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转发留存:


中Y经济会议,传达的指示精神总结起来大致有三点:

一、稳中求进,跨周期和顺周期调节,基建托底,尤其是新基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二、科创立国,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专精特新领域;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三、发展新能源,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粗放向集约转型。

新能源、科创都是老生常谈了,基建这两年被提及的比较少,咱们简单科普一下。

基建现在分为新老基建,老基建就是“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建设等。新基建原来只是基建的技术进步,现在已经成为扩内需、促转型和稳增长的政策抓手,所以2018年被单列了出来,共分为7大领域: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铁轨交和工业互联网。

老基建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规模大但效率不高,资产回报率现在已经下滑到个位数;而新基建发力在科技端,总量虽然不大,但可以有效提升社会生产率,不仅能够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能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转型升级,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社会资本参与热情会更高,科技属性强的行业社会资本占比70%以上。

从政策工具属性上看,老基建是逆周期调节工具,新基建是跨周期调节工具。老基建存量大,因为要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杠杆率、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所以要求投资的时间维度更长,那么政策效力也会边际收缩。应对经济下行,老基建主要是起到稳增长托底的作用;经济转型和增量的部分,主要靠新基建来完成。

根据某头部券商研究院有数据支撑的测算(不是发布宁德时代2060年营收的那家),新基建7大领域未来5年合计可以拉动投资规模达27万亿,其中5G和城铁轨交均超8万亿,大数据中心近5万亿,其余均超万亿。从现在开始到两会期间是政策密集发布期,可以关注新老基建的投资机会。

下面是神秘数字公布时间。

老基建类005223(场外),165525(场内、场外)

新基建类的基金目前还没有上市,去年ETF市场火爆的时候报了一批,到现在也没有批复。我看了下新基建指数的成分股,和科技100指数类似,只是科技100中的医药比例比基建指数多了10%,可以考虑用跟踪中证科技100指数的基金去替代新基建,比如010202。或者你去找相关行业细分的ETF,自己去配也可以,比如5G(515050)、人工智能(159819)、大数据(515400)等等。

下面分享一个偶然发现的彩蛋,特别有意思,验证了一个经典的理论,跟大家分享一下。

上图是2020.12.3-2021.12.2的净值曲线,红色的是广发基建005223,灰色是汇添富消费000083,两个基金走出了截然相反的走势,却殊途同归,一年的时间都涨了10%+。


找到不相关的两类资产做成资产组合,在涨幅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最大回撤却大幅缩小了,这就是资产组合理论的妙用,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