幸吧?

对于泰邦生物而言,其更应该对接具有技术研发实力的产业资本,有利于增强企业实力,提升浆站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泰邦生物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仅仅是资本运作,博一个海内外估值差,对于泰邦生物的未来成长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