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5喜欢:1
这个图展示的是保险密度(Premium Per Capita),而且是寿险业务(Life Insurance)。数据可在Swiss Re的网站上验证,数字与网站上一致。网页链接

国际上,通常把保险分别Life和Non-Life,即寿险和非寿险。这一点与国内习惯略有不同。国内通常按公司类型,统计人身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保费(人身险公司包含了人寿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和养老保险公司,可经营寿险业务、意外险业务和健康险业务,财产保险公司可经营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但不能经营寿险业务),也有时按业务类别统计寿险、意外险、健康险的保费(这里的寿险含了年金保险)。

所以,这个图里面,正常应该是不含意外险和健康险保费的(医疗、重疾都是健康保险)。至少从中国的数字看,瑞再计算时没含意外险、健康险的。验证如下:2019年公布三分类下保费为寿险22754亿、意外险1175亿、健康险7066亿,按寿险保费22754亿按汇率6.78换算后再除以人口数14.345亿,得到寿险密度$234,与图表中基本一致。国内保费数字见银保监会网站:网页链接

此外,美国的寿险密度在发达国家/地区居中游,但是它的非寿险密度达到5580,远超其他国家/地区,比如,英国的非寿险密度为978,日本为930,法国为1306。这应该与美国的医保政策和金融市场发达有关,居民大头的保费支出在医疗保险,且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带来配置相对低收益的储蓄保险的意愿降低。

寿险业务保的是生和死两大责任,但大头是保障长寿风险的长期储蓄业务,各地的偏好不太一样,但主流是终身寿险Whole Life和两全保险Endowment(也有叫储蓄保险),有些国家/地区,年金保险Annuity也在其中(我国的数字就含了年金保险)。保障死亡责任的定期寿险Term Insurance杠杆高、件均保费低,在保费占比中非常低。

所以,图表中寿险密度高,我理解主要说明居民以保险方式储蓄的意愿更强。
在瑞再的网站多看几个亚洲国家/地区会发现比英国更高的寿险密度,比如HK8979、TW4129,但并非东亚地区都高得吓人,例如日本2691,韩国1822。但总体,东亚发达地区明显属于寿险密度的较高梯队。

之前大家说中国寿险业还有很大空间,除了和欧美比,更多是拿与我们文化相近的东亚地区来比。但这种类比也不能完全有效,毕竟各自国家/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市场结构及繁荣程度不一致,留给商业保险的空间也是不一样的。

从图表中数字看,粗看会觉得寿险业空间极大,带着怀疑再看就开始质疑数字真实性,但实际上这个图表反映的情况还是比较合理的。即使因为各国/地区数据统计问题会有些许出入,但数量级的差距是客观且真实的。

寿险密度高,必然与所在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金融市场等因素有关。也与居民有没有积累下来财富有很大关系。

我们的GDP增速高,总量大,但是人均不高。且经济高速发展也只是几十年而已,老百姓并没有攒下多少存量财富,特别是房产之外可以用来消费、投资、储蓄的财富。随着财富积累且减少流向房产,寿险业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地区差距是可以期待的。
$XD中国平(SH601318)$ $中国人寿(SH601628)$ $新华保险(SH601336)$
引用:
2020-09-16 06:29
中国人均保费

全部讨论

2020-09-16 10:46

这个寿险没有健康险,主要来源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