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战略性做多北交所优质公司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维持2023年11月中旬的判断不变,依据主要有三条:

一、 政策加持最受益。实现活跃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不是走全面牛市,也不可能鸡犬升天,资源是有限的,从国际国内形势综合看,解决房产、债务问题才是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货币投放政策必然阻碍最小的路径就是用小市值公司撬动,制造赚钱效应。

二、 承上启下最适合。活跃北交所,上有转板科创板、创业板的想象和飞跃机制,资金支持促进行业优质龙头的研发活动,为企业加速发展注入新活力;下可带动新三板大量优秀公司的估值,升级到北交所,从市场融到新增发展资金,从而进一步滴灌到大量中小微企业,最终起到盘活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三、 康波阶段最无奈。完整康波50到60年,我们大致处在第五次周期衰退和萧条之间,还需要持续多长时间才能复苏不得而知,可以观察下一个类似撬动起第四次康波的互联网级别的改变社会运转机制的颠覆性技术何时出现。可以复盘参考1966—1982年的美国股市。所以萧条期的股票市场只能是震荡下跌、反弹再缓慢下跌,再反弹…….这是宿命。因此中大市值公司只能短期阶段性活跃,很难有持续的趋势性上升行情,少部分小市值公司反复活跃,甚至中期趋势上升是主基调。

由此,对北交所中长期发展做初步判断:中期大致目标可以参考创业板2012年底----2015年中的走势。路径和节奏可能会差异较大,但北交所最终涨幅以及与沪深的相对涨幅比例与2012年后的创业板都大致相当甚至更大些,依据主要是“天时”和“地利”。

对比今日北交所和2012年的创业板就会发现:创业板是深交所内一个业务部门或者说新业务,固然很重要,但头顶的天最大也就深交所那么大,2009年设立时,中国的GDP年复合增长率还在9.4%左右,中国经济增长强劲的上升动能犹在,创业板的成败兴衰对实体和金融体系内部有很大影响,但是退一万步-----不是很理想或者市场公认不成功,也无伤大雅,金融改革么,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嘛,没有人敢(会)追责的,可以推倒重来或者任其自生自灭都行;但是北交所完全不同,是一个新机构,采用全新机制,与沪深鼎足三立(不要看现在股票数量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头顶的天是中国国家直属机构银证监会,2021年设立又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而且设立地选在政治中心首都(完全可以选在另一个一线城市,但是没有选),这些信息昭示的意义非常大,值得我们去假设反问:如果北交所没有发展起来,交易一直像22年一样萎靡,没有成功------甚至仅仅是进程缓慢了一些,那么是否无人担责,都推诿说改革试验难免有错,弄不成算了,然后让国际社会和别有用心之人指指戳戳……绝对不能!那么谁来负责?谁敢负责?谁能负得起这个责?

长期目标可以参考美国纳斯达克指数1971-2000年代的走势,二者的共同点:1、建立的时间点类似。所处经济阶段都是在康波萧条期(1971年建立,1982年康波进入回升期)2、定位近似。都是为规范场外市场交易,发展小微企业而建,是中小企业的温床和孵化基地。3、交易制度类似,或者说我们是取法学习,如全面注册制、做市商制度等。简单地说就是:北交所以及由其拉动、融为一体的新三板整体就是中国版的纳斯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