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不死的黄巢、灭不了的盗匪,黄巢起义燎原整个大唐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文/减水书生

王仙芝死后,大唐的形势依旧没有改观。接力王仙芝的黄巢,是一个更难对付的狠角色。但是,大唐官军就真的打不过黄巢的起义军吗?或者说黄巢的盗匪,真的打遍大唐无敌手吗?


如果仅仅是官军与盗匪的矛盾,甚至简化为整个大唐帝国与天平镇盗匪起义军的矛盾,那么王仙芝起义好解决、黄巢起义也好解决。因为双方的实力根本就不成比例,大唐官军能够碾压盗匪集团。

然而,事情恰恰不是那么简单,官军和盗匪之间只是一对矛盾,而在此之外,还有很多矛盾。

横征暴敛与盗匪横行这对正反馈的关系,已经成为大唐帝国的死结。而且,黄巢起义掀动的全国大动荡,更是加剧了这对关系。公元868年的庞勋之乱,导致整个帝国的南部地区怨恨流毒,百姓不仅对朝廷不信任,而是对朝廷的极度仇恨。这是盗匪得以形成的社会基础。


公元809年和公元818年的两次削藩改革,以及穆宗朝以来的解散军队运动,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皇帝与节度使之间的不信任,还加剧了百姓与朝廷的仇恨。还有,就是造就了一大批业已失业的职业军人,这些人分分钟就会成为新的盗匪集团。这是盗匪得以猖狂的原因所在。

01.黄巢从山东杀向南方,原因是打不过

王仙芝和黄巢的根据地,主要是天平镇的三个州,位于今天的山东南部。但是,这两个人都没有在天平镇建立根据地,以割据的形式对抗唐朝政府。因为他们都是盗匪,盗匪就要抢劫,所以哪里有钱就抢到哪里。

唐朝统治最薄弱的地区应该是河朔三镇,而且天平镇离河朔三镇的距离很近。但是,王仙芝和黄巢都不向河朔三镇进攻。这是为什么?因为河朔三镇的藩镇力量太强,盗匪们打不动。统治的薄弱地带,只是中央统治的薄弱地带,却是国家统治的稳定地带。因为朝廷与国家之间也有利益接合部。


唐朝统治最强力的地区应该是江淮地区,关中与河南暂时不论,因为江淮是唐朝的造血基地。但是,王仙芝到了长江中游,黄巢到了长江下游。这是为什么?因为中央如臂使指的地区,却成了国家统治最薄弱的地区。这些地方因为没有藩镇或藩镇力量太弱,所以扛不住盗匪的冲击。

于是,在天平镇打不过唐朝官军的黄巢起义军,只能向其他地方运动。距离很近的河朔三镇,因为藩镇很强所以国家统治很强,所以黄巢就是想去也去不了。长江中下游,主要是淮南地区,虽然朝廷统治很强但是国家统治很弱,而且还最为富庶。于是,黄巢的盗匪集团便南下到长江下游地区。而且,黄巢起义军还打过长江,进入到浙西和岭南地区。

02.黄巢从广州北上中央,原因是待不住

黄巢南下,对于唐朝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因为远离京师和洛阳,所以对朝廷的威胁就最小。而且,随着黄巢起义军的进入浙江、转战广东,朝廷则会认为形势会越来越好。因为黄巢也遭遇了问题。


黄巢之所以从山东跑到广州,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打不过。农民起义军,打不过正规的大唐官军。所以,黄巢会只能向最好打的地方进攻。但是,最好打的南方地区,却最不适应盗匪生存。

盗匪生存需要社会基础,但南方偏偏没有。因为这里相对富庶,又远离中央,所以百姓对朝廷的仇恨相对较轻。在广州,黄巢开始争取地方势力的支持,但是收效甚微。

黄巢试图以广州为招安筹码,也就变成了徒劳。朝廷拒绝了黄巢担任天平或广州节度使的要求。一个原因是黄巢远离中原,减弱了对中央朝廷的威胁,唐朝就不愿意拿出更大的招安筹码;另一个原因是唐朝也在行动,就是准备把黄巢封死在南方然后消灭掉。

争取地方势力的努力,失败;争取朝廷招安的努力,失败。于是,黄巢对广州这座大海港发动了大抢劫和大屠杀,据估计死亡人数高达12万。而当时广州的全部人口也就在20万左右。

在当地造成如此严重的破坏,黄巢留在广州搞割据的可能,也就没了可能。更关键的一个原因是黄巢盗匪集团的组成人员,他们主要来自山东和江淮地区。所以,这伙人也不愿意呆在气候湿热的岭南地区。晚唐的节度使听士兵的,但晚唐的盗匪头目同样也得听盗匪的。领袖往往只能乘势,而不能造势。

所以,黄巢起义军只能北上中原,因为他们在南方待不住。

03.不会只有一个庞勋也不会只有一个宋威

庞勋叛乱,从桂州走到湖南,再从湖南顺长江走到徐州。黄巢的路线跟庞勋的路线大体不差。这伙人就是一边抢劫、一边走路,然后杀过长江、杀到中原。


原因就是南方的藩镇力量太弱。庞勋八百戍卒就能走回来,黄巢的数万大军当然也能走回来。朝廷与藩镇之间,就是一种极为吊诡的关系。藩镇强则朝廷弱、朝廷弱则国家弱。但是,朝廷强则藩镇弱、藩镇弱则国家也弱。朝廷在江淮以南的藩镇驻军太弱,只能勉强维持地方治安,所以根本应付不了外来的武装力量。这就是藩镇弱而国家也弱。

所以,黄巢成了另外一个庞勋。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南方的藩镇力量太弱。于是,唐朝只能在湖南、湖北地区布置军队,阻止黄巢北上。但能够阻止成功吗?如果这伙人真想阻止,不仅能成功阻止而且能彻底消灭黄巢。但是,当初没人能阻止庞勋,现在也没人能阻止黄巢。

围剿王仙芝的前敌总指挥、招讨草贼使宋威,是大唐的吴三桂。这个人足够的坏,拥兵自重、按兵不动,就是看着王仙芝把大唐闹得翻江倒海。但大唐帝国又岂止一个宋威。

国家多负人,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不如留贼冀后福。

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在荆门以五百沙陀兵为先锋,重创黄巢起义军。但是,之后,刘巨容就不打了,眼睁睁地看着黄巢一路向东、奔赴江淮。原因就是他所说的国家多负人。


宋威足够坏,刘巨容可能比宋威更坏,但是他们都坏的情有可原。那就是国家多负人。

北上以后的黄巢起义军,不断壮大。因为江淮地区就是盗匪滋生的温床,最适合盗匪的生存。沿途有无数的盗匪武装,赢粮景从地加入黄巢起义军。而唐朝的地方军队呢?不能打的,就赶紧逃跑,放任黄巢抢劫;能打的,就作壁上观,看着黄巢走过自己防区。

在长江下游,黄巢遇到了一个猛人。这个人就是晚唐少有的名将高骈,跟党项人在西北打过、跟南诏人在西南打过,可谓经久战阵。880年4月,高骈的七万官军,几乎把黄巢打得片甲不存。


张璘渡江击贼帅王重霸,降之。屡破黄巢军,巢退保饶州,别将常宏以其众数万降。

王重霸,在王仙芝起义之时便是盗匪集团的重要将领,被打败然后投降。黄巢的别将常宏,则是带着数万人,直接投降了。

黄巢只能带着不多的残部逃到了福建边界北边的信州。黄巢起义军覆灭在即,但是这伙人就是灭不掉。在880年5月的时候,就是这伙残部硬是突破长江,而且还出现在了淮河北部。这是历史的吊轨。其中的细节已经说不清楚了,有说唐将张璘接受了黄巢的贿赂,有说名将搞骈收兵不战。但是,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细节导致了黄巢的逆袭吊轨。

细节解释不了,只能用趋势解释了。而趋势就是刘巨容的那句话:国家多负人,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不如留贼冀后福。

04.黄巢攻入长安,终结了大唐的贵族时代

荆州防线、江淮防线,就这样被黄巢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而唐朝的剿匪大军又不能及时回调中原,于是黄巢在中原也就势如破竹。

唐朝真的调不动军队了吗?

高骈的淮南军队和刘巨容的荆州军队,基本上就呆在原地没动。但是,唐朝还是准备组织一个溵水防线,先是调来了徐州的三千感化军。

但是,这伙人在半路上就闹起了兵变,徐州兵真的很能打,但徐州的骄兵悍卒却总要闹事。此时,忠武军将领周岌也带着军队前往溵水设防。周岌是一员悍将,所以从来不会惯着骄兵悍卒,连夜带着部队就把三千感化军给屠杀了。汝、郑把截制置使齐克让,也带着军队前往溵水设防。但是,听说周岌把感化军屠杀了,这哥们就直接跑回山东了:你们中原人真会玩,俺要回山东。

这就是大唐朝廷布置的溵水防线,根本就不用黄巢动手,便自行崩溃。公元880年11月,黄巢起义军攻入洛阳。大唐只能再次组织潼关防御战,因为潼关是长安的重要门户。

但是,此时的大唐朝廷已经无兵可守。长安的神策军,全是糊弄编制的富户商人子弟,这伙人不仅不会打仗而且连战场都不敢上。赶鸭子上架的时候,赶紧花钱找贫民当替身、出征潼关。就是这样一支拼凑起来的军队,能打仗吗?潼关或长安保卫战,根本就没打起来。刚刚听到黄巢起义军的擂鼓之声,乌合之众的神策军便做鸟兽散。于是,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在宦官田令孜和500神策军的保护下,再走了一遍唐玄宗李隆基的路,直接跑到了四川。


但是,跑出去的只有唐僖宗等少数人,大批官员还都留在长安,成了黄巢起义军的俘虏。僖宗朝廷是一个贵族复辟的时代,大批贵族被委以重任。非但朝中贵族称雄,而且封疆大吏的节度使也多被贵族垄断。唐朝的贵族,从地方豪族已经发展成了中央豪族,基本上都集中到长安和洛阳一带。而这伙百年甚至千年的贵族们,即将迎来黄巢起义军的暴雨血洗。

公元880年12月,黄巢在长安含元殿称帝,建立大齐政权。所以,黄巢在这个时候就要做一个转变,也就是从单纯搞破坏的盗匪集团变成必须搞建设的政治集团。但是,黄巢失败了。因为长安的贵族精英们看不上这伙盗匪起义军,而盗匪起义军早就把这些贵族当成了待宰的羔羊。


公元881年4月,唐朝军队夺回长安,但随即又被黄巢夺回。因为官军进入长安的时候受到了百姓的欢迎,于是黄巢对长安百姓发动了大屠杀。这里最不能幸免的就是长安的贵族精英们。

公元882年春,有人在尚书省大门上题了一首讽刺黄巢的诗。这件事成为黄巢再次屠杀的导火索。尚书省的官员全被挖去眼睛、倒挂尸体示众;守卫士兵全被处死;长安城中会写诗的全被杀掉;长安城中识字的全被罚做苦役。

经历连续的屠杀和战火,长安和洛阳一带的贵族精英们,几乎被黄巢起义军消灭干净。自此之后,中央王朝只有士大夫精英,而不再有贵族精英,因为贵族们都做了黄巢的刀下鬼。

05.黄巢杀不死、盗匪灭不掉,因为大唐已日暮

黄巢起义注定要失败,因为黄巢本人以及他的支持者都改变不了盗匪的本性。他们能够无限量地输出暴力,却无法输出秩序、无力建立一个新世界。

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是黄巢起义的巅峰。但是,自此之后,也就只能向着死亡的路上逼近了。原因是黄巢和他的起义军拒绝流动作战,他们就呆在这个地方等着官军的围剿。所以,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公元882年9月,黄巢派往长安以东的同州节度使朱温和华州节度使李详,全部背叛。一个是无秩序的黄巢,一个是有秩序的大唐,这两个人到底怎么选,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即便如此,长安外围的大唐将军们,仍旧不愿向黄巢发动进攻。可能这伙人都不希望黄巢这么早就被消灭,或是因为利益还没拿到或是为了要保全实力。不得已的唐朝政府只能求援沙陀人李克用。三万五千名沙陀骑兵从边境开赴关中,在公元883年的梁田陂之战中,击溃了黄巢的十五万主力大军。


之后,黄巢退出长安,再次兵入中原。如果黄巢继续采取流寇方式、运动作战,他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是,在最后的时刻,黄巢意气用事了。为了给兵败陈州的孟楷报仇,黄巢集中全部主力、屯兵溵水,“掘堑五重,百道攻之”,势要拿下陈州城。

陈州包围战,打了三百多日。为了解决军粮的问题,黄巢的盗匪集团打造人肉作坊,将人投入巨碾、舂磨成“粮”。围城三百日,食人数十万。

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硙,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

但是,因为陈州僵持太久,李克用及诸路唐军蜂拥而至。公元884年春,黄巢被迫转战山东;公元884年6月,穷途末路的溃逃至狼虎谷(今山东泰山东南)。一代盗跖黄巢,在这个地方绝望自杀。

黄巢死后,大唐的盗匪问题就解决了吗?黄巢自杀后,其从子黄皓带领一支7000人的残部,号称浪荡军,扫荡了湖南全境。直到公元901年,这支部队才别地方豪强武装消灭。而这个时候,离大唐灭亡已经不远了,唐亡于公元907年。

黄巢不是被唐朝官军杀死的,即便是沙陀人李克用出战,也没能在战场上斩获黄巢的首级。他是自杀而死。黄巢的盗匪残部,直到公元901年才被消灭,但也不是被大唐官军消灭的,而是湖南的豪强武装。

杀不死的黄巢、灭不掉的盗匪,这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此时的大唐天下已经处处是盗匪,就是因为此时的大唐朝廷已经不能再收获忠诚。百姓不支持它,节度使不支持它,节度使治下的骄兵悍卒也不支持它。所以,大唐杀不死黄巢、唐军灭不掉盗匪。

但是,黄巢和盗匪输出不了秩序,所以,他们最终还是得死、还是得灭。但,这不是因为大唐朝廷和大唐官军,而是大势所趋。

然而,黄巢必死、盗匪必灭,是大势所趋,那么大唐呢?大唐必亡,也是大势所趋。一切都成了定数,任谁也无法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