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股东大会即将举行,张德芹“首秀”会有哪些看点?|佳酿网·热点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作为白酒行业领头羊和市值最高的白酒上市公司,贵州茅台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投资者和行业的神经。

5月29日,贵州茅台2023年度股东大会将在茅台会议中心举行。此次股东大会不仅是贵州茅台年度盛事,也是张德芹履新茅台集团董事长后的首次公开亮相,因而备受行业关注。

另外,关于推荐张德芹担任贵州茅台董事、董事长的议案,此次股东大会将进行审议,一旦审议通过,他将正式成为贵州茅台的新掌门人。

作为公开亮相“首秀”,张德芹在此次股东大会上如何回应广大投资者关心的分红、产能、跨界等热门话题,其又是否借此出台关于茅台未来发展的“新政”,届时或将一一揭晓。

关于分红。从市场消息层面来看,投资者最关心的还是贵州茅台的分红问题。近两年,贵州茅台曾两次实施特别分红,其中去年在实施年度分红325.49亿基础上,特别分红240.01亿,由此分红率达到75.67%。

而投资者希望贵州茅台将特别分红变为常规的一年两次分红,总分红率不低于75%,甚至达到85%。其实,投资者的这一诉求,也顺应了新“国九条”中“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的分红新规。

作为茅台“新帅”,张德芹在此次股东大会如何回应广大投资者关心的分红问题,无疑值得关注。据贵州茅台2023年年报显示,其年度分红为387.86亿(含税),分红率为52%。

关于产品。近几年,茅台在产品层面动作不断,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推出的珍品茅台酒、茅台1935、100ml茅台酒等产品都有不俗表现,尤其是茅台1935已成长为千元价格带的百亿级明星大单品,这让企业前进的步伐更加稳健有力。

另一方面,茅台也大力度推出跨界产品,比如茅台冰激凌、酱香拿铁、龙年酱香巧克力(饮品)等都曾短期内引爆市场,成为年轻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不过,茅台此举在行业内不乏批评声音,认为这拉低了茅台品牌形象,存在透支和稀释品牌价值的风险。

或许也正是基于此,广大投资者希望贵州茅台未来能够聚焦主业,控制跨界联营产品的开发节奏和数量。

那么,在企业现有产品矩阵基础上,张德芹究竟如何进一步排兵布阵,这自然令市场充满好奇和期待,其在此次股东大会上或许也将给出一些答案。毕竟,此前掌舵习酒期间,他有过成功打造习酒·窖藏1988的经典案例。

关于产能。日前,关于茅台产能的话题又一次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据“茅台时空”在5月17日发布的文章显示,2023年,茅台酒基酒产能逾5.7万吨。2024年,茅台 “十四五”技改项目稳步推进中,施工已全面铺开,预计完工投产后,茅台酒基酒产能有望接近8万吨。

我们知道,茅台酒之所以长期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根源在于产品本身具有的稀缺属性,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收藏价值、金融属性等。业界指出,伴随茅台酒产能扩张与释放,将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产品本身的稀缺型,削弱产品的收藏、金融等价值属性,进而对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其实,业界的这一预判有一定的道理,近期飞天茅台价格曾震荡下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短期内集中加大市场投放量所致。

不过,茅台已经投入的扩产项目,其接任应该将继续推动项目有序建设。毕竟,在贵州省,茅台不止是一家支柱企业,更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因此扩产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势所趋。

从这个角度来看,摆在张德芹面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更好的消化新增产能,其在此次股东大会现场是否正面回应这一问题,自然成为行业关注的一大焦点。

关于企业发展。财报显示,近年来贵州茅台一直保持稳健发展步伐,尤其去年营收、净利润更是同步实现18%以上的同比增幅,创下近5年业绩增速新高。今年一季度,其营收、净利润也分别录得18.04%、15.73%的同比增幅。

不可否认,在企业高基数背景下,贵州茅台交出的这份2024年一季度答卷堪称亮眼。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贵州茅台在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增速低于同期营收增速2.31个百分点,这在近些年比较罕见。

拉长时间线来看,最近7年时间里,贵州茅台年度净利润增速一直高于同期营收增速。但今年一季度却走出相反的发展行情,尤其还是在飞天茅台提高出厂价和市场投放量不减的背景下出现这一情况,这更加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

对此,在近期举行的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贵州茅台给出的解释为部分产品税基增加,以及市场销售费用加大等因素叠加在一起,从而导致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

贵州茅台给出的理由或许很充分,不过如何剔除这些因素影响,尤其是在飞天茅台短期内应该不会提高出厂价,和年度市场投放量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情况下,如何保持企业更高质量发展,这势必将更加考验以张德芹为核心的茅台管理层的经营智慧和经营策略。

此外,如何平衡直销渠道和经销商渠道之间良性发展、茅台集团一盘棋战略是否继续实施等话题同样吸引了行业目光,茅台是否借此次股东大会期间出台这方面的“新政”,显然同样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