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及脊髓的血管解剖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3

脊髓的血管

脊髓的动脉血供

3条纵行动脉贯穿脊髓全长(图7.1),它们分别是1条脊髓前动脉和成对的脊髓后动脉。脊髓前动脉在延髓水平呈Y字形,起于两侧椎动脉(图7.2),并沿脊髓腹面中线下行。脊髓后动脉起于椎动脉或小脑下后动脉,沿脊髓后外侧面下行。

图7.1 脊髓的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

图7.2 脑底部动脉分布情况。

显示脑底动脉环(Willis动脉环)。

在颈段以下,仅脊髓前、后动脉不足以为脊髓提供充足的血供,脊髓前、后动脉还和节段性动脉发出的根动脉形成吻合。节段性动脉包括颈升动脉、肋间动脉和腰动脉。根动脉穿过椎间孔后分为前、后支,分别与脊神经前、后根伴行。大根动脉(Adamkiewicz动脉)可起于T8到L3的肋间外动脉或腰动脉。

脊髓血供障碍

脊髓的血供在胸段和脊髓的前段最易受到破坏。脊髓前动脉阻塞可导致急性胸髓综合征,导致截瘫和大小便失禁。经由脊髓丘脑束传递的痛觉和温度觉一般会消失,但是经由后索上传的本体觉不受影响。

脊髓的静脉回流

脊髓的静脉回流与其动脉分布基本一致(图7.1)。共有6条纵行静脉干,它们之间形成吻合。其中,走行于中线的是脊髓前静脉和脊髓后静脉。双侧成对分布有脊髓前外侧静脉和脊髓后外侧静脉,分别位于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处,但是这些静脉走行不规则,有时缺如。所有这些血管经前根静脉和后根静脉回流入位于硬膜和椎骨骨膜之间的椎内静脉丛(硬膜外静脉丛)。椎内静脉丛与椎外静脉丛形成吻合,椎外静脉丛与腰升静脉、奇静脉和半奇静脉形成吻合。

脊髓的血管

脊髓前、后动脉为脊髓的血供,同时有根动脉补充供血。

脊髓静脉血回流入脊髓前、后静脉,然后经根静脉汇入椎内静脉丛。

脑的血管

脑的动脉血供

脑由两对动脉干供血,即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图7.2,图7.3和图7.7)。颈内动脉起于颈总动脉,穿颈动脉管进入颅中窝,然后动脉迂曲形成颈内动脉虹吸部(图7.4),向前穿海绵窦在前床突内侧缘上行,抵达视交叉外侧的脑表面。颈内动脉沿途发出许多终支。

图7.3 脑底部的动脉。动脉系统已灌注红色树脂。

图7.4 颈动脉血管造影。向动脉内注入不透射线物质以显示颈内动脉在颅内的走行及其分支的分布。(A)左颈内动脉,侧面观;(B)右颈内动脉,前面观(由英国谢菲尔德市谢菲尔德大学放射中心的P. D. Griffiths教授提供)。

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

垂体动脉起于颈内动脉岩内段,为垂体供血。参与形成垂体门脉系统,从下丘脑分泌的释放因子通过门脉系统释放到腺垂体。

眼动脉经视神经管入眶。它营养眶部、额窦和筛窦、额部头皮和鼻的背侧。

脉络膜前动脉供应视束、侧脑室脉络丛、海马和大脑半球深部的内囊和苍白球等结构。

后交通动脉向后汇入大脑后动脉,构成Willis动脉环的一部分。

在视交叉的外侧,颈内动脉分成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在视神经内侧上行,然后进入大脑半球额叶内的大脑纵裂,之后经前交通动脉汇入对侧大脑前动脉。在大脑纵裂内,大脑前动脉沿胼胝体背侧走行,在额叶和顶叶的内侧面发出分支,为额叶和顶叶提供血供(图7.5)。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域因此也包含支配下肢的运动和感觉皮质。大脑前动脉还发出终支离开大脑纵裂,为额叶和顶叶狭小的外侧供血。

图7.5 大脑前、中和后动脉在大脑皮质的分布。(A)侧面观;(B)内面观。

大脑中动脉是3条大脑动脉中最大的1条,其皮质支配区最为广泛(图7.5)。它自发起处向外进入外侧裂,在此处发出分支,供应额叶、顶叶和颞叶的外侧面。这些区域包括除下肢以外的第一运动皮质和第一感觉皮质。大脑中动脉还供应听皮质和位于外侧裂深部的岛叶。

由于颈内动脉进行乳胶灌注后可以很好地显示出以上所有结构,所以,颈内动脉及其分支所供应的脑区可以被认为是由“颈内动脉系统”供血。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穿过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沿延髓腹外侧上行(图7.2,7.3,7.6和图7.7)。在吻侧靠近延髓脑桥连接处时,2条椎动脉在中线处汇合成为基底动脉。椎动脉在沿途发出脊髓前、后动脉等许多分支,为脊髓和延髓供血。椎动脉最大的分支是小脑下后动脉,供应小脑下面。

图7.6 椎动脉血管造影。椎动脉内注入不透射线物质以显示其颅内走行及其分支。(A)侧面观;(B)前面观(由英国谢菲尔德市谢菲尔德大学放射中心的P. D. Griffiths教授提供)。

图7.7 “飞行时间”技术磁共振造影。3.0T磁共振扫描结果。此技术无需在患者体内注入显影剂,而是依靠发出的射线在流动组织中产生信号,同时,让在静止组织中的信号受抑制,由此产生磁共振成像。(A)侧面观;(B)前面观(由英国谢菲尔德市谢菲尔德大学放射中心的P. D. Griffiths教授提供)。

基底动脉行经脑桥全长,发出许多小的脑桥支供应脑桥。基底动脉还发出小脑下动脉,供应小脑前部和下部;发出迷路动脉进入内耳道供应内耳。在脑桥和中脑连接处,基底动脉分成两对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供应小脑上部,小脑下动脉环绕中脑,供应枕叶视皮质和颞叶的下内侧面(图7.5)。

由于脑干、小脑、枕叶由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及其分支供血,所以这些脑区又被称为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

一侧的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经细的后交通动脉相吻合。后交通动脉连接于吻侧的颈内动脉末端和尾侧的大脑后动脉之间。

以上两大动脉系统构成了大脑基底部的血管吻合,即脑底动脉环或Willis动脉环(图7.2和图7.3)。此动脉环围绕视交叉与下丘脑和中脑底部。在这些动脉的根部发生阻塞或狭窄,可造成相应脑区的供血不足,而由交通动脉连接而成的动脉环为脑的血供提供侧副循环。侧副循环的作用大小取决于交通动脉的管径大小,而这些血管的管径在个体间变异较大。构成Willis动脉环的血管发出大量的小血管穿入脑表面,这些被称为穿动脉(也被称为中央或节动脉),它们主要包含两部分。

1.前穿动脉,起自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在视交叉和嗅束末端之间进入大脑,被称为前穿动脉。这些血管供应基底神经节大部、视交叉、内囊和下丘脑。

2.后穿动脉,起自大脑后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它们在两侧中脑连接的小脑上脚之间进入大脑,被称为后穿动脉。后穿动脉为中脑腹侧和底丘脑以及下丘脑供血。

脑的血供障碍

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就是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中风。脑动脉的突然梗阻导致脑组织死亡(梗死)。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这些事件均导致立即出现局灶性神经症状。由颈内动脉系统及其分支引起的中风可出现局部癫痫、对侧感觉/运动障碍和神经精神障碍(如失语症)。基底动脉环引起的中风导致局部脑干综合征。功能可能恢复,但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而且不会完全恢复正常。

动脉瘤是血管的气球样异常膨胀。动脉瘤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出血)和脑部(脑出血)。此时,需要手术治疗。患者出现突发的剧烈头痛和颈项强直,伴随昏迷及神经精神障碍。此时,需要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或者经动脉导丝扎闭动脉瘤,以阻止进一步出血并促进功能恢复。

血管瘤或动静脉畸形是血管先天性膨胀,会引起血管破裂,导致大脑出血,或从相邻脑区“偷”血,导致癫痫和局灶性脑综合征。

脑的动脉血供

脑由成对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供血。

颈内动脉终止于视交叉外侧,发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进入大脑纵裂内,为大脑半球内侧面供血。

大脑中动脉进入外侧裂,为大脑半球外侧面供血。

椎动脉行于延髓腹外侧,两侧汇合形成中央基底动脉,它贯穿脑桥全长。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沿途发出分支,供应小脑和脑干。

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是大脑后动脉,它为枕叶供血。

前交通动脉连接两侧大脑前动脉。每一侧的后交通动脉连接颈内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通过交通动脉的联系,血管吻合构成Willis动脉环。

Willis动脉环发出小的穿支动脉供应下丘脑、基底节和内囊。

脑的静脉回流

脑的静脉回流由3种管道构成(图7.7至图7.10):深静脉、浅静脉和硬脑膜静脉窦。上述三者均无静脉瓣。

脑的深静脉负责前脑内部结构的静脉回流(图7.8)。需要注意的是丘脑纹状体静脉和脉络丛静脉,它们负责基底神经节、下丘脑、内囊、脉络丛和海马的静脉回流。在一侧大脑半球,这些血管汇合构成大脑内静脉。在胼胝体压部下方,2条大脑内静脉在中线合并形成大脑大静脉(Galen)。这一静脉短干流向后续于小脑幕中线处的直窦。

图7.8 脑部深静脉。脑的上面观,移去胼胝体暴露第3脑室和侧脑室。

脑的浅静脉位于蛛网膜下隙内(图7.9)。大脑上静脉主要负责将大脑半球外侧面的静脉血回流至上矢状窦。大脑中浅静脉沿大脑外侧裂走行进入海绵窦。此外,还有两条主要的吻合静脉,即上(大)吻合静脉和下吻合静脉,它们分别将静脉血回流至上矢状窦和横窦。

图7.9 大脑静脉回流。(A)侧面观;(B)矢状观。

大脑深静脉和浅静脉将静脉血回流至位于两层硬膜之间的硬脑膜静脉窦(图7.9和图7.10)。主要的硬脑膜静脉窦位于大脑镰和小脑幕与颅底部颅骨附着缘内部。

图7.10 相差磁共振静脉造影。3.0T磁共振扫描结果。(A)侧面观;(B)前面观(由英国谢菲尔德市谢菲尔德大学放射中心的P. D. Griffiths教授提供)。

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在颅底的附着缘。大脑上静脉的分支接受大脑半球外表面的静脉血,然后注入上矢状窦。大脑镰的游离缘内是下矢状窦,接受大脑半球内侧面的静脉血。小脑幕与大脑镰附着缘内是大的直窦。大脑大静脉和下矢状窦接受前脑深部结构的静脉血后汇入直窦。

上矢状窦和直窦在枕内隆凸处汇合形成窦汇。窦汇内的静脉血分别向两外侧走行于小脑幕与枕骨附着缘内的横窦。与横窦相延续的是乙状窦。乙状窦在颈静脉孔水平注入颈内静脉。

海绵窦(图7.11)位于蝶骨体的外侧。海绵窦接受大脑中静脉的静脉血,然后(经过下岩下窦)回流至颈内静脉和(经过上岩下窦)横窦。两侧的海绵窦由位于垂体前部和后部的海绵窦间窦连接,然后围绕垂体(环状窦)形成静脉环。硬脑膜静脉窦经导静脉与颅外静脉相通。

图7.11 经过海绵窦的横切面。

脊髓后静脉

脊髓后外静脉

脊髓前动脉

静脉窦疾病

矢状窦血栓是分娩、凝血功能障碍和耳部感染时的罕见并发症。脑的静脉回流阻塞将导致脑的肿胀(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等相关症状。静脉阻塞引起的脑损伤可导致出现癫痫发作以及四肢的局部瘫痪。

海绵窦血栓可导致急性痛和眶及其内容物的肿胀,伴随眼肌麻痹、上睑下垂和面瘫。

脑的静脉回流

脑的静脉回流包括深静脉、浅静脉和硬脑膜静脉窦。

脑的深静脉回流入大脑大静脉,然后续于直窦。

脑的浅静脉回流主要汇入上矢状窦和海绵窦。

上矢状窦和直窦在窦汇处汇合。

横窦和乙状窦的静脉血回流入颈内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