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打败巴菲特,曾和杨振宁合作,“量化之父”西蒙斯如何创造投资神话?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世人都知道巴菲特,但很少有人知道詹姆斯·西蒙斯。

 他曾经是华尔街收益最高的基金经理,他管理的基金年均收益率高达35%,而“股神”巴菲特的同期水平不过20%。

 用数学赚了大钱的人

 1938年,詹姆斯·西蒙斯出生于美国波士顿市,家庭非常富有,幼儿时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仅仅3岁的时候,西蒙斯就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并展现出惊人的数学天赋。

 高中毕业后,西蒙斯进入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数学,1958年获得学士学位后,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当时,西蒙斯是奔着该校的华裔数学教授——“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去的,不料陈省身正好离开了美国,西蒙斯就自己看书钻研微分几何。4年后,年仅24岁的西蒙斯就拿到了博士学位,随即被聘请为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数学系教授。

 

 在哈佛大学任教期间,西蒙斯并不安分,他喜欢做一些冒险,在同学的介绍下,西蒙斯开始接触股票投资,尝试做了一些大豆和瓷砖股票的交易,但结果并不理想。
 1964年,西蒙斯又迷上了逻辑学,他离开哈佛大学,加入了美国国防部,用数学代码分析军事情报。1968年,西蒙斯又回到校园,成为纽约州立石溪大学数学系主任,那一年他仅30岁。
 在石溪大学做了8年的纯数学研究期间,西蒙斯与华裔知名数学家陈省身联合创立了对数学和物理学影响深远的Chern-Simons理论1976年西蒙斯摘得数学界的皇冠——全美维布伦(Veblen)奖其个人数学事业的成就也就此达到顶峰
 西蒙斯还与同在石溪大学的杨振宁跨界合作。当时,杨振宁已凭借“宇称不守恒”收获了诺贝尔奖,他试图建立更大的规范场理论,但是在一些数学细节上碰到了难题。西蒙斯出手帮他扫清障碍,助其一臂之力建立了现代物理的基石——杨-米尔斯理论。 
 

 西蒙斯夫妇与杨振宁、陈省身合影(图源:aasquared.org)
 在学术界取得了累累硕果,西蒙斯已到了不惑之年,但他天生就不安分,又开始寻找新的刺激。20岁时初涉金融投资界的经历,让西蒙斯意犹未尽,流动的金钱数字、股票价格以及不断波动的各种金融指数,吸引着西蒙斯再次向金融投资领域进发。
 1978年,西蒙斯离开石溪大学并开设私人投资基金Limroy,与多数投资者关注市场基本面有所不同西蒙斯的投资策略里充满了数学理论,他建立了大量可以用于股票投资实战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主要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找出金融产品价格与经济形势、市场、技术等各种指标之间存在的数学关系,从而发现市场中存在的微小获利机会。
 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加,西蒙斯对于投资越来越得心应手,1982年,西蒙斯创立了文艺复兴科技公司,1988年,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推出了自己旗下的第一个基金产品——大奖章基金。
 战胜巴菲特的男人
 沃伦·巴菲特是公认的投资大师,年平均回报率高达20%,他的价值投资宝典和荣耀的“股神”光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然而,这样的战绩,与西蒙斯的成就相比,却算不得什么。1989—2009年,他领导的大奖章基金平均年收益率高达35%,远超股神巴菲特。
 

西蒙斯、巴菲特收益率对比
 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不同,西蒙斯依靠数学模型和电脑,管理着自己旗下的巨额基金,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作出交易决策。他称自己为“模型先生”,认为模型较之个人投资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
 西蒙斯的公司一共200多名员工,其中将近二分之一都是数学、物理学、统计学等领域顶尖的科学家,所有雇员中只有两位是金融学博士,而且公司从不雇用商学院毕业生,也不雇用华尔街人士,这 在美国的投资公司中堪称绝无仅有。
 然而,他正是依靠这些“怪胎”专家,运用量化策略从庞大的市场中筛选数据,找寻统计上的关系,找到预测商品、货币及股市价格波动的模式。
 

 和流行的“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投资理念截然相反,西蒙斯认为市场的异常状态通常都是微小而且短暂的,“我们随时都在买入卖出卖出和买入,我们依靠活跃赚钱”,西蒙斯说。
 西蒙斯透露,公司对交易品种的选择有三个标准:即公开交易品种、流动性高,同时符合模型设置的某些要求。他表示,“我是模型先生,不想进行基本面分析,模型的优势之一是可以降低风险。而依靠个人判断选股,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在第二天又输得精光。”
 西蒙斯强调,“有些交易模式并非随机,而是有迹可循、具有预测效果的。”如同巴菲特曾经指出“市场在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不是绝对的”一样,西蒙斯也认为,虽然整体而言,市场是有效的,但仍存在短暂的或局部的市场无效性,可以提供交易机会。
 西蒙斯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开发了许多数学模型用来进行分析和交易,这些基本上是自动化完成。他们用计算机编程建立模型分析股票价格从而很轻松的交易并获利。这些模型是建立在海量的数据基础上的,所以具有可靠性并可进行实际预测,而结果往往与他们预想的一样。
 作为一位数学家,西蒙斯知道靠幸运成功只有二分之一的概率,要战胜市场必须以周密而准确的计算为基础。大奖章基金的数学模型主要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找出金融产品价格、宏观经济、市场指标、技术指标等各种指标间变化的数学关系,发现市场目前存在的微小获利机会,并通过杠杆比率进行快速而大规模的交易获利。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旗舰产品——大奖章基金成立于1988年3月,到1993年,基金规模达到2.7亿美元时开始停止接受新资金。
 现在大奖章基金的投资组合包含了全球上千种股市以及其他市场的投资标的,模型对国债、期货、货币、股票等主要投资标的的价格进行不间断的监控,并作出买入或卖出的指令。当指令下达后,20名交易员会通过数千次快速的日内短线交易来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交易量之大甚至有时能占到整个纳斯达克市场交易量的10%。
 2005年,大奖章基金盈利15亿美元。
 2006年,大奖章基金盈利17亿美元,西蒙斯被国际金融工程师协会评选为年度金融工程师。
 2007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也没有影响大奖章基金的回报率,甚至其回报率高达85%,个人盈利大概28亿美元。
 2008年度,大奖章基金以高达25亿美元的收入,排名《阿尔法》杂志“第八届全球对冲基金经理收入年度排行榜”的第一名。
 2009年10月,西蒙斯宣布他将退休,但是会保留文艺复兴科技公司荣誉主席职位
 2010年1月1日,西蒙斯正式退居二线。2010年9月,西蒙斯的个人净资产达85亿美元。
 

 大奖章基金历年收益率与标普500比较
 2015年,大奖章基金再次创造奇迹,退居二线的西蒙斯再次以17亿美元的年度入账问鼎了对冲基金经理收入排行榜。
 2021年1月1日,西蒙斯宣布退休,辞去文艺复兴科技董事会主席一职。西蒙斯今年4月年满83岁,他将继续担任董事会成员。
 西蒙斯的投资理念
 在纽约,有一句名言是:你必须非主流才能入流(You have to be out to be in),西蒙斯的经历似乎刚好是这句话的注解。
 对冲基金行业一直拥有“黑箱作业”式的投资模式,可以不必向投资者披露其交易细节。而在一流的对冲基金投资人之中,西蒙斯先生的那只箱子据说是“最黑的”。
 就连优秀的数量型对冲基金经理也无法弄清西蒙斯的模型究竟动用了哪些指标,“我们信任他,相信他能够在股市的惊涛骇浪中游刃有余,因此也就不再去想电 脑都会干些什么之类的问题”,一位大奖章基金的长期投资者如是说。
 

 图源:维基百科
 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长期持,有截然相反,西蒙斯创造了“壁虎交易法”。

 所谓“壁虎式投资法”,是指在投资时进行短线方向性预测,依靠交易很多品种在短期做出大量的交易来获利,用西蒙斯的话说,“交易要像壁虎一样,平时趴在墙上一动不动,蚊子一旦出现就迅速将其吃掉,然后恢复平静,等待下一个机会。”

 无论是1998年俄罗斯债券危机,还是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大奖章基金历经数次金融危机,始终屹立不倒,令有效市场假说都黯然失色。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西蒙斯的不败神话主要得益于其“壁虎式投资法”。

 西蒙斯本人极其推崇短线套利、频繁交易。“我们随时都在卖出和买入,依靠活跃赚钱。”西蒙斯称,他只寻找那些可以复制的微小获利瞬间,而绝不以“市场终将恢复正常”作为赌注投入资金。

 西蒙斯认为,具体到每一个交易的亏损,由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平仓,因此损失不会很大,而数千次交易之后,只要盈利交易多于亏损交易,总体结果就是盈利。

 他将数学理论巧妙运用于股票投资实战中,成功秘诀主要有三:针对不同市场设计数量化的投资管理模型;以电脑运算为主导,排除人为因素干扰;在全球各种市场上进行短线交易。

 西蒙斯表示,尽管我们的策略会对投资标的长期持有,但我们每天平均会进行超过10000次的交易。事实上,我们投资组合中的每支股票平均每隔一天就仓位就会有增减的变化,我们使用的分散投资的方法是,尽可能多的配置各类型资产,平均来讲,我们会持有2500到3000种不同股票。

 西蒙斯也一直以“数学家”自居,很少参与金融界活动。他对华尔街嗤之以鼻,靠自己独立开发的一套量化投资“模型”而屡获成功,开辟了一条另类的量化投资之路。

 这种交易方式最大的意义在于把主观对交易的影响降至最低,然后通过一系列数学模型的计算以减少系统性风险并寻找到价值的“洼地”。

 作为量化投资鼻祖,西蒙斯告诫后辈,如果你要是真的靠模型去交易,那就完全遵照模型说的去做,不管你认为那个模型有多聪明或者是多傻,这后来将被证实是一个很正确的决定。

 接下来,小编将持续推出投资界人物系列,例如“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菲利普·费希尔、“程序交易先锋”肯尼斯•格里芬、“中国风投之王”沈南鹏等等,如果大家对哪个投资达人更感兴趣,欢迎在下方留言,将视留言热度优先推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