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有在便宜的股票上沾到过任何“便宜”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1回复:75喜欢:38

我从来没有在便宜的股票上沾到过任何“便宜”

13年的投资生涯,让我获得了财务自由,但回顾这十三年的投资生涯,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失败无一例外和一件事情有关:那就是买估值很便宜的股票。

2008年3月第一次进入股市,第一笔投资买入了民生银行,因为当时格雷厄姆的思想流传比较广泛,市场上最便宜的就是钢铁股和银行股,考虑当时银行股的估值比较低且周期型较弱,而银行股中估值最低的就是民生银行,所以天真的以为买民生银行是捡了个漏,谁知道买了以后天天阴跌,甚至到2009年的大反弹中也表现的差强人意,持有不到两年便离场。而同期投资了在三聚氰胺背景下暴跌市盈率为负值的伊利股份却在短短两年间获得十倍的回报。

2010-2018年投资天士力可以说是我投资生涯最愚蠢的一笔,天士力在当年在医药股中可以说是估值最低的一类,且有着远大的愿景,肩负着中药走出国门的重大历史使命,其核心产品复方丹参滴丸也通过了FDA二期认证,却因为越来越复杂的边缘化业务和FDA三期的失败最终以暴跌收场,当时还有另一只医药股“恒瑞医药”我也很看好,但因为恒瑞医药始终不太友好的价格而放弃,但是这个估值看起来从来不便宜的恒瑞医药却走出了十倍的长牛。

2019下半年年-2020年投资H股ETF,投资H股ETF的逻辑也很简单,那就是港股的估值比A股便宜很多,且H股ETF的指标股都是估值最低的大蓝筹,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最终2020年平盘出局,白白浪费了一年多时间,现在看来幸好去年及时抽身,否则持有到现在还要承受20%的下跌,而同期投资看起来并不便宜的香港中小却获得了近60%的回报,就是因为这笔H股ETF的失败投资使得我2020年的投资回报率只有35%。

十三年来,我从来没有在便宜的股票上占到过任何便宜,相反一些当时看起来并不便宜的投资却获得了比较理想回报,我想告诉最近投资三傻亏损累累朋友的是:我们都是散户,没有深入的投研能力,我们在表面所看到的那些估值高低和业务状况并不能真正反映一家企业是否便宜,投资中的遇见挫折是很正常的现象,遇见挫折我们首先先要反省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找市场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想明白,未来一定要犯错误,甚至是大错。

------

散户的自我救赎

2021.8.4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上证指数(SH000001)$    $H股ETF(SH510900)$   $民生银行(SH600016)$  

全部讨论

这只是你的个例,没有普遍意义。

比如我就跟你相反,10年来我所有的“便宜”都是在便宜的股票上捡的。2012年的民生银行,2013年的五粮液、泸州老窖和后来的贵州茅台,2017年的华域汽车,2020年初的福耀玻璃。

不宜将自己的个例拨高到普遍规律,会误导别人的。世界是多元的,不是非此即彼。

我建议我们还是重温一下查理芒格的观点吧,我觉得这才是正知正见。芒格说,在他看来,所有正确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区别在于,有的人是在好公司中寻找价值,有的人是在烂公司中寻找价值。但只要是价值投资,就都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入较高的价值。

$贵州茅台(SH600519)$$民生银行(01988)$$招商银行(SH600036)$

2021-08-04 19:27

三十多年的投资生涯也得不出这个结论

2021-08-04 20:16

其实你说的是有理论基础的,市场上股票的估值都是大机构们根据最近情况和对未来的预判博弈出来的均衡价,此时买入的投资者(不论散户还是机构)是不可能占到市场任何便宜的。关键在于要搞清为什么一只股票下跌了?这个下跌原因是不是可逆的?如果你认为是可逆的,可以适当分散买入。。。但如果你不知道其它因素,只是看到PE低,或者股价从高点下跌了50%,就去买的话,估计结果会很惨。

这些年银行确定不行,我从银行上也没赚到钱,现在满仓银行股。想再赌一把

2021-08-04 22:21

最近深有体会

2021-08-04 20:15

三聚氰胺的伊利不是“便宜”吗

2021-09-17 20:12

作者的意思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在数值上显示低估的“便宜”股票,不一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就是低估的,像很多常识性的推断也许比死板的估值高低来的要准。 所以,有些杠精就不要拿伊利来说事了,从而显示自己多么厉害了好吧,厉害你也存个八位数看看,我就真心服气

2021-08-04 21:00

我没有拔高到普遍规律,我只是说我自己的情况,这世界本来就是五颜六色的,估值高的不一定高估,估值低的也不一定低估这才是真理,而不是投资低估值不涨了一直埋怨市场不理性

2021-08-05 14:33

你在08年买很多股票至今也不一定回本

2021-08-04 23:40

之前买了三傻,被一些无脑吹大V按摩的越套越深。后来才意识到,是我错了的可能性,比市场错了的可能性,大得多