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涨价潮拉开帷幕,通胀要来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二季度以来,涨价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媒体上。

先是资源价格上涨,黄金、石油、铜铝钨等有色金属……纷纷涨价。

这是第一波,由海外市场补库存率先拉动,外加中东动荡供给侧扰动引起的。

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没太多感觉。

毕竟国内CPI还是向下,处于通缩状态,因此许多人都以为只是暂时的。

没想到,最近越来越多的数据在佐证,这波涨价潮开始向国内传导了。

不仅是化工品开始涨价,最近公用事业部门也全面拉开了涨价的帷幕。

一,水价

5月9日,广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举行,共17名代表参加听证会,调整后平均水价较现行价格提升0.87元/方(+34.4%)。

政府给出了两套调价方案,方案一的居民用水第一、二、三阶梯价格分别上涨31.3%/31.3%/97.0%,非居民用水价格上涨31.8%;

方案二的居民用水第一、二、三阶梯价格分别上涨24.2%/24.2%/86.4%,非居民用水价格上涨39.0%。

两套方案的平均供水价格均为3.4元/方,较现行价格提升0.87元/方(+34.4%)。

差别在于,方案一的居民用水涨幅更大,方案二的非居民用水涨幅更大。

现场17名代表均支持水价调整,其中9人支持方案一,7人支持方案二,1人未作出具体选择。

涨价已是板上钉钉。

其实,早在今年1月份,上海浦东、青浦等多地就收到了《关于调整区属管理居民用户水价的复函》,提出上海第一阶梯综合水价将从3.37元/方提升至4.05元/方(+20.2%)。

这样看来,全国各大城市的水价上调,后续也会陆续开始。

二,燃气

自2023 年《关于建立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出台后,燃气价格越来越市场化。

上游能源价格涨了,下游燃气价格自然也就跟涨。

据华创证券统计,2023年,至少有52个市、县上调了居民用气价格,统计范围内的基础居民气价(即第一阶梯气价)平均上调0.256元/方,涨幅近10%。

其中河北10个地区的基础居民气价平均上调0.391元/方,涨幅达14%。

2024年,各地气价联动机制持续推进。

3月15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调价通知,管道天然气居民销售价格第一档升至3.41元/方,第二、三档价格分别升至3.91元/方、5.16元/方,分别上调10%、9%、6%。

有媒体综合统计了深圳、南京、成都、重庆等多地的调价文件发现,本轮天然气价格涨幅约在5%-11%之间。

三,高铁

中国铁路官网发布调价公告,6月15日起,武广高铁、沪杭客专、沪昆客专、杭甬客专4条高铁线路将调整客运票价。

调价后,以杭深铁路杭甬段举例,杭州东站到宁波站二等座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85元,较目前的公布票价71元,上涨约19.72%。

以沪昆高铁杭长段举例,杭州东站到长沙南站二等座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485元,较目前的公布票价405元,上涨约19.75%。

以京广高铁武广段举例,武汉站至广州南站二等座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553元,较目前的公布票价463.5元,上涨约19.31%。

整体涨幅在19-20%左右,提价幅度大于上一次。

上次提价是在2021年6月,当时京沪高铁二等座最高票价由598元提高至662元,涨幅10.70%。

四,电价

电价暂时未有上调的全面通知,但预期已经出来了。

首先,按现行规则,从5月起,居民阶梯电价将进入“夏季模式”。

比如按广东的标准,在夏季模式下——

当居民每月用电量在260度(含)以下时,适用第一档计费标准,电价不作调整;

当月用电量为261度至600度时,适用第二档计费标准,电价每度需加收0.05元;

当月用电量达601度及以上时,适用第三档计费标准,电价每度需加收0.30元。

夏天天热,空调开得多,电量需求大,本身就可能不知不觉的进入第二、第三档。

其次,各地也在进行微调。

一个趋势是,在保持总电价不变的同时,优化峰谷分时电价。

比如安徽,将目前执行的7、8两个月的峰谷时间段扩大到7、8、9、1、12五个月。

另外,峰价上浮比例从81.3%提高至84.3%,谷价下浮比例从58.8%提高至 61.8%,即峰价更高,谷价更低。

总体上,电价保持了不变,但实际消费肯定是上升了的。

————

水、电、燃气、高铁,各个公用事业部门都在或明或暗的上调价格。

主要原因,一是通胀的传导作用。

上游能源价格上涨,从国外传导进来,相对市场化的燃气就直接涨价了。

相对没那么市场化的电力、供水、高铁等行业,也要面临着成本上升,价格上调是迟早的事情。

二是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这两年国内的地方债压力很大,地产低迷,财政收入下滑,公用事业只能自己想办法开源节流了。

由于以上两个因素,这轮公用事业的涨价潮看来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

未来,还有可能愈演愈烈。

它对中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貌似也会越来越大。

第一个,对CPI和PPI数据。

4月份的CPI数据,同比转正,为0.3%,前值是0.1%。

PPI同比-2.5%,看起来不佳,还是负的,但前值是-2.8%,其实已经改善了。

当然,这轮通胀是由成本上升引起的,并非下游需求驱动,对经济大盘未必见得是好事。

因此接下来的行情,可能将更多是结构性的机会。

第二个,重点关注中上游行业的涨价机会。

公用事业属于周期性行业,消费量基本上变化不大,业绩变化主要由成本价格和消费价格驱动。

以年报数据为例——

2023年,SW公用事业板块整体实现营业收入22515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归母净利润1699亿元,同比增长72.1%。

营收变化不大,但净利润却大幅增长了72%!

主要原因就是煤价下跌,成本下降带来了电力行业的业绩暴涨。

电力行业在公用事业板块中占比最大,火电在电力行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对整个板块中的增量贡献巨大。

今年一季度,这个趋势仍在持续,火电仍然贡献了最大的业绩增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一季度火电业绩虽然很好,但随着通胀输入持续,如果煤炭涨价,火电的业绩持续性是存疑的。

更值得看好的,反而是一季度业绩下滑的燃气,以及成本刚性的水电、光电、核电等。

毕竟,在各个细分板块中,燃气的市场化机制是最顺畅的,传导最直接,燃气涨价会直接带来业绩的回暖。

水电一旦建成,成本几乎为零,夏季水量充沛,发电量大增,再加上电价上涨、需求向上,夏天往往是业绩的高峰。

光电方面,一季度雾霾多、阳光少,业绩不好是正常的,进入夏天后,同样会迎来跟水电相似的逻辑,光照强烈+需求向上,带来业绩的反转。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