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智能化,不能再拖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年国内最火的一个词,莫过于:新质生产力。

今年两会,“新质生产力”不仅被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还被列为了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需要积极拥抱。

但知道什么是大势所趋是一回事,能否顺势而为又是另一回事了。

想跟上潮流,困难重重。

比如,美国的“AI禁令”持续加码,连对“特供芯片”的管控都愈发严格,中国企业越来越难获得高端AI芯片。最近还出台了新提案,将限制中国使用Azure、AWS等云训练AI大模型。

对于资金、资源、技术本就弱势的中小企业,面对时代洪流,更是时常有心无力。

好消息是,它们并非毫无机会。

新质生产力,绝非大企业专属

Sora横空出世后,马斯克到处留言“人类愿赌服输(gg humans)”。

之所以如此激动,正是感受到了以AI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反映出的现代企业通向智能化的三大特征: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

比如打得火热的“百模大战”,已经在许多行业发挥效用。

华为云此前就以盘古大模型为基础,推出了不少面向行业的联创模型及解决方案。

盘古铁路大模型能精准识别现网运行的67种货车、430多种故障,无故障图片筛除率高达95%;在政务领域,盘古可以实现对文本、视频、图像的动态解析和理解,分析现象找到责任部门,生成专业处理建议,将城市治理效率提升50%以上。

不夸张的说,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是生存的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有实力的大企业都在争先恐后地布局。

华为提出了“All Intelligence(全面智能化战略)”;马化腾称大模型是“几百年不遇的、类似发明电的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王兴反复强调,美团要走科技路线,并说“坚信人工智能将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字节跳动在2016年成立了AI实验室……

与巨头们相比,中小企业的智能化就显得落寞许多了。

它们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决定了它们更多时候只能做一个旁观者,不敢贸然上手。

更为关键的是,即便有条件进行智能化升级,受限于企业的数字化意识和具体的经营场景,如何将智能化手段与实际经营场景相结合,如何系统、持续性地进行智能化升级,都是横亘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一道道难关。

现实的种种困境,最终导致中小企业一不小心就会被落在潮流身后。

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的毛细血管也是中流砥柱,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症结在于,智能化投入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中小企业恰恰缺少试错的资本。

但是对于中小企业,难题并非无解。

最典型的就是在发展AI技术时,作为最基础的生产要素,算力在当下是个稀缺资源,但很多企业——包括OpenAI——都通过“上云”获得了所需的算力,继而开展智能化的相关研究。

图源:视觉中国

换言之,选择与优质云厂商合作,就是一个中小企业破局的机会。

比如,华为云很早就提出了“赋能云”的概念,并通过协同政府、高校等组织和机构,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基础设施、平台和应用服务,帮助他们实现数字化转型。

很多中小企业就是通过携手华为云,通过“上云”解决了诸多业务发展的问题,并成功拿到了未来数智化企业的入场券。

当然了,每个云厂商都能拿出一些成功赋能中小企业的案例。

真正的考验是:怎么令更多中小企业都能受益?

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

解决智能化难题

企业上云,相当于把业务交给了云厂商,因此选择的云厂商必须可靠。

“可靠”说来简单,实际却是个极高的标准。

尤其是中国有超5200万户的中小微企业,身处千行百业,它们的人员、技术、资金、场景的多样化程度是难以想象的,所衍生出的需求和痛点同样不可估量。更何况,它们的资源、精力和经验普遍有限,决定了在上云解决智能化难题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在追求能迅速融合、精准落地,无疑又给云厂商提出一大难题。

因此,刀哥认为云厂商的产品和服务必须足够的“简单粗暴”。

云厂商需要做到化繁为简,尽可能地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才能真正帮到海量的中小企业。

这方面,华为云有很大优势。

成立以来,华为云的客户群从最初的政企领域,很快扩展到了互联网企业,接着覆盖到了工业、金融、交通等各行各业,大有后来居上的架势。

能被如此多领域的企业认可,正是得益于华为云以“简单粗暴”的作风,做对了两件事。

1.超低上云门槛:从“不敢做”到“放心做”

在这个时代,上云看似简单,其实或明或暗的有着不少门槛,让中小企业不敢轻易尝试。

比起资金,更大的门槛还是那句话:太多的不确定性。

例如,它们可能不确定云厂商的算力是否能够持续“澎湃”。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未来10年AI算力需求将增长500倍。为了解决算力问题,华为云在贵安、乌兰察布、芜湖3大AI云算力中心,上线了昇腾AI云服务,企业只需一键接入,即可随取随用AI云服务,算力像“水和电”一样即取即用。

它们也可能不确定云服务的安全性。

保障企业业务的稳定、数据资产的安全,华为云的优势更明显。

每年,华为云平台防御的威胁攻击量超数千亿次,DDoS攻击峰值流量最高可达3T。在这样严苛的安全形势下,华为云构建了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华为云在全球设立了三大运营中心,7*24小时守护100+数据中心,实现国家攻防演练0失分,数据泄露0事件,威胁攻击分钟级闭环。

最大的不确定性是:从何入手、选择什么产品和服务。

一些中小企业深知智能化的重要性,但行动起来还是一头雾水。

为此,打开华为云主页,会发现他们设置了热门排行、精选榜单、博客论坛等版块,可以针对不同企业在初创、营销、管理等场景下的不同需求,提供极具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省掉复杂的选品与对比环节。

上云的低门槛绝不仅是便宜,更重要的是让企业看到确定性,跨越畏难的心理门槛。

2.一切皆为落地和提效:干掉“不会做”的心魔

中小企业的智能化,通常是个从点到面的过程,是个系统性工程。

期间的每一步,都可能“不会做”。怎么让每一步都能实现提质增效,对企业和云厂商都是个必须攻克的课题。

其中,云厂商的实力和态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为云提出“一切皆服务”的理念,目的就是要不放过任何可以赋能客户的资源,促使企业的各个智能化阶段都能切实落地。

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去年更是分享过:“过去几年,华为云把一批又一批博士、专家、科学家派到客户现场,走田头、跑工地、下矿井、进车间,目前已帮助超过1000家企业落地智能化创新项目。”

具备了“一切皆为落地和提效”的实力和态度,云厂商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指导,帮助它们摸索出一条可落地、可变现、不烧钱的智能化路径。

中小企业不敢做、不会做的大痛点,才能被彻底解决。

真正的高价值云服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月29日,阿里云在北京举办了2024年度战略发布会,会上宣布全线下调云产品官网售价,平均降价幅度超过20%,最高降幅达55%。

成本降低,对于中小企业上云无疑是好事。

不过,智能化的转型升级,不是一日之功。

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云厂商时,不仅要结合自身实力和当下的智能化需求,还要放眼未来,确保自己获得持续成长的动力。

好的云服务不只是让企业轻松上云,更应该是授之以渔。

云厂商既要能帮助企业逐步解决各场景问题,在此过程中,也要助其培养数字化人才、培养智能化时代的行业理解力和穿透力,最终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能自行快速解决问题。

这就对云厂商的土壤、生态提出了高要求。

对于这一点的考量,从华为云最近推出的开年采购季活动上,其实能清楚感受到。在活动里,围绕中小企业的智能化升级,华为云称得上煞费苦心。

尤其在产品技术层面,直击智能化升级需求。

比如,既有昇腾云服务、人证核身、网站高可用、数据库上云 Web及移动App上云等通用爆款方案,也有覆盖制造业、零售业、跨境电商、游戏等领域的行业专属爆款方案,比如制造业的ERP上云、OA上云、华为云工业应用会员,游戏业的用户增长服务、KooMessage。

简而言之,开年采购季活动里的产品和服务基本囊括了各行业的企业场景,并提供具体、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

举几个例子,华为云昇腾AI云服务可视为企业的AI生产力工具,其作用如同一片“百模千态”的沃土,可以让各行业的大模型应用快速落地;MetaStudio数字人解决方案,能做到真人形象1:1复刻,原声克隆,能帮助各行各业改变过去服务客户的模式和体验,打造出数字化营销新模式;数据灾备,能用在系统软硬件故障、病毒入侵、人为错误等导致数据丢失风险的场景,最高可降低成本75%。

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云中”需求,提供对应的产品、服务和指导,才能让中小企业在上云、用数、赋智等关键环节做到与时俱进,真正促成效率革命。

此外,在这基础上,华为云从始至终一直强调的“不与伙伴争利”,“成为客户合作伙伴的‘黑土地’”这样的生态思维,更是使得华为云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伙伴和开发者,他们一同耕耘出肥沃的土壤,既帮助客户迅速解决问题,也能帮助客户持续进化。

如今,华为云生态聚合了全球超4.5万家合作伙伴、超600万开发者,华为云商店上架商品更是超10000款。

最后,在提供高价值云服务的基础上,这次的开年采购季活动还有大额礼券、付费抽奖、储值满减、开屏好礼等诸多福利和玩法,以及专家团队一对一咨询和直播间答疑解惑,营造出省心、可靠的氛围,让中小企业无压力上云。

可以说,从解决具体场景问题,到系统性地智能化升级,最后直至让企业习惯自我成长,凡此种种,所有企业在华为云的开年采购季里,都能一探究竟。

上云不是最难的,让企业在云中逐步嵌入智能化基因,才是云厂商能提供的最大价值。

因为唯有如此,迈向智能化,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才不会遥不可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