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0喜欢:0

在美国经济数据开始出现瑕疵,并且加息预期停止的情况下,大盘股或者说核心资产应该受益,但是最近核心资产表现非常一般,主要原因还是本轮公募基金仓位还是非常高,没有彻底出清导致的,所以核心资产的增量资金只能看外资了,接下来如果有更明确的加息周期结束的信号,外资可能重新流入A股,希望能打出赚钱效应,带动公募重新获得申购。

如果外资持续流入A股,对于垃圾微盘股可能是一种分流。

全部讨论

2023-11-30 15:45

今天外资大幅流入,昨天掉期利率显示有80%概率美联储将会在明年5月份降息,降息预期开始了,外资正在成为增量资金,A股风格向来是增量资金决定的,所以今天的医药开始表现了,预计12月份将会是大盘成长股的风格。沪深300也该反弹了。

2023-12-08 08:58

就像前面所说的,在老美经济数据转弱的情况下,外资在最近几个交易日流出趋缓,甚至开始流入,前两个交易日小票高标开始崩盘,种种迹象表明,大盘股尤其是核心资产在这种环境中会获得超额收益,所以我们看到锂电在本周有所表现,那么可以考虑的是医药作为核心资产组成部分也会获得超额收益,核心资产在未来三个月会轮番表现,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呢?

2023-12-05 09:30

以沪深300为首的大盘价值已经跌到了技术面的极值,历史上沪深300连续4个月下跌后都会有一轮反弹,这次会不会打破这个规律呢?

2023-12-18 11:09

不管联储成员怎么恐吓,降息周期确实是来了,不管销量怎么下滑,一线城市也开始松绑了。好的因素确确实实在积累。场内已经是流动性多杀多了,对于我等平凡的小散,这个时候躺平吧,不去贡献流动性,我现在甚至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只有危机才能倒逼改革。
19-21年的牛市,回过头看,即便不是新能源和医药,很多个股也走出了翻倍以上的走势,A股擅长将故事赋予具体标的,所以即便没有踩中下一轮主线,牛市来了,只要耐心,翻倍的收益还是可以轻松拿到的,最老一批股民看见月线走平的个股埋进去,然后等风来,把这种投资方式叫做埋地雷。
目前,也许适合这种埋地雷式的躺平方式,我会继续耐心等待。

2023-12-14 09:12

降息周期来了,开始搞钱钱,受益于降息的行业有哪些呢?

2023-12-12 08:59

我目前所有仓位的逻辑都建立在美联储降息之上,那么怎么看呢,11月非农数据超预期,暂时延迟了降息的时间,但是我们知道,老美的官方数据总是在本月下修前几个月的数据,今年以来这种粉饰的把戏真的让人看腻了。
但无论是否降息,加息阶段结束已经是板上钉钉了,那么我们持有降息逻辑的筹码只需要等待即可,今年开始上班,没空天天跟着热点跑,所以风格换成了“尽可能用持仓半年时间来换取50%左右的收益”。
这个时候需要保持耐心。

2023-12-11 09:01

重要会议中先立后破,这个提法我个人认为是,在新兴产业还未立起来之前,地产还不能破。也就是还要继续刺激地产的意思。医药方面,从我的模型来看,医药触发了上涨趋势信号,一般这种信号出现后,未来一个月医药会有一定超额收益,看看这次准不准吧。

2023-12-04 09:08

按照现在的宏观环境,外资本应该积极配置国内资产的,但因为11月份中国房地产各项指标加速下滑,所以外资也很犹豫,现在增量资金只能靠国队了,国队上周五开始买入,据说买了5亿元,主要交易的是央企科技股,所以本周风格大概还是科技股占优,大盘股占优。
王石最近发声说我国地产如果能吸取日本经验,3-5年应该能恢复。所以暗示了这一轮泡沫刺破类似于90s日本房地产泡沫崩塌,当时日本房价普遍打了3折,所以近期买房的老铁,可以先等一等。毕竟王石还是有先见之明的,早在18年地产如日中天时就喊出“活下去”的口号。这一轮他判断地产不是13-14年的那种小调整,而是日本90s的大崩盘。我国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学区房,普遍也跌了20%。
说核心资产不会跌的,可以参照20年茅台的股价,管你是不是核心资产,估值高了就会跌,只不过是早跌晚跌的事情。

2023-12-01 14:00

负反馈太强烈,解放军看见这么低估的筹码也冲进来了,总之增量资金不是靠外资就是靠解放军,那么风格就不太可能延续炒小炒差。

2023-12-01 09:09

昨天美国生科指数继续上涨,降息预期刚刚开始,昨天机构重仓股开始异动,宏观层面上,随着美联储加息停止与人民币升值,这些大盘成长早就该动了,奈何老乡们赎回太猛,以前的研究显示,老乡们在深套的时候是不会赎回的,反而喜欢在深套反弹的时候赎回,这回伴随着全社会的消费降级,老乡们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深套的也赎回。老乡们应该又一次割在了底部。
降息预期开始了,强烈看好医药指数,尤其是创新药指数。根据资产定价模型,我国核心资产分母端其实绑定的是老美10年期国债利率,所以从定价模型来看,机构重仓股也应该开始表现。创新药为什么一马当先呢,是因为创新药企业都是烧钱大户,利率不光影响金融理论层面的估值定价,并且实实在在影响着创新药企业的融资环境。
对于创新药行业而言,只要活得够久,新药就有研发成功的可能,所以,融资环境变好,就能让创新药企业多活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