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人预约,小米汽车被排队围观,但炒作风险有点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两天后,3月28日,小米汽车即将正式上市。

凭借着小米手机和小米全家桶的巨大销量及影响力,毫无意外的,小米汽车的热度开始飙升。

在线下,小米门店的预约看展人数超出了市场预期。

目前,小米SU7在全国29个城市、59家门店和17家限时展厅开启静态展示。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这些门店的预约看车人数平均每家店在200-400人左右,销售人员经常要加班到半夜接待客户。

今年3月13日,雷军就曾发布消息称,官宣3月28日上市时间后,网上预约的到店人数一天之内增加10万多人。

他表示,“大家今天的热情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这种火热的态势,几乎复制了华为问界M7上市之初的状况,也让市场期待值一下子拉高。

在线上,今天A股的小米汽车概念股开始掀起炒作潮,预计还会延续一段时间,直到小米SU7的价格曝光,订单数据出来后,才会迎来分化走势。

君临扫了一遍小米汽车概念股,大概有几十只,都是发布了公告跟小米汽车有合作的企业。

从涨幅来看,过去一周涨幅靠前的主要是“凯众股份北汽蓝谷商络电子中捷精工宁德时代津荣天宇”六只股票。

这6家公司,可以用“一个王者带六个弱鸡”来形容。

王者是宁德时代,市值8000亿+,刚刚发布了年度业绩,在全行业低迷的2023年,实现净利润441亿元,同比增长43.58%,大超市场预期。

不管有没有小米的订单,宁德时代都能自己飞起来。

另外6个弱鸡,业绩都很一般,最烂的北汽蓝谷,过去3年每年亏损50亿元以上。

从逻辑上看,过去业绩差的公司,现在抱上了小米的大腿,万一销量爆了,它们的业绩增量弹性会比好公司更大,这是说得过去的。

炒作能不能持续下去,关键的指标就是小米汽车的价格。

雷军曾表示,“很多人特别关心小米SU7的定价,我也顺便解释一下。

小米SU7标准版,配置远超 Model 3,用料扎实,而且,产品上市初期,采购成本也非常高。

定价上,确实有些压力,希望大家理解。”

他还甚至对粉丝喊话,“小米SU7在性能上的综合数据,超过了售价百万元的保时捷Taycan Turbo和特斯拉Model S。”

但市场和粉丝们,似乎并不买单。

我们首先从市场竞品的对比来看,参考产品尺寸和其它性能指标,小米SU7的主要对手是特斯拉Model3、比亚迪汉、小鹏P7、智界S7、极氪001、宝马3系。

它们的定价,低配集中在20-30万区间,高配会去到35-40万元。

这里面,品牌力极强的特斯拉Model3和宝马3系,和产品力高一档的极氪001(五门掀背车+1533mm高度)才敢卖到25万以上,并获得还不错的销量。

其它几款,比亚迪的标杆产品汉EV,各项数据和小米SU7打成平手,也不过19.48万元起步。

小鹏的品牌力弱一些,P7定价20.89万元,月销量就不过5000了。

因此,一般认为,20万元将是小米SU7销量能否达到预期的关键价格线。

一方面,价格超过20万,市场竞争力将大幅下滑,很可能销量惨淡,毕竟这个价格区间车型众多,竞争是异常激烈的。

另一方面,小米也不想将价格拉得太低,毕竟是C级豪华轿车的定位,雷军还是希望能够在早期立住自己的高端人设的。

因此在多方衡量之下,小米有可能会定价“19.9万”。

当然,实际价格仍要看3月28日最后出来的数字,但君临认为——

高于20万元,销量不可能会太好,即使定在19.9万元,也未必就能一炮而红。

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小米的粉丝量虽然庞大,但能够转化为豪华车消费者的比例很低。

从媒体报道来看,线下现场来看车的大多是年轻人,有的甚至还在上大学,跟米粉的画像一致。

咨询机构的数据也能印证这点。

据杰兰路的调查报告,小米SU7的意向用户九成以上是米粉。

报告认为,在对小米品牌和小米汽车感知方面,小米SU7意向用户有如下特点:

· 91%的用户使用过小米手机,近一半的用户最早使用小米手机的时间在2015年以前,使用过小米其他品类产品的用户超过97%;

· 性价比、科技智能、质量,是用户对小米品牌最重要的印象标签;

· 认为小米汽车与比亚迪小鹏一样,是中档品牌;

· 认为小米汽车的主要竞争品牌为小鹏,主要竞争车型为小鹏P7i、极氪007和特斯拉Model 3;

· 对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主打卖点的感知最强烈。

这群米粉对小米SU7的起售价预期值是多少呢?报告给出的数据是19.5万元。

但实际上,在很多网络调研数据中,米粉的预期值是更低的。

据一位米粉观察,他所在的当地小米汽车讨论群中,50%以上的用户希望小米SU7起售价在17万至18万元之间。

“他们认为,20万元出头的价格都能提宝马i3了,小米的车不会比宝马的更贵。”

17-18万元这个参考数字,大致可以认为是有一定积蓄且理性的米粉,会考虑下订的主要转化价格带。

另外可以参考的是早期雷军进行的一个微博调查。

2021年4月,雷军发布了一次名为“小米汽车第一辆车大约是什么价钱”的调查——

在“10万以内”到“30万以上”的五个选项中,选择“10万以内”选项的人数最多,排名第二的是“10万到15万”。

两者合计11297票,占总投票数17122票的66%。

如果再加上“15到20万”的2564票,占比将上升到81%。

这说明,在米粉的庞大流量中,绝大部分都是缺乏20万元以上支付能力的中低消费力群体。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认为,小米汽车售价若低于30万元,则出货量为5~6万辆,若售价接近25万甚至更低,那么出货量还会有上升空间。

光大证券预测,小米汽车在今年的销量为5万~10万辆。

而小米自己的产能规划则是,小米汽车工厂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年产能为15万辆,2023年6月竣工;

二期计划于2024年动工,2025年完工。

这个一期规划年产能15万辆,应该就是雷军认为明年可能达到的最高销量。

但实际能否达到呢?

除了自身的产品力、营销力,还要看市场大环境给不给机会。

第二,从大环境来看,现在已进入了车市的淘汰赛,留给小米的时间非常有限。

去年开始,汽车新势力的掉队者就在陆陆续续被淘汰出局,拜腾、威马、高合,一个接着一个破产。

今年估计会有更多车企排队破产。

看看最新的周销量数据——

在比亚迪挑起价格战后,车市两极分化的趋势一下子变得剧烈。

现在基本形成了比亚迪遥遥领先,一个打10个的局面;

第二名以后,只有特斯拉、理想、问界,三个品牌能稳固的占据着中高端市场,归属二线阵营。

第五之后,中后部品牌都已拉开了差距,即使是蔚来、小鹏、零跑、哪吒等知名新势力品牌都看不到了。

从另一份榜单可以看到,蔚来、小鹏、零跑的周销量都仅有2000辆左右,哪吒更低,它们的3月销量都可能低于1万辆。

去年,2023年3月,这些新势力们的销量就已经达到1万辆左右了,一年过去,新能源的大盘增长了不少,新势力们却停滞不前。

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新势力们是亏不起的。

蔚来2023年的亏损高达211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29亿元,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最多烧一年半;

小鹏汽车的去年亏损是103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11亿元,最多烧两年;

零跑汽车亏损42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17亿元,最多烧三年。

在目前的形势下,如果销量起不来,它们是很难继续有融资机会的。

打价格战,亏损更多,只会越来越吃力。

实际上,它们也基本失去继续生存下去的船票了。

比亚迪目前发起的价格战,主要目的就是清场——

一方面将合资燃油车企扫出中国市场,将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今年提升到50%,未来3年提升到80%以上。

另一方面,将大量的尾部新势力品牌绞杀,进一步提高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整合度。

这是比亚迪的“三大战役”。

三年之后,凭借一千万量级别的规模优势,再发起一场渡江出海的大决战。

在这种大背景下,除了已经有一定规模效应,并且与比亚迪走差异化路线的几个二线品牌,其它品牌能活下来的机会已经很小很小了。

智能手机的牌局上,现在只有五六个选手,美日德韩的汽车市场上,最终活下来的都不超过三个。

留给小米汽车的时间真不多了。

另外,关于新能源车板块的其它个股,我会在后续文章和私享版和大家继续深入分享。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