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切尔克斯种族灭绝纪念日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1

2022年5月21日 寒冷

在卡巴尔达-巴尔卡尔、阿迪格和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5月21日被正式定为切尔克斯人纪念日,切尔克斯人是高加索战争期间种族灭绝的受害者。俄罗斯独立媒体“寒冷”网讲述了俄罗斯军队如何在战争中摧毁阿迪格村庄,以及为什么今年卡巴尔达-巴尔卡尔不举办哀悼游行。

彼得·格鲁津斯基,《山民离开村庄》(1872)

俄罗斯帝国在这一天庆祝俄罗斯-高加索战争的胜利。但对切尔克斯人来说,这是一场惨剧

1864年5月21日,高加索战争(切尔克斯人称之为俄罗斯-高加索战争)结束。当时,在克巴德村(现在是滑雪胜地克拉斯纳亚波利亚纳)举行了盛大的祈祷仪式和俄罗斯军队阅兵式,以庆祝战胜山地各民族。[1]

俄罗斯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称高加索战争始于1817年,当时俄军根据阿列克谢·叶尔莫洛夫将军的计划,开始对山民进行积极作战。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当局则认为,战争始于1763年,持续了101年[2]。当时,俄罗斯帝国在小卡巴尔达领土上修建了莫兹多克要塞[3]:当地王公库尔戈科·坎乔金[4]皈依基督教并因此获得了“金钱利益”,随后将土地割让给了俄罗斯。这激怒了其他切尔克斯统治者。

“情况是切尔克斯农奴开始从王公和贵族那逃去莫兹多克要塞。人们开始臣服于俄罗斯并接受基督教。俄罗斯帝国拒绝交出他们,切尔克斯地主开始敌视俄罗斯人。对抗开始了:一边是俄罗斯人和投靠他们的人;另一边是切尔克斯人和依附于他们的阿巴扎人和卡拉恰伊人。这基本是一场穆斯林与基督徒之间的战争。”俄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历史学博士谢尔盖·阿鲁秋诺夫对“寒冷”网表示。

在战争期间,尤其在其最后阶段(1860—1864年),俄军使用了焦土战术[5]。他们摧毁村庄、烧毁庄稼、偷走牲畜,想逼迫切尔克斯人离开山区,前往平原。由于没有住所和食物,大量迁徙者死于饥荒以及斑疹伤寒和天花的流行。

1990年代初,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最高苏维埃把那场战争中对阿迪格人(切尔克斯人)的大屠杀以及将他们驱逐出自己历史家园的行动称为种族灭绝[6]。会议决议写道:“包括卡巴尔达90%以上人口在内的大部分阿迪格族裔被消灭,超过50万阿迪格人被沙皇专制政权强行驱逐到奥斯曼帝国。”

四个阿迪格(切尔克斯)人名义上构成主体的行政区:俄罗斯的阿迪格共和国、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以及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俄占)

有几个民族被称为“切尔克斯人”,他们大多居住在俄罗斯境外

切尔克斯人是俄语中对阿迪格人的称呼,其中包括卡巴尔达人、阿迪格人、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的切尔克斯人,以及居住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沙普苏格人。阿迪格人有两种文学语言:卡巴尔达-切尔克斯语和阿迪格语。俄罗斯-高加索战争前,他们生活在西北高加索和中高加索地区,西起塔曼半岛,东至捷列克河。

“在十九世纪,有超过十五个阿迪格部落。其中大约有十个延续至今:部落划分已不再重要,但人们还记得自己的祖先是谁。”阿鲁秋诺夫表示。

现在,阿迪格人居住在俄罗斯的六个地区(不包括莫斯科),他们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卡巴尔达人约占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居民的一半;在北奥塞梯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有一个莫兹多克-卡巴尔达人群体,其中许多人是基督徒。阿迪格共和国人口的四分之一是阿迪格人,许多阿迪格人也居住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在那里的索契和图阿普谢地区生活着沙普苏格人,俄罗斯-高加索战争前他们曾是最大的阿迪格部落之一。切尔克斯人占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人口的十分之一。

约书亚项目(Joshua Project)是一个收集基督徒数量最少民族信息的研究项目[7],据该项目的统计,全世界有超过260万阿迪格人。由于俄罗斯帝国将切尔克斯人赶出了他们的历史故土,约70%的切尔克斯人生活在国外。他们最大的侨居地在土耳其,共有150多万人。

纽约的切尔克斯种族灭绝纪念日活动

5月21日这天,切尔克斯人不仅缅怀战争受害者,还纪念被驱逐到奥斯曼帝国的人。许多迁徙者死于饥荒和疾病

1860年,俄罗斯帝国的高加索军占领了车臣和卡巴尔达,并决定最终解决西切尔克斯人问题。指挥官们支持尼古拉·叶夫多基莫夫将军的计划:这些山民被逼迫迁往库班平原——现在这是阿迪格共和国和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领土,谢尔盖·阿鲁秋诺夫表示。那些拒绝迁徙的人被赶到黑海沿岸,并流放去奥斯曼帝国。

历史学家阿米兰·乌鲁沙泽在其著作《高加索战争:七个故事》中引用了米哈伊尔·维纽科夫少将回忆录中的一段话。这位俄军指挥官对驱逐山民的情况描述如下:“3月对别拉亚河右岸的阿巴泽赫人[阿迪格部落之一]来说是致命的,1月和2月我们还向这些朋友购买了干草和鸡。小部队沿着勉强铺好的林间小道进山烧村。[…]似乎只有一个大村是例外,那里的居民愿意投降,搬到为顺从山民预留的平原地带。我想,在三天的进军中,我们烧掉了七十多座村子,但主要都是不大的村子,因此其居民总数未必会超过五千人。”[8]

在战争的最后四年里,俄军总共摧毁了至少500座切尔克斯人的村庄[9]。“我们有机会近距离看到这个不幸民族的惊人赤贫;每天我们都会遇到新一批山民被驱逐到尚未被军队占领的土地上,最近的雨水和洪水大量夺去这些迁徙者的生命,我们在路上不断见到尸体。饥荒非常可怕,许多不幸的人因此丧生。有时有村子会接待我们,但我们从那里逃走,因为害怕感染那些毁灭了一座座村子的疾病。”站在切尔克斯人一边参战的法国军事顾问亚历山大·方维尔回忆道[10]。

成千上万的人在等待开往土耳其船只的几个月里死在了黑海岸边。高加索学家阿道夫·贝尔热在《自高加索驱离山民》一书中写道:“后来,恶劣和寒冷的天气、近乎完全缺乏生存手段,以及肆虐的斑疹伤寒和天花流行使他们陷入绝境。”[11]许多侥幸等到出发的人死在了路上。能装五六十人的小船里挤进了三四百名迁徙者[12]:有人因挤压而死,而超载最严重的小船都沉了。

土耳其军队的军官,切尔克斯人努里回忆说:“我们像狗一样被扔上帆船;气喘吁吁、饥肠辘辘、衣衫褴褛、疾病缠身,我们等待着死亡,觉得这是对我们命运最好的安排。无论年老、患病还是怀孕都不会被优待!你们[俄罗斯]政府为帮助迁徙者而下拨的所有资金都去了某个地方,但是是哪里呢?我们没见过,我们被当作牲口一样对待,我们成百上千的人被扔上大通铺,也不分谁是健康的,谁是有病的,然后被抛向最近的土耳其海岸。我们很多人都死了,剩下的人落到哪里就凑合着住下来。”[13]

通常在5月21日,卡巴尔达-巴尔卡尔、阿迪格和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都会举行哀悼集会。今年,由于与乌克兰的战争,卡巴尔达-巴尔卡尔没有举行游行

1990年代,卡巴尔达-巴尔卡尔[14]、阿迪格[15]和卡拉恰伊-切尔克斯[16]共和国正式宣布5月21日为哀悼日和非工作日。通常在这几个共和国、土耳其和其他有大量切尔克斯侨民居住的国家都会举行哀悼活动。切尔克斯人参加集会和游行,向战争死难者纪念碑献花。

今年,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当局没有批准哀悼游行[17],因为组织者逾期未提交通知。同时,据活动人士称,共和国首脑办公厅负责人在一次会晤中警告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批准这次集会。活动人士援引该官员的话说,只要乌克兰战争还在进行,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就应该“表现出充分的团结,不要提醒莫斯科那些对其不便的历史”。

[1] 网页链接

[2] 网页链接

[3] 网页链接

[4] 网页链接Канчокин,_Кургоко_Канчокович

[5] 网页链接

[6] 网页链接

[7] 网页链接

[8] 网页链接

[9] 网页链接

[10] 网页链接

[11] 网页链接

[12] 网页链接

[13] 网页链接

[14] 网页链接

[15] 网页链接

[16] 网页链接

[17] 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05-24 11:52

网文摘录:
切尔克斯人在奴隶贩子眼中最为抢手,因为他们的身材比例匀称,相貌出众。而且,切尔克斯人聪明伶俐,性格温顺,容易驯服,是高价出售的最佳选择。
相比之下,斯拉夫人在奴隶市场的待遇就差了许多,因为俘虏的斯拉夫人数量过多,导致他们在白奴贸易市场里的价格偏低。
当时,一个切尔克斯人奴隶的价格可以购买四个斯拉夫人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