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Google时代搜索(2)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2
约翰·巴特利/文

康柏门户网站

1998年,DEC举手投降,放弃了其独立的公司地位,同意以96亿美元的价格被总部设在休斯敦的康柏公司收购,自此,AltaVista变成了这个个人电脑巨人统辖之下的一个部门。而之前这家公司对因特网消费市场一无所知。据莫尼尔的说法,在并购交易时,AltaVista几乎没有任何账面价值,尽管后来康柏的首席执行官埃克哈特·法伊弗(EchhardtPfeiffer)确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诺会扩张这个新购进的因特网公司。

这个说法后来被证明是一种有意识的轻描淡写。DEC做母公司时,对AltaVsita的态度总的说来就是一种温和的忽视,偶尔还会很讨厌地抢子公司的功劳。可是,康柏在AltaVista身上看到的却是趁着因特网泡沫大捞一笔的机会。如今掌握着网络上最热门的品牌之一,"康柏的整个部门都相信他们会因为收购了AltaVista而发财。"莫尼尔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的。

莫尼尔回忆说:"在休斯敦总部甚至真的有指示牌要求人们在进门前检查自己的武器。人们一到了那里就疯了。"

一位被广泛认为是法伊弗的亲信的康柏的经理人罗德·施罗克(RodSchrock)被任命为AltaVista的负责人。(莫尼尔称他为"彻头彻尾的自大狂")他上任后很快雇佣了一帮东海岸的顾问人员来帮助他制定公司的方针策略。那些顾问告诉了施罗克他本来就希望听到的结论:AltaVista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品牌和技术实力,能够在门户网战场上击败各大门户网站。建立一个Excite和雅虎杀手吧,你一定能够赢得那些轻易就会上钩的大众的。

在一年的时间里,施罗克把AltaVista变成了雅虎的克隆体——包括电子邮件、网页目录、比较购物和论坛,甚至首页上也到处都是广告。他毫无节制地进行收购,投入10亿多美元买进包括"门户服务公司"Zip2,Shopping.com以及财经网站RagingBulls在内的多家公司。他把AltaVista第一次公开募股的文件从箱底翻出来,开始第二次从股票市场筹资的尝试。

莫尼尔终于再也受不了了。1999年春天,他带着他30人的工作团队辞职了。他手头没有持股,只带走了自己的记忆,经验和他的汽车牌照。他现在还在用那个牌照——ALTAVISTA。他后来说:"我情愿去做一些有趣的事,而不是做枯燥乏味的事情然后赚一大笔钱。"

施罗克继续阔步前进。不过,他最终没有能够成功的进行他的公开募股计划。因为康柏公司决定出售其与因特网相关的资产,所以不愿意多此一举让公司上市了。1999年6月,它将AltaVista以23亿美元的价格(基本上是以股票形式付款,而这些股票不久就一文不值了)出售给CMGI,一家雄心勃勃的因特网控股公司。

同年秋天,CMGI在耗资1亿美元的强大的广告攻势之下再次发布AltaVista。公司的方针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把它建成最好的门户网站,然后把公司上市。12月,CMGI开始为AltaVista的又一次公开募股做准备,并将上市的时间定在次年4月。纳斯达克股指在2000年3月10日到达顶峰。然而,就在公司准备募股之前,纳斯达克开始它历史性的狂泻,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其价值狂跌了35%。因特网泡沫破碎了。

CMGI公司搁置了上市的计划。2001年1月,期待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公司再次开始准备上市的相关文件。然而,现在市场根本不需要它。上市计划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流产了。不停换东家的AltaVista不安地看着它的母公司CMGI的股票贬值了90%多。这个曾经无比荣耀的搜索引擎如今举步维艰,没有资金支持,顾客也在流失。最后,公司仅存的部分被卖给了付费搜索服务的开创者Overture服务有限公司。售价仅为1亿4000万美元。

Overture自己后来也被雅虎收购。雅虎把AltaVista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搜索框,闪动的光标和大片白色的背景。但是,AltaVista已经不存在了。莫尼尔,第一个Google的发明人,现在为易趣工作,帮助这个商界巨人改进他的搜索方式(他还能干什么呢?)。

大公司的兴起

到1995年,其他几个大型网站也已经建立了,其中包括Lycos,雅虎和Excite。Lycos是一家起步于卡耐基梅隆大学(CMU)的研究计划。

Lycos是由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博士生迈克尔·莫尔丁(MichaelMauldin)在1994年5月发明的。莫尔丁的工作是由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授权的。这个名字来自Lycosidae,拉丁语中表示狼蛛家族的词。狼蛛家族的成员不是在蜘蛛网上等着猎物上钩,而是主动出击去捕获猎物。像它的祖先一样,Lycos开发了一种像蜘蛛一样的网页捕获器来索引网络,不过它采用了更复杂的数学算法来确定网页的意义和回复用户查询。它是第一个将指向某个网站的链接数量作为衡量相关性的标准的主流搜索引擎。这也是Google当前成功的内在基础。

Lycos技术的基石是通过对锚文本的分析来更好地理解现存网页的意义。锚文本就是网页中对指向外部的链接进行描述的文字。页面底部像"点击这里来了解更多关于阿司匹林的内容"这样的链接也许可以反映一些它使用的语境。Lycos还根据某张网页上的指向外部的链接来建设和扩大索引,即使它还没有捕获到所指的网页。Lycos的另外一个创新就是它在搜索结果中引入了网页简述,而不是仅仅提供链接地址。在此之前,像WebCrawler这样的引擎只显示网页的名称和排序以便可以显示更多结果。

Lycos的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的沃尔瑟姆,是唯一一家东海岸公司,其他公司都是从硅谷起步的。1995年6月,卡耐基梅隆以2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Lycos科技80%的所有权给莫尔丁和它创业时期的经理鲍勃·戴维斯(BobDavis)。它的幕后老板是CMGI@Venture,也就是这家公司的风险投资部门收购又售出了AltaVista。公司很快陷入了.com时代的疯狂当中。在它建立10个月之后,Lycos就上市了。然后,它又犯了AltaVista犯过的错误,在后来的几年里吃进了几家公司,包括主页发布商Tripod和拥有与其竞争的搜索网站HotBot的连线数字。

1999年,Lycos曾经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网站。2000年3月,网络泡沫的鼎盛时期,Lycos被卖给了西班牙的电信大亨Terra,售价125亿美元。四年后,Terra以1亿美元的低价把Lycos出售给一家南韩公司。(AltaVista还是有很多难兄难弟的。)今天的Lycos仍然跻身最受欢迎网站的前二十名。但是,在Google巨大成功的光环的笼罩下,它想要重拾当年的荣耀也是非常困难的。

Excite

要是维诺德·科斯拉(VinodKhosla)1996年坚持把Google买下来的话,也许Excite就可以避免同样的命运。科斯拉是硅谷风险投资公司KleinerPerkinsCaufield&Byers(这家公司后来也投资于Google)的传奇股东,也是Excite早期的投资者。在Google还仅仅是一项科研项目的时候,他曾竭力劝说Excite的两位年轻的创办人购买它。收购并没有谈成,而Excite最后也倒闭了,尽管它在搜索的历史上也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特殊印记。

1994年,从大学一年级住在宿舍时就是亲密伙伴的6个斯坦福大学的校友建立了Excite。问世之初,它被叫做Architext。这家公司最初的目标是为大公司内部的数据库开发搜索技术,不过科斯拉鼓励他们瞄准消费型网络。他甚至自己出资为这家公司购买了容量足够存储网站所有网络索引的计算机。最后,科斯拉为Excite提供了1500万美元的本钱,另外25万美元来自杰夫杨(GeoffYang),另一家受人尊敬的硅谷风险投资公司。

科斯拉以一位战败者带有偏见的眼光回顾了搜索最初的日子。"雅虎在做网页目录,而我们做的是文本搜索。文本搜索更有意思。"他回忆说,"我曾经试图促成雅虎和Excite的合并,但是[雅虎的创办人]杨致远和[戴维]·费罗拒绝了。"科斯拉之后将视线投往东部的Lycos。当时,Lycos还只是CMU的一个研究项目。"我试图说服他们以一百万美元的价格买下Lycos,可是……"说到这里,科斯拉的眼珠转了几圈。回想起跟Excite的几个创办人打交道的经历,他还是很沮丧。当时,他们刚刚走出校园,基本上还是些孩子,却自以为知道所有的答案。"因为他们的少年得志,他们根本听不进去不同的见解,而且有一点自大。"科斯拉回忆道。Excite的创办人之一乔·克劳斯(JoeKraus)也承认:"没有什么比成功更有欺骗性了。"

这些孩子在1995年引入了来自成年人的指导,雇佣一家杂志的经理乔治·贝尔(GeorgeBell)做首席执行官。"我们进入市场时已经晚了,"Excite早期的一位管理人员布雷特·布林顿(BrettBullington)说,"我们公司成立的时候,雅虎每天就可以处理100万张网页了。"

1995年秋天,Excite带着他的网页目录和品牌口号是"比竞争对手强一倍"的全文搜索引擎闪亮登场。Excite是第一个突破了传统的以关键词为基础的搜索模式的引擎,它将网页按其隐含的概念来分组。它使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来找出网页上文字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用户提供改进过的结果。

但是,在同雅虎的竞争中,Excite总是屈居第二。这两家公司都起步于斯坦福大学的事实反而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竞争。为了发展,Excite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更多网络资源,所以,它去了几乎所有门户网站都会去的地方——股票市场来筹集资金。1996年4月,公司上市,股票总价1亿7700万美元。而后,它以强劲的势头开始一系列收购和形成特色的努力。它先是以1800万美元的价格并购了搜索竞争对手麦哲伦(Magellan),很快又与美国在线首战以430万美元的价格购入了WebCrawler。

Excite不光是在购进公司;它还首创了现在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关键特征介绍。它的一项一直被坚持下来的创新就是个性化服务——我的Excite是最早的允许用户生成自己特有的包含新闻、商务信息、地区天气预报的网页的服务之一。1997年夏天,Excite在几家门户网站中第一个开始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当年十月,它的竞争对手雅虎和Lycos也推出了同样的服务。(七年之后,Google最终屈服,发布Gmail,它的免费电子邮件版本。)

为了赢得门户网站之争,Excite出价试图购买ICQ,一家以色列公司生产的那时候还没有赢利却非常非常流行的因特网聊天服务。Excite却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做成这笔生意。最后美国在线出价最高买走了ICQ。布林顿回忆说:"很明显我们必须扩张或者与人合作。雅虎的股票交易价格远远高于我们的。"

在1998年的搜索混战中,Excite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几乎每一家主要的搜索企业都加入了战圈,但是却没有一家公司比Excite更有决心做成买卖。它先后同雅虎、Google、美国在线、微软以及Lycos商谈合并或者并购事宜。据科斯拉和布林顿讲,Excite仅差一步之遥就谈成了与雅虎的合并案。要是这两家公司真的合并了的话,它们就拥有了对网络访问流量的绝对领导。但是,此时另一家公司向Excite出价了。

@Home是一家由几家大的电缆公司共同拥有的宽带公司。它提出了更优惠的条件邀请Excite同它旗下的宽带因特网服务合并。Excite的团队觉得应该接受。首先,这意味着更多的钱,更重要的是,@Home许诺会向美国在线和雅虎宣战,用高速度的宽带网络通道与高质量的媒体内容的结合来打败它们。

不管怎么说,这不过是个想法。最终,@Home对于Excite的作用,就像康柏对AltaVista一样——二者鲁莽的结合很快就被证明是错误的。@Home同美国电报电话(AT&T)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AT&T刚刚收购了TCI公司,而TCI公司又是@Home最大的股东。"AT&T改变了他们的策略,并开始玩弄权术,"科斯拉回忆道:"他们决定退出传媒产业。这毁了Excite。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本应该同雅虎合作。"

Excite最后草草收场,但是它的资产存活下来了。先是在2002年被一家叫做互动搜索控股(ISH)的小搜索公司用远低于其实际价值的价格买下来。又在2004年3月,被卖给AskJeeves,一直以来排名第三的搜索公司。(AskJeeves在2005年初又成为巴里·迪勒(BarryDiller)的InterActiveCorp(IAC)的收购对象)。

"所有的门户网站都犯过偏离它们的核心业务这个经典的经营失误,并尝到了其中的苦头。"克劳斯总结道,"它们都还没有认识到,搜索市场有一个巨大的空洞。"当然这个空洞可能很快会被Google填满。不过,Google的成功还要拜因特网门户网站中的巨人雅虎所赐。

雅虎(1)

这不是一个官方认可的故事。但是事实上,雅虎公司之所以得以起步,是因为有两个感到无聊的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候选人一起开发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帮助他们赢得了一个篮球游戏联盟冠军。

杨致远和戴维·费罗都在读电子自动化设计的博士。这个曾经非常热门的专业在他们的博士阶段学习进入第四年的时候却降温了。"拿到博士学位,然后开始新生活的希望开始变得非常渺茫。"杨回忆说,"实际情况是,我们对博士阶段的学习感到厌倦,所以我们想方设法地逃避写毕业论文的任务。"

20世纪90年代初,在斯坦福校园的一处暂时性的房子里一起工作(毋宁说是逃避工作)。为了在游戏联盟中有效地同对手竞争,费罗弄出一个因特网网页捕获装置来通过FTP和Gopher这类协议从篮球网站搜集相关数据。当时,Mosaic浏览器还没有出现,万维网只是一个学术试验的场所。费罗把这些信息(关于球员表现,买卖之类的数据)进行编辑整理,然后,两个人一起分析这些信息来挑选球员,最终他们赢得了联盟的比赛。

"这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网页捕获器。"杨致远回忆道:"它使我意识到如果可以找到把那些协议组合起来的方法,就能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1993年,第一个网络浏览器Mosaic发布了。杨开始毫无节制的进行网络冲浪,并把他觉得有趣的网站列表记录下来。费罗注意到了杨的热情,编写了几个程序来自动生成列表。后来,他们把这张表在新的网络媒体上发表了出来。杨那时已经在他的学生电脑上制作了一张主页Akebono(借用了一个著名相扑选手的名字),根据系统设定这台电脑成了这张列表的第一个家。这张列表在1994年底首次亮相,它可以被视为雅虎的前身。

杰里和戴维的万维网指南成为初生的网络中最早的像病毒一样具有传染性的成功之一。先是在斯坦福大学研究生这个相互往来密切的集体中,然后很快蔓延到整个网络。人们奔走相告它的出现,它就这样发展起来了。30天之内,这个网站就接待了来自30个国家的访问,这个事实至今还令它的创办人大惑不解。一开始的访问量还在几千人的水平,但是,很快就增加到杨的电脑根本满足不了访问需求的地步。这样的发展对一个只是想要逃避正儿八经的工作的学生来说,还不算太坏。

1995年,杨和费罗决定以严肃的态度来做这件事。首先,要给它起一个更容易让人记住的名字。从计算机科学中众多以YA(YetAnother另一种)开头的首字母缩略词词中得到灵感,杨和费罗抽出一本字典从"Y"开始查起。当他们看到Yahoo的时候,他们知道自己找到了胜出者。不仅仅因为他们喜欢这个自我贬抑的双关语(字典上的解释是"粗鲁的,不通世故的,没有教养的人"),还因为可以把这个词当成首字母缩略词,造出这样一个词组"YetAnotherHierarchicalOfficiousOracle",意思是"另一种层级化非正式Oracle数据库"。

对于早期的网站而言分级结构非常重要。当雅虎越来越大,其中的链接也越来越多时,杨和费罗采用了网页目录这种方式来进行网络导航,也就是把链接按照艺术、科学、商业等类别分开进行排序。在这些大类别的下层结构中再设置许多二级类别。到1994年底,网站上的链接数量已经膨胀到几千个。每个月访问量都会翻一番,显然这两个人手里掌握着一样大受欢迎的东西。

这样的一个成功故事注定要受到关注,更何况当时硅谷的风险投资者们都在兴奋地谈论着因特网。而这些投资人还是同斯坦福大学联系最紧密。杨和费罗开始不断地接到感兴趣的投资人的电话,他们意识到,是时候建立一个商业运作模式了。"我们知道自己需要把网站从斯坦福的服务器上拿下来了。"费罗接着说。而这样做就意味这要支付主机和带宽的费用,也就是说,他们开始需要资金了。

费罗苦笑着说:"当有人找到我们希望可以把我们的东西放在CD上公开发行的时候,我们才第一次认识到,嘿,这东西还真的可能值点钱呢!"杨和费罗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不过,在继续为他们的网站添加新的链接的同时,他们开始连续几个小时考虑这个新的媒体应该何去何从。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像在因特网上买书这样想法被想到又被放弃了(亚马逊的杰夫·贝索斯恐怕还在为此感谢他们吧?)费罗和杨都承认,最初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认为他们新业务的核心部分,也就是网络导航本身就会有什么价值。

雅虎(2)

"这只证明了我们并非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杨淡淡地自嘲道。

正如Google的创办者们后来发现的那样,斯坦福大学6200英亩的加利福尼亚树林是迄今为止这世界上最高产的高科技公司孵化器。她的位置得天独厚,一侧是硅谷公司英特尔和苹果,另一侧是风险投资机构云集的沙丘路。斯坦福是那些梦想建立自己的公司或是有意为上市前的创业公司工作的学生梦寐以求的地方。而且,杨和费罗就读的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恐怕是其中最负盛名的创业公司孵化器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两个厌倦了博士学位申请人生活的学生,要是在不小心挖到了因特网金矿的时候不想创办一家公司来发掘它,那这两个人一定是疯了。同两年后佩奇和布林将要面临的情况差不多,费罗和杨开始同各种各样的公司谈判,希望出售他们的项目。不过,大部分公司都不感兴趣。风险投资公司鼓励他们建立自己的公司,所以,1995年3月,他们接受了Sequoia资本公司的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Moritz)投资的200万美元。(莫里茨后来也给Google投资了)

然而,令人头疼的确定经营模式的问题还没有解决。1994年10月,由《连线》杂志创办的网络内容门户网站HotWired借用它出版业的表兄的生财之道——广告得以生存下来。同因特网世界的许多人一样,费罗和杨注意到了这种情况。1995年,雅虎也采用了这种方式。现在发布数十万条广告的雅虎,刚刚起步的时候,才有区区5条网络广告。

公司创立之初,雅虎有许多的竞争对手。那个时候,实际上有十几家网站在试图整合网络,而且美国在线的发展势头正越来越强劲。不过,雅虎的网页目录脱颖而出,因为它组织网络的方式使专业人士和初次上网的人都能看得懂。早期"人们为了网页目录和搜索哪个更好而争论不休,"杨说,"但是,我们关注的是质量。是如何以技术保证我们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结果。"

"早些年,单单把一个搜索框放在人们面前,别指望他们知道该怎么办。"费罗加了一句。上网对大多数用户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经验,之前他们并没有网络冲浪的习惯。对一个正在试图弄明白早期杂乱无章、一片混乱的网络的人而言,分层结构的组织方式是非常有用的。当网络冲浪者的心态由探险(那里有什么?)转变成期待(我想要找到一样我确信存在于网络中的东西)时,作为导航模式的搜索才开始有意义。1995年下半年,雅虎通过与搜索开发商OpenText建立合作关系,给它的网页目录中加上搜索功能。当年晚些时候,它转同AltaVista合作。

斯里尼贾·斯里尼瓦桑于1995年以总编辑的身份加入雅虎,她说:"从最初对探索和发现,发展到今天的以意图为基础的搜索。这样的转变是令人难以想像的。现在,我们上网的时候想当然地认为,我们想找到的一切都在网上。这是个巨大的转变。"

雅虎成功的另一个秘密就是它的幽默感。这样的形容不仅适用于雅虎,也适用于所有寻求喜怒无常的网民的赞许的因特网公司。雅虎开创了许多最早的网络行为规范,比如说,建立指向竞争对手的链接,以方便在自己的网站上找不到需要的信息的用户;还有在主页上显眼的地方列出热门推荐。通过这些方式,雅虎把惊人数量的访问引向那些本来不受注意的网站。

得益于这些举措,公司从很早的时候起就一直抓住了大众的注意力。对于过去几年里,一直看着雅虎攀上顶峰的人们来说,媒体对雅虎的追捧已经见惯不怪了。

成长

蒂姆·库格(TimKoogle)是雅虎的首任首席执行官。1995夏天,他与杨和费罗会面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告诉我:"当我遇见戴维和致远的时候,我看到两个很了不起却需要成年人的指导的小伙子。他们是为了正确的理由做事的人,他们为了激情而做这件事。他们没有花一分钱做市场推广,可是却拥有了极大的用户群。很明显,他们的工作创造出了价值。"

库格将公司运营的重点放在它的核心命题网络导航上。"所谓网络,就是连接!但是,没有好的网络导航,就不能把人们连接起来。"他说,"我们坐在他们之间,帮人们建立联系。"

雅虎的工作团队很快就意识到了来自他们的用户的点击洪流的价值。"人们来享受我们的服务然后留下自己的痕迹。"库格说:"每天我们都能够看到人们究竟认为因特网上的什么东西是重要的。"

库格和他的工作团队很快就把这个发现转化成产品,建立起雅虎五花八门的各种服务,发布了雅虎财经,Yahooligans(儿童网站)和其他许多很受欢迎的二级网站。

雅虎的人气为它带来了竞争,不断成为并购行为和全方位商战的箭靶子。根据一位熟悉公司经营内幕的管理人员的说法,1995年,美国在线的特德·莱昂西斯(TedLeonsis)曾经给杨致远打了个电话,生硬地告诉他如果雅虎不以800万的价格卖给美国在线,美国在线会在一年之内让雅虎倒闭。

雅虎的创办者们知道自己需要帮助了。在解决财务问题后几个月内,他们就组建了一个工作团队,加强他们的优势弥补他们的不足。费罗和杨都愿意承认自己缺乏经商经验,对库格这位前摩托罗拉首席执行官的经验表示欢迎。库格负责商业运作,杨负责产品开发,而费罗负责公司不断成长的技术基础设施。这听起来又很耳熟吧?这是因为几年之后的Google走的是几乎相同的道路。

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营企业"意味着要不断地同合伙人较量。库格花了大量时间摆脱来自外部的并购企图或者实施并购。这期间同他打过交道的公司包括Excite,网景,美国在线,Lycos还有另外十几家小一些的新公司。然后就出现了一场抢购访问流量的混战,所有主要的门户网站加入了战团。

这场混战的中心是网景公司。初次上网的用户通常首先访问网景公司的主页,因为他们使用的是网景的浏览器。这家公司很快就成为最受瞩目的网站访问流量目的地。雅虎得到了网景主页上置顶链接的优待,这个链接把更多的网站访问流量和业务引向了雅虎。事实上,曾经有一度,网景甚至为雅虎提供主机服务。库格笑着说:"我必须要终止这种情况。"他又补充说,把自己的生意放到潜在竞争对手的手心儿里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当网景还是访问流量的主人的时候,它决定以软件经营为主,媒体收入为辅。至少在一开始的时候,它没有想到建立指向雅虎的链接后来会让自己追悔莫及。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网景渐渐意识到他放弃了怎样的权力,开始对他主页上的链接进行竞标。然而,那个时候,雅虎已经稳居最受欢迎网站的宝座。

随着网络的扩张和用户上网习惯的改变,雅虎在网站上添加了传统的搜索功能。但是直到2003年,雅虎还一直把搜索交给它的合伙人来做。在先后同OpenText和AltaVista合作过之后,雅虎把目光转向Inktomi,最后是Google。

"关于搜索,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商业决定。"库格说道。杨和费罗也持相似态度。"搜索如果成为一项独立的业务需要大量的资金,因为它占用太多的存储空间和带宽资源。现在的经济情况还不适宜做出这个投资决定。"

库格说得没错,要想做好,搜索确实是而且将来也还会是非常高成本的业务。门户网站对访问流量的执著和他们对搜索的忽视,为那些设计了更好的老鼠夹子的人留下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对经济效益和经营模式的担忧并没有阻止其他人让搜索再次改观的努力,他们就是两位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申请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他们做成这件事的那一天,整个世界也的确争先恐后地冲到了他们的家门口。

$谷歌A(GOOGL)$         $微软(MSFT)$        $百度(BIDU)$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