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公司值多少钱?我的安全边际要多大?——读《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级投资者》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1984年,为纪念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所著的《证券分析》出版50周年,应哥伦比亚大学邀请,巴菲特作了《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级投资者》的演讲。在此次演讲中,巴菲特以沃尔特.施洛斯、汤姆.纳普、比尔.鲁安、里克.格林、斯坦.帕尔米特,以及他自己和芒格的投资业绩为例,论证了价值投资的有效性。

巴菲特的这篇演讲很有名,我之前读过多次。如今再读,尤其是在A股跌跌不休的情形下,对格雷厄姆所强调的“安全边际”,似乎更能理解了。

大家知道,格雷厄姆对投资,有三大重要观点:一是买股票就是买企业,股票是企业一小部分所有权凭证;二是市场先生,短期市场变化不可预测,只可利用,对投资者有用的是市场的口袋,而不是脑袋;三是安全边际,强调买入价格要远低于企业的内在价值,以应对认识的不足或错误以及形势的不利变化。

很长时间,对于格雷厄姆的前两个观点,我认为比较好理解,买股票就是买企业,所以当然就是选择优质企业,远离垃圾股;因为市场无法预测,所以要投资、不要炒股,要以优质股权、长期、复利的思维看待投资,远离杠杆。但对于格雷厄姆所说的“安全边际”,总感觉说不清、道不明。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这篇演讲,可能有助于我们对“安全边际”的理解。

在演讲中,巴菲特说:

“格雷厄姆-多德式的投资者们所拥有的知识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在寻找生意(公司)的价值和其价格之间的差异,并从中获利。...他们只关心两个数字:价格和价值。”

在谈到施洛斯时,他说:“他从来没有忘记,他是在打理别人的钱财,这种意识使他厌恶亏损的心态更加强烈”。...由此派生出他对“安全性”原则的坚持。”

看到这里,我在想,施洛斯的这种“受托感”,对于个人投资者也同样适用。大家想想,在日常生活中,你去买个衣服买双鞋,还与商家讨价还价,还在网站上比对价格,为什么在购买股票时,却眼睛不眨、轻率买入呢?如果你把购买股票的行为,视为“受家人之托的投资”,是不是会更加慎重呢?

在谈到帕尔米特时,巴菲特说:“每当帕尔米特决定购买一个股票时,是因为他知道,他所得到的价值,比他所付出的价格更高,这是他唯一关心的。他只会问一个问题:这生意值多少钱?

他还说:“你必须具有一些知识,才能让你有能力去评估某个生意的真实价值。但你也不能太过信任这个估值。这就是格雷厄姆所说的“安全边际”。例如,不要以80亿美元去购买一个价值83亿美元的企业,你必须留有余地。”

上述巴菲特的讲话中,有3个关键词:价格、价值、安全边际。价格是明确的,这个不用说,关键是估值。可惜,整篇演讲,甚至我们去读历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关于如何估值,巴菲特都会给出一个真理一般的估值方法,即“企业未来存续期间所有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很正确,可以指导我们的投资思路,但在具体计算上,是无法使用的。因为,只要你调整公司的预计现金流、增长率和折现率,几乎可以得出你想要的任何数值。所以,在此次演讲中,他说:“你必须具有一些知识,才能让你有能力去评估某个生意的真实价值”。可以说,“具有评估生意真实价值的能力”是巴菲特投资生涯孜孜以求的主要活动,也是每一个价值投资者的主要努力方向。

当然,如果能够大致评估生意的真实价值,“安全边际”就是买入价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因为,我们的估算会不准、甚至会错,也有可能遇到不利的形势变化。安全边际保护我们,在遇到上述情况时不至于造成亏损,或者还有些许盈利,这就是“安全边际”意义所在。至于“安全边际”留多大,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但就A股的个人投资者而言,“安全边际”应该大一点,一者A股波动大,二者个人投资者手中子弹有限,应“耐心等待出手机会”。但前提是,我们要在出手前,问自己两个问题:这公司值多少钱?我的安全边际要多大?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学习和研究,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