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意外“降息”让利1.5万亿,科技 医药 消费会比价值股更受欢迎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会议刚说,要支持实体经济,推动银行向企业让利1.5万亿。今天一早,央妈就刷刷刷释放了1200亿的流动性,这速度、这反应简直不要太快!还附送了市场一个意外降息。
怎么又降息了?注意,这个打双引号的降息,说的是逆回购利率的下降。这次释放的1200亿流动性,包括500亿的7天期逆回购和700亿的14天期逆回购。
关键就是14天期逆回购的利率降——
上一次14天逆回购的中标利率是2.55%,这次是2.35%,下降了20个基点。
央行意外“降息”,还要让利1.5万亿!银行扛得住吗?
我们之前说过,在央妈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降息不再看基准利率了。看的是LPR,也就是18家大银行每个月商议的利率结果。
而这个LPR怎么决定是高是低呢?取决于银行从央行那拿到的钱贵还是便宜。也就是看麻辣粉(MLF)和逆回购(OMO)的利率。
打个比方,逆回购相当于利率市场的出厂价,MLF相当于利率的批发价,那LPR就是利率的零售价。出厂价降了或者批发价有一端降了,理论上作为利率下游的零售价LPR也会降。
所以说,央行下降14天逆回购20个基点,就可以理解为 “降息”了。而且会议明确提到了降准,估计后面两周很快就会落地。
很多人觉得奇怪,之前降准降息都要落空了,为啥现在又开始宽松了?
一方面,有1000亿的抗疫特别国债发行,而且这个发行是面向市场化的,银行、老百姓、非银机构都能买,后面陆陆续续还要继续发。
债市的供给增加了,市场的钱就会减少。我们之前也说过,按照以往的惯例,特别国债发行期间,央行都会适当降准、降息作为配合,防止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出现大的波动。
另外一点更关键,相信很多人也注意到,高层释放了一个重磅信号:
要进一步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推动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向企业让利1.5万亿,缓解融资贵的问题。
这次,终于轮到银行挨刀了。
大家都知道银行利润高。别看股价不怎么涨,但业绩一直占大头。去年36家上市银行,他们的全年净利润是1.7万亿,占A股3800多家公司的41%。
银行、保险、券商这些金融机构的净利润加起来,占A股净利润的一半。现在实体经济那么难,银行这块肥肉,是时候割点油水了。
那么让利1.5万亿,什么概念呢?
去年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上市的、没上市的加起来,利润在2万亿人民币左右。1.5万亿,占了全部利润的75%。等于说掏空了金融机构3/4的钱包。
这不是让银行一年白干吗?显然不现实。
这部分让利,主要是体现在利息收入和中间收费环节的压缩。说白了就是降贷款利率,把银行的净息差再降一降。(一季度为2.1%)
别忘了,银行还有一大块拨备,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也有4.5万亿。利润端的损失,有一部分可以摊到贷款损失余额里。
估计今年,各大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还会下降一大块。然后,存款利率这边银行也会降一降。目前四大行已经调降了大额存单的发行利率。相应地,货币基金、银行理财这类利率也会进一步下降。
金融系统1.5万亿让利的本质相当于“降息”,就是要银行主动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而在低增长、低利率的环境下,具有成长属性的企业,像科技、医疗,包括消费,是会比价值股更受欢迎的。
还有很多人关心,央行撒钱了,那债券市场是不是又要走牛了?
只能说,债券的大牛市基本过去。
以前银行系统钱多,都是银行买金融机构的货币基金、债基。非银机构拿了钱,再买银行的存单,票据。钱就在金融系统里转来转去,趴着吃利息,根本没有下放到实体。
而现在央妈的策略,无论是贴现、还是再贷款,包括1.5万亿让利这类政策,其实都是把钱逼向实体。你只有放了钱,才能从央妈那里拿到补贴。钱去了实体,那金融系统里空转的钱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