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1810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0
你讲得很有道理。但是平安投资比利时富通银行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但近年对陷入困境的汇丰银行的投资同样缺乏过硬的理由。
还有对平安银行的投资,更多的是考虑了财务投资之外的理由吧。对上海家化的投资,多少有点恶汉的感觉。
作为一家保险公司这样真的很好吗?

热门回复

2021-01-21 21:37

理解。我也会多想一想这一方面。也许不能太简单的追求一个数字了

2021-01-21 21:23

首先不否认平安是一家伟大的企业,所有讨论仅限于对投资风格的感受。
到平安这个体量,一定会有很专业和健全的投资以及风控机制,这些都是无需质疑的。
还是就之前提到的几个例子谈点个人看法,肯定会有所偏颇,当做闲聊吧。作为险企平安大比例投资银行应该着眼于投资的安全和稳定的现金分红,但是汇丰大概率是麻烦缠身的,只看之前被美国政府盯上的故事,控股平安银行更核心的目的是构造综合金控集团(说实话是个危险的野心)。以后未尝不会是两个麻烦。
至于上海家化,想想伯克希尔、黑石为什么都会特别注意在资本市场的友善形象?上海家化带来的损失是无形的。
如果一个企业投资有气质的话,这几个案例应该能刻画一些什么。

2021-01-21 20:53

对于人身保险业来说,特定年龄段的人口很重要。按我们现在的人口年龄结构,10-15年内,保险消费的主要客群人口(25-50)应该能保持既有规模,不发生大幅下降。随着收入提高、保险意识提升,保费大概率能够维持较高的增速。现在看到的是健康保障需求的持续释放,更大的养老、护理需求应该能够在可见的中短期内接续上。$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人寿(SH601628)$

2021-01-21 20:35

只要人均收入不断增长,保费增长是大概率事件。人均收入不增长了,茅台,酱油,高价药品,一切消费升级的赛道股基本都可以熄火了。

2021-01-21 19:23

富通是个教训,但自此后十多年了,没觉得平安在投资端有明显的偏离“做正确的事情”。不可否认,事后看,总有出了问题或者不完美的例证。对企业的投资,尤其是并表的战略投资,任何一个公司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平安不会是最好的,但肯定也没有那么不堪。
此外,说到平安银行,国寿投资广发又是为了啥?又如何看?

2021-01-21 19:13

[很赞]深以为然。投资回报能够长期高于当前长期投资回报假设5%已经是额外之喜了,这么多年下来投资端的贡献很可观了。甚至我觉得,如果投资在保持稳健的情况下可以大概率取得5.5%或以上的结果,在一些产品定价时做些让利都未尝不可,把多的利益回馈给客户在长期看也是好事儿。

2021-01-21 17:25

投资平安银行为啥说是财务之外的理由?投的时候平安银行2000亿不到,现在4300亿,平安占股58%,你算算赚了多少?不能总盯着家化把人一棍子打死。陈德贤要是不行,老马自然会处理。我觉得没必要盯着一城一池来算,拉开过去10年的投资回报看看就行了。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之下,完成投资假设5%,我觉得就是成功。

2021-01-21 17:18

投汇丰其实没毛病吧 汇丰的资本充足率非常高。每年利润可以大部分分出来。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不够。几年内都不可能提高分红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