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外资加仓,新能源板块要反转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4

聊聊最新的市场形势。

昨天风云突变,新能源相关板块暴涨,锂电、光伏等一大批龙头涨停,看得人热血沸腾。

主要原因是预期变了。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行业火爆,大家都知道,而近日,几个AI企业领袖纷纷发表演讲,预言未来电力需求的爆发。

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说:“未来AI的技术取决于能源,我们需要更多的光伏和储能。”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说得更艺术:“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我们不能只想着算力,如果只考虑计算机,我们需要烧掉14个地球的能源。”

马斯克也大声疾呼:

“AI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技术革命,我从未见过任何技术进步比现在的AI更快。

芯片短缺的情况可能已经过去,但人工智能和电动汽车正在以如此迅猛的速度扩张,以至于明年世界将面临电力的供应紧缩。

现在AI对算力的需求差不多每半年就会增加10倍。显然,这种情况不可能永远以如此高的速度持续下去,否则会超过宇宙的质量。

AI计算的瓶颈是可以预见的……一年前,短缺的是芯片。

然后下一个短缺将是电力。当芯片短缺缓解之后,明年可能就会出现电力短缺,将不足以运转这些芯片。”

核心原因在于,大佬们都发现——

AI实在是太耗电了!

据The New Yorker报道,热门聊天机器人ChatGPT每天需要处理超过2亿次请求,其电量消耗可能高达每天50万千瓦时。

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普通家庭每天平均用电量的1.7万倍以上。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及,其电量消耗可能会进一步激增。

据荷兰数据科学家de Vries的论文,到2027年,整个AI行业将每年消耗850到1340亿千瓦时的电量。

这相当于到2027年,人工智能的电量消耗可能占到全球电量的0.5%左右,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很可能引发全球电力行业的剧变。

…………

正是在以上这些大佬们的鼓动和媒体普及之下,新能源板块迎来了超预期的反转。

下面说说行业的最新发展形势。

首先,从出货量来看,2023年以来我国光伏和储能的出货量依然在保持着高速增长。

光伏方面,2023年全国多晶硅产量超143万吨,同比增长66.9%;硅片产量超过622GW,同比增长67.5%;全国晶硅电池产量超过545GW,同比增长64.9%;全国晶硅组件产量超过499GW,同比增长69.3%。

上面是产量,增速均超过60%。

下面是装机量。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216.88GW,同比+148%,相当于2022年全球光电装机量总和。

截至2023年12月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10GW,超越水电,成为全国装机量第二大电源形式。

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在2023年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占总装机容量比重在2023年首次超过50%,煤电装机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

储能方面,增速更猛:根据CNESA数据,2023年国内新增储能装机容量约为52.5GWh,同比增长215%。

但在如此高的需求增长之下,全行业的盈利却惨不忍睹,以至于新能源板块股价大幅腰斩。

到今天,许多新能源龙头的股价,跌幅仍高达六成。

主要原因是,全行业产能增速过快,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和产能利用率的下滑。

以锂电为例,2023年我国锂电电芯、锂盐价格降幅分别超50%、70%。储能系统年底中标价跌至0.79元/Wh,相比年初降幅接近50%。

光伏产能利用率方面,以组件环节为例,今年2月组件企业整体开工率为23%,而排名前九的组件龙头开工率也只有50%。

产能利用率下滑、出货价格下跌,导致全行业的利润都在下滑,一些尾部企业被淘汰出清。

到今年2月份,新能源板块其实已经基本见底。

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大量落后产能出清,供给减少,跌不动了。

2023年最后两个月,单是宣布延期或终止光伏项目投资的上市公司就有——

京运通(601908.SH)、能辉科技(301046.SZ)、欧晶科技(001269.SZ)、京山轻机(000821.SZ)、大全能源(688303.SH)、向日葵(300111.SZ)、乐通股份(002319.SZ)、奥维通信(002231.SZ)等十多个。

前两年曾高调宣布"进军"光伏产业的奶企皇氏集团(002329.SZ),也在2023年10月19日宣布终止跨界,回归核心本业。

相对国内同行,海外企业更惨,基本都被卷死了。

比如瑞士光伏组件制造商梅耶博格、韩国光伏企业韩华、新加坡垂直一体化光伏制造商REC等海外龙头,今年都传出了关厂裁员的消息。

梅耶博格是欧洲最大的光伏组件企业,因持续亏损,预计德国工厂将在3月上半月停止生产,最终于4月底彻底关闭,“迈出告别欧洲市场的第一步”。

据媒体报道,欧洲太阳能制造委员会(ESMC)秘书长林达尔预警称,欧盟太阳能制造商正“处于崩溃边缘”,欧洲大部分生产可能会在三个月内关闭。

他将此归咎于来自中国产品的竞争。

韩国光伏龙头韩华也宣布将关闭韩国本土的电池板工厂,新加坡龙头REC则关闭了位于挪威的多晶硅工厂。

海外落后产能的出清,让国内光伏企业的出口优势进一步增强。

第二个,今年以来,国内政策的扶持加码。

国内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一直都很大,无论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还是“新质生产力”,新能源都是重点方向之一。

而今年,又增加了一个“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利好。

行胜于言。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需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和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建设。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目前第一批风光大基地已建成并网45.16GW,第二批、第三批已核准超过50GW,正在陆续开工建设。

2024年1-2月国内锂电池储能系统累计中标规模超4.24GWh,同比增长259.5%。

从中标价格来看,随着上游碳酸锂价格止跌企稳,2月2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共开标2个项目,平均开标价格为0.74元/Wh,环比持平。

光伏组件方面,根据InfoLink的分析,由于厂家预判3至4月需求回升而提前备货,3月排产上升55GW左右的体量,相对2月大幅提升50%。

随着一线厂家的产能利用率回升到60%~80%,光伏多环节出现价格试探性上涨,组件涨幅约为2~3分/瓦,PERC产品涨价2~4分/瓦,TOPCon产品也有1~2分/瓦的上升幅度。

————

如今,随着美国AI产业爆发带来的电力需求增长,利好因素又增加了一个。

据美国能源署数据,2024年1月美国公用事业规模光伏新增装机2.25GW,同比增长86.9%,1月公用事业规模储能新增装机148MW,同比增长123.4%,公用事业光伏储能均同比高增。

从年内计划装机情况来看,2-12月美国公用事业规模光伏计划装机33.4GW,同比增长93.2%,2-12月美国公用事业规模储能计划装机14.6GW,同比增长131.77%。

这个装机速度,相比2023年可以说是大幅加快了。

美国市场的需求增长,一来是AI爆发拉动,二来跟中国相似,还有一个“设备更新”的需求。

美国电网老化严重,早就难以适应新能源电力的发展需要。

美国大部分电网系统于上世纪80年代建设完成,目前有超过70%的电网系统工作超过25年以上,不但自身经常发生故障,而且难以适应光伏风电的间歇性、分布式等特点,因此有着很高的储能需求。

另外,美国电网组织分散,跨区协调能力差,导致电价波动高,也产生了一个电价套利的储能需求。

跟中国只有两大电网公司不同,美国有66家电网公司,彼此之间缺乏统一的调度机制,导致电价波动进一步加大。

如此,通过储能建设进行电力市场套利便成了部分企业的利润来源。

还有,2022年8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也给美国新能源市场加了一把火,该法案承诺提供3690亿美元用于企业生产能源的投资。

值得留意的,还有马斯克演讲中的最后一个预测:

“一年前,短缺的是芯片。然后下一个短缺将是电力。……

再然后,很容易预测下一个短缺将是降压变压器。

如果电网输出100-300千伏的电压,然后必须一路降压至6伏,那么降压幅度就很大。”

事实上,美国的变压器早就短缺了。

变压器是光储项目并网的重要设备,目前美国全年有2/3的变压器用于老旧电网改造,仅有1/3用于电网扩展和新能源并网。

但美国的变压器产能是严重不足的,非常依赖于海外进口。

2023年前11月,进口额已达到51.73亿美元,占总市场比例为77%。

根据PTR的数据,美国电力变压器交货时间从疫情之前的12-14个月增至当前的38个月,是拖累光储项目建设进度的瓶颈环节。

目前中国一些变压器企业已经瞄上了这块蛋糕,在东南亚和墨西哥扩建产线,有望于2024下半年开始逐步供应美国市场,迎来一波发展红利。

关于光伏、储能、电力设备板块个股的更多分析,君临将在后续文章和《私享版》中跟大家深入分享。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看热闹的小散03-13 17:06

写得很细致
今年还是专注研究AI人工智能吧;
三年之内爆炒过的行业,过三年再去研究

蜻蜓的翅膀03-12 14:06

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说:“未来AI的技术取决于能源,我们需要更多的光伏和储能。”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说得更艺术:“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我们不能只想着算力,如果只考虑计算机,我们需要烧掉14个地球的能源。”
马斯克也大声疾呼:
“AI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技术革命,我从未见过任何技术进步比现在的AI更快。
芯片短缺的情况可能已经过去,但人工智能和电动汽车正在以如此迅猛的速度扩张,以至于明年世界将面临电力的供应紧缩。
现在AI对算力的需求差不多每半年就会增加10倍。显然,这种情况不可能永远以如此高的速度持续下去,否则会超过宇宙的质量。
AI计算的瓶颈是可以预见的……一年前,短缺的是芯片。
然后下一个短缺将是电力。当芯片短缺缓解之后,明年可能就会出现电力短缺,将不足以运转这些芯片。”

用户192429984103-12 11:10

写得很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