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总结:投资的黄金时刻来了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8喜欢:4

直接说结论我2023年投资收益4.5%左右,全程重仓(9成仓左右)具体如下:

一,基金端

在2022年上半年之前,我的封闭式基金占投资的主要仓位,但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大幅度缩小,所以之后将主仓位的封闭式基金转为股指期货,转债和少量场内基金(雪球有记录),现在基金端主要是场内的港股基金,少量行业ETF,和用来做期权备兑的沪深300ETF底仓,由于港股的萎靡加上A股沪深300的下跌,这部分今年的收益不佳。

二,股票端

近些年由于发行新政的影响,使得新股中签率和收益率大打折扣,为此我降低了个股的投资比例,沪市以几个大盘价值股为主,深市仓位是小盘股,今年股票十分幸运之前买到了重组的中航电测,这笔收益使得收益率股票收益率比去年有大幅度的提高,正好弥补了去年健帆生物暴雷的损失,下图是今年基金和股票的收益图(6.13%):

三、转债和港股

转债这几年整体表现优异,其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特性使得转债在熊市中成了一把大杀器,这两年投资最大的方向性失误就是转债没有上仓位,使得这两年的收益率略显平庸;投资港股的原因是从2023年以来AH溢价率一直维持在高位140%-150%之间。我认为AH合理的溢价率应该是130%左右,这之间就形成了10-20%的套利空间,这种套利什么兑现不得而知,但基于港股长期暴涨暴跌的性质,修复起来会很迅速,到时候再考虑换回A股。持仓中可转债今年表现尚,而港股基金表现拉跨(中概+H股)

下图是港股和转债今年的收益(+2.11%):

四、期指端:

期指今年经历了一个贴水减少到贴水增大的过程,全年IM的贴水在4.5%左右,IC的贴水在3.5%左右,算是这几年的低位了,虽然IC和IM期指贴水收敛的厉害,但是依然是场内折价较大流动性较好的资产,如果加上保证金外冗余资产的收益率(主要是北交所打新),年化超额收益率可以超过10%之间,依然值得继续持有。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小盘股连续三年跑赢大盘股,根据以往的经历,未来有风格转向的可能性,所以23年底将IM的仓位适当降低,增加了一些大盘股的仓位。现在权益类仓位大中小盘的比例大致为4:3:3(大盘:沪深300+港股,中盘:IC,小盘:IM+转债)

期指场内盈亏表:

中证500指数亏损:-7.42%,IC亏损:-2.9%

中证1000指数亏损:-6.28%,IM亏损:-1.7%

整体股指期货端亏损-2.3%

五、现金管理

在年中的帖子我曾说过,100W-1000W最佳的现金管理现阶段就是北交所打新,这个帖子引起了一部分朋友的质疑,有些人甚至认为我是话说八道,从来没有做过股指期货和北交所打新,可事实是年终根据集思录daxian的测算,今年北交所全年无脑全申购开盘卖出的收益率为13%,无脑全申购收盘卖出的收益率为16.29%,我今年资金一直在全力申购北交所,现金资金收益率为8.23%(主要是一部分惰性转债拉低了收益率),这在当下熊市+低利率环境下是一个非常让人满意的收益率。

现金端收益图

总结:

2023年虽然大盘股表现一般,但小微盘股,转债,北交所,境外市场的都表现的都可圈可点,根据集思录和持有封基老师的数据,一半以上的朋友都取得了正收益,甚至不少朋友收益不错,实话实说我还挺羡慕他们的,去年我因为健帆的暴雷没有成功上岸,今年却幸运的买了点中航电测将去年的亏损弥补了,这种不确定带来的惊喜可能就是资本市场的魅力了吧,虽然说这几年大盘股的收益率一直不好,使得相对收益比较好做,牛市赚绝对收益,熊市赚相对收益,随着大盘成长股泡沫破灭到了尾声,这时候如果再持续做多小盘股放弃大盘股其实是不明智的,市场已经接近熊市尾声,现在的市场就像投资转债一样:下跌的风险远小于上涨的收获,投资的黄金时代来了。

2023以来,我的发帖明显变少,不是因为我变懒了,而是年底家里又添了2位新成员(双胞胎),这是对于40岁的我来说是最大的惊喜,世间最美的礼物就是家庭和睦,儿女双全,比起股市涨跌,更加祝福每位朋友家庭幸福,事业顺利,身体健康!

@今日话题 @ETF星推官

$沪深300(SH000300)$ $中证500(SH000905)$ $中证1000(SH000852)$

全部讨论

01-08 12:47

横向比较中证1000的营收增速在大多数时间基本都领先于同期的上证50,沪深300这些宽基指数

01-05 11:41

恭喜兄弟喜添儿女!

03-24 09:22

恭喜散大喜添宝宝

666

恭喜

01-05 16:58

老兄交易做得好,总结得也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